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老婆结局(刘峙老婆结局怎么样)

2023-06-12
67 阅读

孙良诚的下场

孙良诚由蚌埠来到南京向蒋介石请罪、请功,结果被反目无情的蒋介石投入监狱。

他确在南京被关押过,以后又被保释了。

1949年初,从无锡来到上海,住到小老婆处。

宁、沪解放后,周镐烈士的遗孀一直追寻孙良诚的下落。

苍天不负有心人,她到底找到了孙良诚,并向军管会告发,孙良诚被捕入狱。

以后孙良诚被押送到山东战犯管理所,1951年3月病死,这就是战犯孙良诚的最后结局。

孙良诚原系西北军的一个悍将,所部在西北军中素有铁军之称。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孙亦失势。

七七事变发生后,华北地区大部沦陷,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的抗敌斗争。

蒋介石为了抵制八路军,遂利用一些失意军人,给予各色各样名义,指使他们在华北招兵买马,抢占地盘。

1939年蒋介石委鹿钟麟为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委石友三为副长官兼察哈尔省主席。

鹿钟麟设司令长官部于南宫、冀县一带,委孙良诚为冀察游击总指挥。

因为孙是只身前来没有军队,鹿又把驻在冀州的民军第二路赵云祥部编为游击第一纵队,拨归孙良诚指挥。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一直视孙良诚为统战对象。

1938年7月,中共秘密工作人员、孙部中将参议郭楚材就在孙部做统战工作,1944年孙良诚的亲信、孙部第四军副军长谢庆云被发展为中共秘密党员,为策反孙良诚提供了有利条件。

抗战胜利后,孙良诚向国军“投诚”,他的伪军部队被国民党收编为暂编第五纵队,又先后改编为暂编第二十五师、第一绥靖区第一○七军,孙良诚任绥靖区副司令(司令刘汝明)兼一○七军军长,谢庆云任一○七军副军长兼该军驻南京办事处中将处长。

宁、沪解放后,周镐烈士的遗孀一直追寻孙良诚的下落。

苍天不负有心人,她最终找到了孙良诚,并向军管会告发,孙良诚被捕入狱。

孙良诚后被押送到山东战犯管理所服刑,1952年3月病死狱中,终年59岁。

参考资料来源:-孙亮成。

淮海战役中,九名高级将领最终结局如何?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我国,曾经有经历过一段极度痛苦的时期,要说在战争时期,很有名的战役就是淮海战役。

也是一场爆发程度十分严重的大战,它的规模在人类战争中,是排在最前边的,当初国民党总共是投入了八十多万的兵力。

参战部队主要是隶属于国民党徐州剿总战斗序列的部队为主,当时国军参与的名将领有邱清泉,杜聿明,黄维,刘峙等九个人,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是这九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杜聿明常年都处在战场当中,有一定的指挥能力,所以在发生淮海战役之前,老蒋就任命他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但是到了后来,他在陈官庄被围歼,在经过改造之后,他就被特赦,还曾经担任过文史专员以及政协委员的职位,在1981年的时候,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邱清泉是二期的毕业生,他曾经还在德国军事院校留学,后来他还担任第二兵团的司令,他一直听从杜聿明的指挥,在陈官庄被围歼,最终他因为顶着巨大的压力,导致整个人精神崩溃,神经疯癫,后来就便死在了战场上,享年47岁。

黄百韬在战役爆发之后,从新安镇朝着徐州撤退的时候,在被包围后,苦苦坚持12天,最终全军覆灭。

但他本人也被流弹击毙,但后来也有说他本身没有死,命令他的随从将他击毙,时年48岁。

黄维是第一期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军事教学工作,在战争当中,他被俘虏,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造,获得了特赦,还担任政协委员的职位。

