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熹简介(宋代朱熹简介资料)

2023-06-11
167 阅读

朱熹的简单介绍20字

简单介绍: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贡献。

朱熹文学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

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

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 扩展资料: 熹早年出入佛、道。

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

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

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

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

朱熹的简单介绍20字

简单介绍: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及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贡献。

朱熹文学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

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

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扩展资料:熹早年出入佛、道。

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

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

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

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

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

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推崇。

参考资料:_朱熹。

朱熹简介

朱熹   中文名称: 朱熹   又  名: 号晦庵 字仲晦 字元晦 ***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130~1200   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 *** 。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

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

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世称程朱学派。

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教学授徒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ò8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

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

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朱熹,祖籍歙州婺源县(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县,曾寓居建州崇安和建阳(以上今皆属福建)两县。

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第。

二十一年,铨试及格,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任满归乡,被差监潭州南岳庙,拜李侗为师。

一再辞去官职,专心著书讲学。

宋孝宗淳熙间(1174~1189),历任知江西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等。

宋光宗时,历任知漳川、秘阁修撰、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宋宁宗初,升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庆元二年(1196),被反对派弹劾,落职罢祠。

庆元六年,病死。

嘉定元年(1208)谥“文”。

朱熹最初积极主张北伐抗金,后来变为“合战、守之计以为一”,最后成为坚定的主守派。

做地方官时,在福建、浙东实行社仓法,在漳州推行经界法,企图补救时弊。

朱熹早年研习儒家经典外,还学佛教禅学、道经、文学、兵法等,无所不学。

追随李侗后,遂为程颢、程颐之四传弟子,专心攻求义理之学。

同时,又汲取了周敦颐、张载等人以及禅学的部分学说。

在宋孝宗赵眘时,集北宋以来各派理学的大成,逐步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

朱熹的理学主要包括哲学义理和伦理道德学说。

朱熹以“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明确阐述“理”与“气”的关系,认为“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即“理”先于“气”,“气”依“理”而存在。

万物有万理,万理的总和就是“太极”,太极即“天理”。

跟天理对立的是“人欲”。

“圣人之教”是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

人的天性本来都是善的,只因各人禀受的“气”有所差别,所以气质的性有善恶、贤愚的不同。

由此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居敬”等一系列理论。

朱熹还把传统的纲常学说加以理论化和通俗化,把三纲五常当作当时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认为纲常伦理是永远存在、“不可磨灭”的。

朱熹知识渊博,著述丰富,涉及各个领域,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资治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以及由门人编纂而成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朱熹生前在政治上并未取得较高的权位,但在社会上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影响广泛。

死后,其学说和著作得到宋理宗赵昀的推崇。

从此,朱熹的学说成为理学的正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朱熹也被后代统治阶级尊为“大贤”,其学说对后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简介资料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于朱熹的简介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

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

建阳也被誉为“南闽阙里”。

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朱熹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绍兴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二年到任。

(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5年,经常往来于泉属各地访友求贤,寻幽揽胜。

同安至泉州相距百余里,安海地处泉同之间,为必经之地,因此,朱熹往返两地,常在安海歇息过夜。

每次路过安海,则访问朱松遗迹遗事,招集镇中耆儒名士讲论经学,对安海文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任满后,请求为辞官,潜心理学研究,四处讲学,宣扬他的'
“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淳熙二年(1175年),与陆九渊为首的另一学派在信州(今上饶)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

淳熙五年(1178年),经宰相史浩推荐,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县)知军。

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来到抚州常平司官邸。

在任期间,他募集钱粮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安生。

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

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

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

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绍熙间(1190年~1194年),朱熹应在祥芝芝山讲学的著名学者邱葵的邀请,到芝山游览,与邱葵互相唱和,并留下题咏芝山的诗文,其诗曰:“床头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

宿客不怀过鸟语,独闻山雨对花时。

”后人将此诗刻石立碑于芝山上。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

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

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

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

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朱熹还先后到过乐安、金溪、东乡等地。

在乐安流坑为村口“状元楼”题写了匾额。

应陆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书院讲学,并书“一家兄弟学,千古圣贤心”相赠。

在东乡路过润溪(水名)时,留有《过润溪》诗。

庆元六年卒。

嘉定二年(1207)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淳熙九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特建南湖书院(今富奇汽车厂址),以纪念朱熹。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等。

