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个人简介(嵇康个人简介资料)

2023-06-11
122 阅读

嵇康简介

嵇康简介   嵇康—

竹林七贤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竹林七贤”
之一。

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曾任中散大夫,史称“
嵇中散”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当时   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

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

他著有《   养生论》,强调“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

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嵇康在文章里主张“
心无措乎是非”
(《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

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
人伦有理、朝廷有法”
来羁縻一些士子。

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
自然”
,揭露礼法和“
礼法之士”
的虚伪本质。

嵇康“
每非汤、武   而薄周、孔”
,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
今王”
──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
顽恶显著”
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
服教殉义、忠诚自然”
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
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   ,欲除国患”

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

事实上,后来钟会诬陷他,一条重要罪状就是“
康欲助毋丘俭”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

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以及《幽愤诗》。

《赠秀才入军》为赠其兄嵇喜之作。

诗中写对从军远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现了兄弟间的动人情谊。

如第9首《良马既闲》,用想象的手法,写嵇喜在军中驰射的英武风姿;
第14首《息徒兰圃》也以想象方式,写嵇喜在征途中息驾休憩、寄情山水的悠闲神态;
第15首《闲夜肃清》又写诗人自己在清夜朗月下置酒无欢、御琴不鼓的孤独寂寞心情,写得都相当亲切感人。

诗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来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它们大多由《诗经》中化出,显示了嵇康四言诗所受《诗经》的影响。

《幽愤诗》作于系狱临终之前。

诗中回顾了自幼至长的经历,叙述了自己“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
的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认为自己终致囹圄,是由于性格“
顽疏”
,招来了谤议。

诗中表示希望度过目前的厄难,然后去过超尘绝世生活,“
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这篇诗由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的,所以沉至痛切。

在写法上,它采取了回环往覆的多层次结构,强调了诗人愧恧的心情和守朴全真的志向,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愤懑。

  嵇康往往在诗中抒发他强烈的愤世嫉俗心情,因此他的一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写得比较直露,语含讥刺,锋芒毕现,表现出清峻警峭的特点。

而他的另一些诗作夹有谈玄的成分,如“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之类。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诗歌形象的   生动性。

不过总的来说,嵇康的诗歌,特别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嵇康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

他的论说文、书信、传记写得都好。

论说文今存9篇,多为长篇,以《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最为著名。

这些文章多是阐弘他的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如《养生论》是宣传“
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
的;
《声无哀乐论》论证情感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哀乐之情的产生,“
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
,文章批驳了声音本身具有哀乐的观点;
《管蔡论》是篇政治历史论文,《明胆论》又是篇心理学论著。

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是“
师心以遣论”
(《文   心雕龙·
才略》),即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

如上述《管蔡论》、《声无哀乐论》等,都是对传统的名教观念的挑战,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书信今存2篇,即《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

前一篇是写给友人山涛的。

当时山涛将离吏部郎之职,举嵇康自代,康即写此书谢绝。

书中列述自己不能任职的理由,有“
必不堪者七”
、“
甚不可者二”

述说自己性格刚直,脾气怪僻,与“
俗人”
  即礼法之士不合。

此书写得泼辣而洒脱,向来被认为是嵇康散文中的代表作。

后一篇是致吕安之兄吕巽的,书中大义凛然地斥责吕巽行为污秽,而且包藏祸心、反诬无辜的弟弟,   愤怒地声明同他绝交。

  嵇康曾著《圣贤高士传》。

书中所写人物,自混沌至于管宁,凡119人。

但是今仅存52传、5赞。

传文颇简练,有些还相当有文彩,如《井丹》,通过对两件事实的扼要介绍,比较生动地写出了井丹的高洁性格,堪称是一篇优秀的传记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又如《被裘公》、   《汉阴丈人》、《蒋诩》等传,也都是较好的篇章。

  嵇康著作,《隋书·
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

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

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

  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

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个人简历

  嵇康个人简历   嵇康(223年前后-263年前后),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他激烈抨击世俗规范,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全人的天性,积极推广服食养生理论,在当时即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

  后因卷入朋友吕安的诉讼而入狱,权臣司马昭忌惮他的言论影响力,在锺会的建议下将其处死。

在他死后,其思想主张在东晋及南朝受到了极大的推崇,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构成理论。

随着神仙道教的兴起,嵇康本人则被神仙化,包括作为正史的《晋书》在内,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记述中参杂了相当多神怪、传奇的内容。

而他坚持思想与人格的自由,不追逐世俗名利,为追求正义而牺牲的品质,被后世视作中国传统文人清廉正直、不畏强权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家族情况   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嵇氏。

