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人物简介(张勋个人资料简介)

2023-06-12
32 阅读

辫子军的首领

张勋(1854年--1923年) 字绍轩,江西奉新人。

行伍出身。

1895年投袁世凯,任管带,1899年升至总兵。

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 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

1911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武昌起义后,江浙联军围攻南京,张勋兵败后退驻徐州一带。

袁世凯任大 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守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为“辫子军”。

1913年奉袁世凯之命,率部往 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

旋调往徐州,任长江巡阅使。

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

1917年6月,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

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至 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被通缉。

1923年病死天津。

13、1917年复辟的“辫子军”的统帅是谁?

辫子军是指张勋在民国成立后仍留着发辫的军队,张勋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统帅江防营驻扎南京。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进攻南京,张勋负隅顽抗,战败后率溃兵据守徐州、兖州一带,继续与革命为敌。

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顽固地留着发辫,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人们称这个怪模怪样的军阀为“辫帅”,他的队伍被称为“辫子军”。

望采纳.。

袁术手下的将领,是条汉子,曾说过:我张勋虽然不能上天入地,但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绝对不会见死不救。

”的话,不过没什么大的作为就是咯,当然这也是相较于关羽等人而言,算三流将领,不过总体而言,也是很可以的一...。

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张勋复辟是民国六年(1917年,丁巳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

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6月30日,张勋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

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历史影响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中山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

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

以张勋复辟为界限,民国成立以来“内阁制”与“总统制”、北洋集团与民主党派(革命党人)的制度之争、政见之争,演化为赤裸裸地力量博弈和军事较量。

此外,张勋复辟还间接使得吴佩孚、冯玉祥两个北洋后辈崭露头角。

张勋复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是1917年6月。

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
辫子兵"
,借"
调停"
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

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
襄赞复辟大业'

张勋奉袁世凯命进攻革命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江巡阅使。

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省同盟,图谋为清室复辟。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

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背景辛亥革命后,清将张勋盘踞徐州长达五年,道台衙门是其大搞复辟活动的"
大帅府"

1911年底,南京光复,长江巡阅使张勋兵败南京退守徐州。

1912年初,革命军北伐徐州,张勋北窜兖州,2月11日徐州光复,第二天清帝宣布退位,南北统一。

1913年春,二次革命失败,张勋率领"
辫子军"
再次盘踞徐州,开始大肆迫害、捕杀革命党人,留日同盟会员韩志正北走北京,老同盟会员周仲穆被杀于王陵母墓,王少华被逼坠楼自杀,一时间,徐州腥风血雨,阴霾密布。

张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建生祠。

1914年12月5日是张勋的60岁生日,他在道台衙门大摆寿筵,并通报全国上至民国总统和逊位的宣统帝,下至各省督军和各界知名人士都派代表或亲自前来祝贺。

孔子76代后裔衍圣公孔令贻主持了祝寿礼仪和筵席设置,连摆7天筵席,一时名流云集,举国瞩目。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