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如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什么意思?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算是人生活的基本要求。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自然也要忧虑粮食安全的!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下文具体介绍!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因素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 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
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 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
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
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而且这种保护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甚嚣尘上,粮食问题也就在这些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生态中被罩上极度不安的阴影。
第一,农业补贴。
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第二,贸易限制。
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从去年以来,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第三,生物加工。
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
第四,海外屯田。
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东国家等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 1、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2、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3、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务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
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
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4、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国务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
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
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4、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5、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内容。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口因素、气候生态、偶然性因素、金融因素这4种。
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国实施的是耕地保护制度,破坏耕地、违法使用耕地是要受到惩罚的!。
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以下几点措施: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仓储物流体系。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科技进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巨大。
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成为提高产量重要途径,推进建设现代化农业是确保提高粮食单产的唯一可行性战略;
2、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
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资源、水资源、科技水平、粮食政策和资金投入。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粮食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关键。
我们必须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以确保水土资源支持粮食生产;
3、培养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在中国各地农业区,55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主力军。
要使农业后继有人,关键是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使农业有钱赚、有效益,这样才能催生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紧出台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措施,从农业补贴、市场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第三条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第五条 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等。
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如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什么意思?粮食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算是人生活的基本要求。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自然也要忧虑粮食安全的!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下文具体介绍!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因素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 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
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 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
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
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
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而且这种保护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甚嚣尘上,粮食问题也就在这些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生态中被罩上极度不安的阴影。
第一,农业补贴。
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第二,贸易限制。
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从去年以来,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第三,生物加工。
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
第四,海外屯田。
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东国家等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怎么规定的? 1、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2、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3、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务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
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
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4、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国务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
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
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4、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5、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内容。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口因素、气候生态、偶然性因素、金融因素这4种。
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国实施的是耕地保护制度,破坏耕地、违法使用耕地是要受到惩罚的!。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什么?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
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意义何在?
亲,你好为您服务,因为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
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意义何在?亲,你好为您服务,因为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
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保护种粮积极性,财政对扶持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投入合理增长,提高种粮比较收益,落实粮食收购政策,不出现卖粮难问题。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有: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
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