有文献称嵇氏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因缺乏佐证,这种说法产生了争议,后世学者猜测嵇氏是因为与魏武帝曹操同乡,而在嵇康父亲的一辈发迹。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字公远,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他在嵇康年幼时便已经去世,嵇康由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

嵇康有资料可考的兄弟有两个。

其中兄长嵇喜在历史上有明文记载,他在西晋时担任了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重要官职。

他与嵇康之间作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等组诗互相赠答。

在赠答中嵇喜表现出了与嵇康截然不同的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得后世有猜测这种政治立场与价值观的分歧对二人的兄弟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嵇康的另一位兄长,即抚养嵇康的那位兄长,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姓名和事迹,曾经一度被认为就是嵇喜[11]。

然而学者们根据对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这位抚养嵇康的兄长应该比嵇喜更为年长,而且更早去世,因而确认了他的存在。

他与母亲一同抚养嵇康,对嵇康影响巨大。

嵇康也对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诗》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养育之恩。

后来他与母亲都先于嵇康去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思亲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痛。

  早年生活   嵇康的父亲早在他还是婴儿时就去世了,母亲与哥哥在抚养他时偏于娇惯而缺乏严格管束,使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自由性格。

根据记载嵇康在年少时便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他并没有通过拜师或者进入学校来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是通过自学来完成早期教育的,这被认为与其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有关。

嵇康的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音乐以及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庄学说等各个方面,令他在后来的日子里赢得了多才多艺的赞誉。

  因为家族的财产和兄长的照顾,嵇康的早年过着优裕的生活。

虽然容姿俊美,才华出众,但他却不愿修饰仪表培植声誉,为谋求仕进做准备,而是过着自由自在特立独行的生活。

成年后的嵇康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后又迁至中散大夫。

这些官职都是清净闲散的职务,嵇康并没有留下在官的活动记录。

  隐居与养生   虽然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然而嵇康并不热衷于当官谋富贵,没有留下任何官场事迹。

他向往出世的生活,隐居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与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交游,并创作了大量表达通脱放达思想的作品,受到当时人的瞩目,被称作“竹林七贤”。

  后又与吕安、向秀为邻,以锻铁为生,不出肯出仕为官。

亦有说法称嵇康锻铁并非为谋生。

当时担任大将军的司马昭要聘用嵇康成为他大将军幕府的属官,他逃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

司隶校   关于不愿出仕的理由,嵇康本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经说明,是因自己性格慵懒以及志在长生而不愿追求功名。

嵇康不仅崇尚道家的自由思想,也相信道教服食长寿的主张。

在隐居期间,他曾亲身实践前往山中采药,并且意欲将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不愿选择出仕为官。

文献中记载有他与孙登、王烈等隐者道士的交游。

他还着有《养生论》,在炼丹服食之外主张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养生方式,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

尉锺会准备了盛大的排场前去拜访他,遭到他的冷遇。

好友山涛举荐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态度。

  后世学者大多肯定了这方面的原因,然而许多人仍然认为在这之外也有着政治上的因素使得嵇康选择不仕。

一种观点认为是处于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的自保。

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少有出于对司马氏政权的不满,通过不仕来表达出与司马氏的不合作,还有观点进一步认为他是因忠于曹魏而选择不与司马氏合作。

  绝响与身后   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将其灌醉并施行了奸污。

吕安愤恨之下想要告发吕巽,而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嵇康。

嵇康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有交情,结识吕巽尚在吕安之前,故劝吕安不要揭发这桩家丑,以全门第清誉。

吕巽当即立下重誓,吕安也出于对嵇康担保的信任而打消了告发吕巽的想法。

然而事后吕巽仍感不安,于是先发制人,暗地里诬告吕安不孝。

而吕安因为相信吕巽之前的誓言,没有揭发吕巽的恶行,而被判处有罪,流徙至偏远的边郡。

吕安写信给嵇康诉说自己的冤屈,嵇康得知后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与吕巽绝交,并毅然出面为吕安作证申冤,也因此与吕安一同下狱。

  嵇康入狱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许多豪杰名士纷纷表示愿与之一同入狱,以此来抗议政府要求释放嵇康,有关部门出面劝解他们才遣散开来。

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为他请命,请求让他去太学执教。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成果,当时正受到权臣司马昭宠信的司隶校尉锺会向司马昭进言,嵇康这个人具有相当强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会对司马氏夺取天下的计划产生威胁,劝司马昭当趁此机会将嵇康铲除。

