中国伟人故事(中国伟人故事100字15篇)
中国伟大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刘伯承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齐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齐组织了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
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4、孟起安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9岁进私塾读书。
1939年冬结婚后,在蒋垛处馆教书。
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
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
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
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
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
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
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
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
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倒在血泊中。
5、黄继光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中国伟人的故事
1、班昭班昭是东汉的大才女,文章赋颂无所不能,受皇帝征召入宫,教授皇后及诸嫔妃宫女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接替父(班彪)兄(班固)续写《汉书》,《二十四史》唯一的女性编纂者。
班昭成长为这样杰出女性的原因,历史上虽然少有提及,但是,其父兄的家教可想而知。
到了晚年的时候,她早已经功成名就,就利用空闲,创作了《女诫》,教育自己的几个女儿。
班昭说:“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为忧也。
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意思是说,儿子已自立,不用她操心了,唯独几个尚未出嫁的姑娘,如果不加以训导教诲,不教她们做人妻的规矩,恐怕会在人家有失礼仪,辱没门风。
班昭写完《女诫》,不仅亲自给女儿们讲解,还让每人都亲手来抄写了一遍,督促她们牢记在心,希望她们都能够自我勉励。
班昭的《女诫》丝毫不逊于蔡邕的《女训》,她几乎论及了女孩子修行的各个方面,提出女子”四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位杰出的母亲对女儿眷眷的心。
后来,班昭的几个女儿都学有所成,而且在个人修养上多位时人称道。
2、瞿秋白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
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
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
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
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3、邓亚萍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4、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35年,赵一曼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受伤被俘,日军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拷问但半个字都没有问出来。
后来因为赵一曼伤势过重被送往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负责看守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被赵一曼的精神所感动,帮助她逃出医院,可惜却在赶往抗日游击区的路上被日军赶上,再次落入魔爪。
后来日军多次拷问依然无法得到任何信息,恼怒之下将赵一曼公开处决,她牺牲时,年仅31岁。
5、冰心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
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
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
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
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
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中国伟人的事迹有哪些?
古代中国有很多伟人,但近代的中国,也有很多伟人,他们用热血和身躯,为我们打造出新中国,例如,邓稼先。
一、初入“原子弹门”1958年,邓稼先第一次跨进我国核武器研制的殿堂时,眼前是一片空白。
除了从名牌大学里分来的20多个毕业生外,他的手里只有3本书。
这些,就是他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全部财富。
那一年,他扛起了共和国核工业的重担,年仅34岁。
邓稼先与那群年轻人无比融洽,他虽然是挂着洋博士头衔的领导,却没有一点架子,年轻人都亲切地管他叫“老邓”。
每天,他都把这群年轻人组织起来,集体研读核领域里的“圣经”——3本原牌俄文书籍。
这3本书分别是柯朗特的《超音带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运原理》。
其中《爆震物理》算得上是国内的孤本,是钱三强教授在访苏时千方百计弄来的。
另外两本,也是邓稼先绞尽脑汁找到的。
这3本书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使他们了解到原子弹构造最深层的秘密,成为他们打开核武库的3把钥匙。
说起攻关,谈何容易!这些人,除了邓稼先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
由于3本书都是俄文原重版,大家只能边译边学,有时为了准确地破译一句话,竟要花去很长时间。
除了领导大家读书,邓稼先还要讲课。
他给年轻人讲核物理,讲流体力学。
他经常在冬天也汗流浃背,因为每当他讲起课来,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投入。
二、自主研发50代的“老大哥”表面上支持和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但实际上不动真的。
那位派到中国来的苏联专家对核理论不露半句真言,整天命令研究所的同志们修路、盖房和建围墙。
偶尔盼到他上一节课,却大谈一些与科学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琐事,气得邓稼先和同事们管他叫“哑巴和尚不念经”。
1959年6月,苏方片面撕毁合同,停止了向中国提供原子武器的技术援助,撤走了专家,致使200多项大工程合同作废,给我国的核工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个“不念经的和尚”早在暑假期间买了一卡车布料返回了苏联。
邓稼先和同志们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他们把1959年6月简写为“596”,作为正在研制中的原子弹代号。
在那些最困难的日子里,是党和人民给了邓稼先等人以勇气和决心。
聂荣臻元帅来到这里,感慨地说:“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也是靠不起的,党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科学家。
”党的信任和关怀,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按邓稼先的话说:“和美苏比起来,我们差得很远。
但是,我们只有一个条件:“都很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凭着这股精神,邓稼先组织大家刻苦攻关,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原子武器研制的重大课题,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邓稼先等人取得科研重大成果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精神,是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中国精神。
60年代的中国,科技刚刚起步,不仅资料缺乏,而且设备陈旧。
邓稼先他们使用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是用手摇的,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
要是求开方,还得查表。
一道大演算题,往往一个月才出结果。
冬天到了,屋子里冷,手被冻肿了,按键不灵便,摇柄也没有劲儿。
大家只能利用工间操的时间跑到附近的邮局里暖一暖手。
设备少,他们就将人分作3班,人闲机不闲,整日整夜地算着,画着。
殊不知,巨大的蘑菇云就是这样升起的。
三、见证了原子弹诞生的一代人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西部罗布泊地区闪出炽烈的光亮,发出天崩地裂般的轰鸣,一团蘑菇红云滚滚升起,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红色的火球,带着邓稼先等人的希望,带着他们的汗水,带着他们的泪花,升向了天空。
世界人民此时此刻都在说一句话:“了不起啊,中国人!”从1958年起,邓稼先每天来去匆匆,披星戴月,包括他的母亲和爱人在内,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她们只知道他很忙,忙得经常改变星期日出游的计划,忙得食无味,夜不眠。
四、没有人看的到的牺牲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邓稼先正准备在罗布泊与同行们热闹庆祝一番的时候,他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即刻乘机返回北京。
6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邓稼先废寝忘食地研究,无暇顾及家人。
许鹿希这个贤惠的夫人里一阵沉默,(北京医学院的著名教授)担起了家庭生活的一切。
无论多么忙,生活多么艰苦,她都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在老邓远离家中婆母病重的时候,她都没有一点抱怨之情。
因为她懂得,稼先的事业有多么大,稼先的分量有多么重。
五、国家的骄傲来到医院,只见老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见到久违的爱了,母亲的眼里又增加了几分光亮。
老人家用颤抖的手,把鲜红大字的《号外》举到胸前,轻声地问道:“稼先,你能告诉妈吗,妈只有这个心愿……”豆大的泪珠从邓稼先的脸上落下来,他急步向前,跪在母亲面前,抽泣地说:“妈妈,我们成功了!”母亲听完儿子的一句话后,微微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她已得到了最完美的回答,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闭上眼睛,安详地去了。
老人家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到了骄傲,感到了满足。
中国名人的事迹介绍有哪些?
中国名人的事迹介绍有:1、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d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2、钱学森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邓世昌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
战中,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
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
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远号在前进中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
200多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4、袁隆平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
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
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
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
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中国伟大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1、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刘伯承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齐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
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齐组织了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
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4、孟起安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9岁进私塾读书。
1939年冬结婚后,在蒋垛处馆教书。
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
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
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
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
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
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
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
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
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倒在血泊中。
5、黄继光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伟人故事有哪些?
1、诸葛亮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花木兰代父出征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3、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5、晋人王祥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