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简介,历史人物简介及事迹

2023-06-12
71 阅读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200字?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如下:一、王坦直言惊益王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

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二、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五、苏武牧羊北海上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简介(100——200字)

白圭 (元代)石泉人。

至正年间(1341~1368)进士。

官职礼部侍郎,掌管礼乐、祭祀、学校、贡举等事宜。

为人诚实。

办事果断,有魄力,有分寸。

死后,奉祀在石泉“乡贤祠”。

李芳华 明代石泉贡生。

官任礼部郎中。

为人耿直,为官清廉。

死后,被作为乡贤供奉。

任大仰 明代石泉人。

曾担任过湖广德州府通判;
后升任山东兖州府同知。

学问渊博,很会办事。

他还健在时,德州、兖州两地就为他建立了生祠。

张俊迹 (1608~?)石泉县人。

明末庠生。

当时天下大乱,他避居山里读书,清初,同石泉县令涂之尧结为文字之交,常常作诗互相唱和。

康熙十三年(1674),应石泉知县潘瑞奇这聘编辑《石泉县志》。

他主编的县志,木刻印刷,传入后世。

志文记事粗略。

他还著有诗文,取名为《悲愤集》,没有印刷。

叶 珏 明代中池河增生。

好学又注重操守。

孝顺父母,家里很穷。

教书40多年,对功课要求很严格,他的一切行为,都以书本上说的为准。

《小学》、《孝经》更是他早晚诵读和教学的必修课。

他教授的学生,不论是不是入了学或中了举,在人格上,都是地方上品德高尚的人。

享年70多岁,死在学校里,所有一切安葬事宜,学生都争着料理。

一些商人、农民,虽然不认识他,也拿来香蜡,流着眼泪来送葬。

朱启元 清代人。

为人庄重正直,处事谨慎。

道光末年,他助捐钱修筑石泉城墙。

同治末年,努力办团练保卫地方。

城内缺水,他日夜督工开凿李子园水井。

石泉地方官保举,奖给他六品职衔。

后来,潘台赠他“急公好义”匾额。

陈光映 清代石泉梅湖(今喜河)人。

孝敬父母,治家严谨。

同治八年(1869)见梅湖只设有下渡(口),过路行人很不方便,便捐钱造船,又设立(上渡)口。

从梅湖到后柳的道路,有香柏岩一带又窄又险,他又于同治十年(1871)捐资进行修铺。

还捐钱成立青苗会,以支应往来公差事务,减轻民众负担。

享年86岁。

李映春 清代监生。

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他办粥场,给民众发放稀有饭。

粥场18人染瘟疫后,他一人仍坚持操劳。

王万全 石泉双嶂人。

同治年间,石泉有生员去州、府应试时,常有分贫苦的没有赴考盘缠费用,他就把他在杨家坝的40石租课(水田约20亩)的田地,全部捐献出来,作为生员的经费开支。

石泉当时的生员大都受过他的恩惠。

后来,废除科举,那份田产即作为石泉县教育经费的来源之一。

黄大顺 清代石泉县署职员,掌管户房(专管户口田地粮赋税)时,有农民完不起纳粮任务,合计有一二十两银子,黄大顺替他们垫付了。

对于怜恤孤寡,救济急难,修桥补路一类善事,他总是尽力去做。

光绪三年(1877)大荒,黄大顺举办粥场,因钱不够,便将妻子陪嫁的瓦房变卖,买粮为煮粥舍饭之用。

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少时在南阳郡(一说在南阳卧龙岗;
一说在襄阳隆中)隐居躬耕垄亩,善计谋,通兵法,留心世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和好西南各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策略,即所谓“隆中对”。

后为刘备主要军师。

在联孙攻曹之际,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荆、益,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

曹丕代汉,他支持刘备称帝,任丞相。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决议政事。

他曾率军五次北伐,两出祁山(今甘肃西河西北)以图统一全国。

任丞相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必信,推行屯田。

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等,被称为“天下奇士”,著有《诸葛亮集》《出师表》《诫子书》等。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葬定军山,追封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介绍一个中国的历史人物

孟子,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介绍一个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名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

孟子,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