于是援引“孔子戮少正卯”的春秋案例判决了嵇康和吕安死刑。

  嵇康在狱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幽愤诗》,并为告诫儿子嵇绍写下了《家诫》。

临到行刑那天,嵇康于刑场上顾视日影,向兄长嵇喜要来了一把琴,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昔日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弹奏《广陵散》,我总是吝惜而不愿意传授,“《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被处死在洛阳东市,时年四十。

  嵇康死后,他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于景元四年冬季过世。

而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则接受司马昭的征召出仕。

嵇康之子嵇绍,后来由山涛举荐出仕为官,后成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成为晋朝著名忠臣。

  方东树说:“中散以龙性被诛,阮公为司马所保,其迹不同,而人品无异。

”    人物成就   音乐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

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文学   参见:正始文学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

其诗现存五十馀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何焯《文选评》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

诗末说:“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常吟,颐性养寿。

”表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锋爽利,语气清峻,可与其《与山巨源绝交书》合读。

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十八章,内容是想象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但那洒脱的情趣却是属于嵇康的。

嵇康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又说: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突出了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的诗亦如此。

钟嵘《诗品》评其诗为“峻切”,也是相同的意思。

  书法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

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

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绘画   嵇康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

  养生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

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
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

”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

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

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

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
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

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名人评价   王戎: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山涛:①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②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孙登: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   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钟会: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喜: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向秀: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谢万:邈矣先生,英标秀上。

希巢洗心,拟庄托相。

乃放乃逸,迈兹俗网。

钟期不存,奇音谁赏。

  孙绰: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

  司马昱:何平叔(何晏)巧累于理,嵇叔夜后伤其道。

  房玄龄:①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

若夫仪天布宪,百官从轨,经礼之外,弃而不存。

是以帝尧纵许由于埃盍之表,光武(刘秀)舍子陵(严子陵)于潺湲之濑,松萝低举,用以优贤,岩水澄华,兹焉赐隐;
臣行厥志,主有嘉名。

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

通其旁径,必凋风俗;
召以效官,居然尸素。

  ②老篇爰植,孔教提衡。

各存其趣,道贵无名。

相彼非礼,遵乎达生。

秋水扬波,春云敛映。

旨酒厥德,凭虚其性。

不玩斯风,谁亏王政?   张彦远: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

  苏轼: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高纬)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武则天)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陈普: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

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嵇康的代表作

嵇康的代表作:《嵇康集》。

《嵇康集》不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和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想论著,其中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家诫》及《太师箴》等篇,以玄学思想武器猛烈抨击了被扭曲了的儒家教育。

否定经学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个性解放和反对礼法名教的进步教育主张,在利用和改造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开拓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理论。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

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今有《嵇康集》传世。

嵇康简介 嵇康介绍

1、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2、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

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

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3、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4、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今有《嵇康集》传世。

魏晋时期文史名人,嵇康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下面通过世说新语的内容给你答案。

世人都称嵇康是文学史上帅的男人,确实没错,他的才华在魏晋时期可谓叱咤风云,但是这个才子最后却被处死,肯定还是有原因的。

首先第一个就是他不参与站队,却无意中站队。

嵇康生活在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政治变动频繁的时代。

从广义上讲,这一时期持续了大约400年。

嵇康的人生阶段处于曹魏政权与司马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时期,许多文人都投身其中。

既然这是一场竞争,就必须赢得人们的支持,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为了增加自身的实力,一定会追求一位知名人士,当时,嵇康大约20岁,在全国各地都很出名。

从双方政治力量的对比来看,掌权的司马昭更好,但嵇康就是不喜欢司马篡权的伎俩。

所以嵇康一直保持着不合作和非官方的态度。

然而,在婚姻选择上,嵇康站在司马的对立面。

他娶了曹魏的长乐阁主,在曹魏做了一个闲散的医生。

事实上,他不想干预任何政治权力,因此,他辞职了,和妻子一起退休到山上。

但即使他退居山林,他也是司马集团心中的一根刺。

其次第二个原因是嵇康傲慢难以驯服,会冒犯小人。

嵇康辞职后和妻子隐居在山里,他以打铁为生。

他的妻子为他生了孩子,他们的生活很平淡。

嵇康的好朋友山涛是个很会做人的人,他成为司马集团的高级官员,也许他觉得既然大局已定,他要想为朝廷工作就必须当一名官员,所以他邀请嵇康当官员。

然而嵇康并不想做官,在愤怒中,嵇康与朋友分道扬镳,并写下了《与山居苑分手》一书,这本书以数千年的历史而闻名。

然而,也有人分析说,嵇康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他的朋友。

如果他不跟山涛绝交,司马肯定会让他的朋友难堪。

另外当时,嵇康举世闻名,一位名叫钟会的粉丝带着钦佩之情来到这里。

他拿着自己写的《四书》给嵇康看,希望得到赏识。

但当他来到嵇康家时,嵇康没有给他一个好脸色。

钟会一直拿着书,没有把它拿出来,离开嵇康家后,他把书扔掉了。

这件事给了钟会一个粉转黑的理由。

从那时起,他恨嵇康。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为嵇康后来处死埋下了隐患。

嵇康之死,嵇康是怎么死的,嵇康生平事迹故事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
262年),字叔夜,别称嵇中散、嵇生、嵇公,三国曹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著有《嵇中散集》。