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大全》、《朱子语录》等。

朱熹的简介以及作品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学的转折点。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朱熹的简介以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朱熹的个人简介   朱熹(1130—
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江西婺源(今属江西上饶市)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

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

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

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
伪学”

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世称程朱学派。

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
理在先,气在后”
;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强调“
天理”
和“
人欲”
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
私欲”
,服从“
天理”

教学授徒五十馀年,认为“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
朱子学”
颇为流行。

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

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 ,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朱熹的主要作品   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

[1]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博学多识,著述丰富,对中国思想文化有极大的影响。

《朱子全书》共27巨册,共约1436万字,23604页。

是一个多产作家。

  其主要诗集有
鹧鸪天宋 •
朱熹   脱却儒冠著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

生羽翼,上烟霏。

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鹧鸪天 宋 •
朱熹   已分江湖寄此生。

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春日 宋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泛舟 宋 •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好事近宋 •
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浣溪沙 宋 •
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
.九曲棹歌 宋 •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满江红 宋 •
朱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念奴娇 宋 •
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菩萨蛮 宋 •
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

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

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

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宋 •
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

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

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长。

  水调歌头宋 •
朱熹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水调歌头 宋 •
朱熹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 宋 •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题榴花 宋 •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西江月 宋 •
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

好处金章不换。

  西江月 宋 •
朱熹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

莫道前非今是。

  忆秦娥 宋 •
朱熹   梅花发。

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

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

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

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忆秦娥 宋 •
朱熹   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

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鹧鸪天 宋 •
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

放教春涨绿浮天。

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朱熹的名言   1、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2、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
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语录   3、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集注)   4、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语录   5、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语录   8、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9、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
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13、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14、朋友,以义合者。

  1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朱熹名句   16、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17、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

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

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而今白发羞垂领。

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

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8、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转自:binzz.com   19、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简介

朱熹   中文名称: 朱熹   又  名: 号晦庵 字仲晦 字元晦 ***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130~1200   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 *** 。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主张抗金,并强调备战。

被主和派韩侂胄等目为“伪学”。

平生广注儒学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世称程朱学派。

其学认为:理、气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教学授徒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又提出对自然变化的科学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如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地质变迁(原为海洋)说等。

其学说在明清两代被确立为儒学正宗,并影响至ò8国、日本等国,如日本德川时代,“朱子学”颇为流行。

其博览和慎思精神,对后世学者影响至深。

所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朱熹,祖籍歙州婺源县(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县,曾寓居建州崇安和建阳(以上今皆属福建)两县。

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第。

二十一年,铨试及格,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任满归乡,被差监潭州南岳庙,拜李侗为师。

一再辞去官职,专心著书讲学。

宋孝宗淳熙间(1174~1189),历任知江西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等。

宋光宗时,历任知漳川、秘阁修撰、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宋宁宗初,升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庆元二年(1196),被反对派弹劾,落职罢祠。

庆元六年,病死。

嘉定元年(1208)谥“文”。

朱熹最初积极主张北伐抗金,后来变为“合战、守之计以为一”,最后成为坚定的主守派。

做地方官时,在福建、浙东实行社仓法,在漳州推行经界法,企图补救时弊。

朱熹早年研习儒家经典外,还学佛教禅学、道经、文学、兵法等,无所不学。

追随李侗后,遂为程颢、程颐之四传弟子,专心攻求义理之学。

同时,又汲取了周敦颐、张载等人以及禅学的部分学说。

在宋孝宗赵眘时,集北宋以来各派理学的大成,逐步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

朱熹的理学主要包括哲学义理和伦理道德学说。

朱熹以“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明确阐述“理”与“气”的关系,认为“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即“理”先于“气”,“气”依“理”而存在。

万物有万理,万理的总和就是“太极”,太极即“天理”。

跟天理对立的是“人欲”。

“圣人之教”是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

人的天性本来都是善的,只因各人禀受的“气”有所差别,所以气质的性有善恶、贤愚的不同。

由此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居敬”等一系列理论。

朱熹还把传统的纲常学说加以理论化和通俗化,把三纲五常当作当时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认为纲常伦理是永远存在、“不可磨灭”的。

朱熹知识渊博,著述丰富,涉及各个领域,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资治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以及由门人编纂而成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朱熹生前在政治上并未取得较高的权位,但在社会上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影响广泛。

死后,其学说和著作得到宋理宗赵昀的推崇。

从此,朱熹的学说成为理学的正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朱熹也被后代统治阶级尊为“大贤”,其学说对后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