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自谦,拾人牙慧自谦的说法

2023-06-12
50 阅读

公孙仪相鲁不受鱼译文

译文:公孙仪担任鲁国的宰相时因为嗜好鱼,全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都不接受。

他的学生劝谏他说:“老师你嗜好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爱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

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爱鱼,我才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子仪相鲁不受鱼》原文《公子仪相鲁不受鱼》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原文节选如下:公子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文言文《公孙仪相鲁》翻译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着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
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
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  1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

复姓公孙,名仪。

  2 相鲁:做鲁国宰相。

相:做宰相。

  3 公仪子:对公孙仪的尊称。

  4 尽:都  5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6 下人:迁就他人。

  7 枉:歪曲。

  8 即:假如。

  9 给:供给。

  10 一:整个。

  11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12 唯:正因为。

  13 既无:若不。

  14 弟子:学生。

  15 嗜:喜欢,喜爱。

  16 之:代词,这里指公孙仪。

  17 既无:若不。

  18 受:接受。

  19 故:所以。

  20 虽:即使。

  21 尽:都。

  22 色:脸色。

  23 免:罢免。

  24 彼:别人,对方。

  25.给(jǐ):提供  出处: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由法家的利益观去阐释一个生活中的道理:公孙仪爱吃鱼,可不受鱼。

公孙仪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
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感悟:公孙仪嗜鱼但拒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为美谈,就是因为他能够清醒认识个人好恶与事业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始终做到管住小节,抵御诱惑,慎其所好。

启示: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故事了解公孙仪。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古之贤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

——《天人三策》这是关于公孙仪的另一个故事,由此可见,公孙仪的道德品质大于今天人所能想象的,所以说人心不古,用现代的价值观去判断古人的价值是不可取的。

德与法的辩证关系也有所体现。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