嵇康被誉为“
竹林七贤”
之一,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信奉道教,与阮籍等等人开创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在吕安、吕巽兄弟案中得罪司马昭,而与他结缘的钟会乘机诬陷,最后,吕安和嵇康都被处死。

嵇康之死 嵇康之死的起因是因为两朋友吕巽吕安兄弟的事情,吕巽把弟弟吕安的老婆徐氏灌醉并奸污,吕安想告发哥哥,找嵇康商量,嵇康劝他家丑不要外扬,此事打住。

结果哥哥吕巽恶人先告状,把吕安给告了,罪名是“
不孝”

钟会和吕家两兄弟关系也不错,就把吕安发配边疆,吕安满腹郁闷给嵇康写了封信,结果信被司马昭给截了,由此把吕安给追收入狱。

吕安在衙门申辩,叫嵇康做证,嵇康义不容辞出庭做证,钟会当庭宣告他乱群惑众。

结果就把自己也给带进去了。

晋阳秋曰:“
初,康与东平吕安亲善。

安嫡兄逊淫安妻徐氏,安欲告逊遣妻,以咨于康,康喻而抑之。

逊内不自安,阴告安挝母,表求徙边。

安当徙,诉自理,辞引康。


嵇康人物生平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为嵇。

嵇康的父亲嵇昭,字子远,官至督军粮治书侍御史。

嵇康有兄长,名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志在用仕,后官至太仆、宗正。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

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

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
老庄,吾之师也!”
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恍惚惚忘了回家。

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

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

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

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
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
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都凝结为石头。

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见。

王烈于是感叹道:“
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

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

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
七不堪”
、“
二不可”
,坚决拒绝为官。

吕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

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

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

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

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
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


(《广陵散》并不是嵇康独作)说完后,从容就戮。

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

司马昭不久后才意识到错误,并深为后悔。

谢万将其列为“
八贤”
之一。

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嵇康等七人为“
竹林名士”

阮籍嵇康 两位乃魏晋“
竹林七贤”
中的代表人物,都是那个时期的叛逆者和特立独行者。

阮籍常骑车狂奔,遇绝境则长啸悲哭,以排解心中郁郁不得志的郁闷;
嵇康则于深山中赤拳打铁,无视权贵,后遭人陷害,当他将被斩下高傲的头颅时,他奏响了《广陵散》,这是最悲壮的死亡,也是最震撼人心、最诗意的死亡。

两位虽然性格乖戾,但这是乱世造就的,他们的高傲不羁成就了魏晋风格。

魏晋有他们,是这个时代之幸。

嵇康打铁 一种象征姿态,以显乱世的卓荦不群,特立独行的叛逆气质. 这是公元223至262年间的一幕至今依然清晰生动的场景:洛阳城郊,大树荫下,一个高傲的身影,举起了手中的铁锤,击向火红的砧上,火花四溅。

叮当叮当的节奏,响彻了邻近的村庄,使其余的世界,包括那个时代的寒冷的时间,显得寂静无声。

人们好奇地赶来,请这位诗人敲打出锄头,铁锹之类的不属于战争,屠戮的农具。

而他却拒收他们的酬金,一顿随意的酒肴就好了—

然后,他又回到他的叮当叮当的节奏中去。

嵇康广陵散 《广陵散》具有的这种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使它深受历代追求自由之名士的喜爱,嵇康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人。

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传说他弹此曲是由仙人所授:在一次出游中,嵇康夜宿华阳亭,当他弹琴时,忽然有自称古人的来客求见。

两人共谈音律,非常投机,后来仙人索琴弹奏一曲,将其授于嵇康。

这首乐曲声调绝伦,它就是《广陵散》。

嵇康酷爱《广陵散》,不但从不教人,而且临刑之时,从容不迫,慨然弹奏此曲,把自己的满腹怨恨和对政权统治黑暗的不满在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遂成千古佳话。

《晋书"
嵇康传》载:“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曰影,索琴弹之曰:‘
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