1989年病逝,时年85岁。

然后就是孙元良,李弥与刘汝明,李弥是在1937年病逝,时年71岁,孙元良是2007年病逝,时年103岁,活得时间最长。

另外李延年是在1974年因病逝世,时年70岁。

刘汝明是在75年病逝,时年80岁。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内将军中"八大金刚"是哪八个人

国民党八大金刚,即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均、蒋鼎文、陈继承。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此君当之无愧,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

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

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

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的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是出于蒋的默许,蒋也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

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

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了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湾悲。

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

综观此人,实英雄也。

第三位是顾祝同,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

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

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的蒋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

此后去了台湾,依旧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

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

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

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孙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现在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

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流落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后来回到台湾,已是物是人非,唏嘘而已。

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

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是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

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在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 第六位是钱大钧,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带过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营有过指挥全局的运筹帷幄时候,更有从政当上海市长的经历。

他的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早期的二次东征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算是绝唱。

此后的北伐,中原大战,剿共俱有他的参与,没功劳也有苦劳,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蒋把他调来身边当了侍从长,西安事变中一度受到蒋的猜忌,但他中的枪伤帮了他一把,反而连累曾扩情。

后来任军政部次长,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后来去了台湾。

此人亦长寿,八十九岁方死。

钱大钧爱财,犹胜刘峙,时人根据他的名字取“钓大钱”,抗战后作为接收大员狠狠的捞了一笔。

到台湾后,转向于体育事业,为台湾的体育做了杰出的贡献。

第七位是蒋鼎文,原来是元帅府的副官,后来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围剿红军,参加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传递信函,为蒋宋所感谢,抗战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后来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引咎辞职,此后虽然还在国民党中,但已经不再担任重要职位,转而经商,倒是颇有收获,去台湾后,衣食无缺,得以善终。

蒋此人,贪花胜过顾祝同,尤其是中意“嫖”,感染性病,为民国一大笑话。

第八位是陈继承,此人受蒋的重用,参与了诸多事件,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

正是没有什么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不出彩,唯一著名的一次是镇压青年学生的“七五”惨案,后来也是去台,52年退役,到招商局担任顾问,善终。

综合看这八个人,他们都是蒋的第一批嫡系,他们或毕业于保定军校,或毕业于各省速成学堂,在黄埔中都是教官一级的人物,在蒋的部队中,他们是第一批军长师长,长期活跃在民国,活跃在国民党内,他们也是黄埔系的元老,可以说,蒋的部队,就是在这一群人的带领下成长壮大的,尽管后来的结局各异,但他们在民国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人淡忘的。

国军的八大金刚都是谁?其结果又是什么?

人们都喜欢把在某个领域出色的人聚在一起称呼,例如龙潭三杰、十三太保等。

国军中几个特别厉害的人物也有个合称,叫八大金刚,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不过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

一、在台依然得到重用并得以善终的有陈诚、顾祝同、钱大钧、陈继承。

陈诚深得蒋的信任,是其铁杆跟班,到台后实施了土地改革,还参家过竞选,67岁时因病逝世;
顾祝同到台后得到信任,担任军事方面等要职,直到94岁因病去世。

钱大钧到台后在主导体育和航空业发展,自己也收获了不少钱财,90岁因病去世;
陈继承到台后没多久就进入了金融行业发展,直到78岁病逝。

二、最终被抛弃的有何应钦、刘峙和蒋鼎文。

何应钦曾作为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书,但到台后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远离政治,活到了98岁;
刘峙先到印尼待了几年才赴台,生活并不如意,连出版回忆录的钱都没有,79岁时病逝;
蒋鼎文在解放前就弃官从商了,之后也从美国赴台,但并没什么建树,直到79岁时病逝。

三、弃暗投明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张治中。

张治中将军虽然也是八大金刚之一,但他从来没有打过内仗,并积极为合作抗日奔走。

1949年代表国民政府到北平谈判时被劝留在了北平。

后在新中国历任副委员长、政协委员等职,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同为八大金刚,但因为个人的理想和际遇不一样,所以结果各不相同。

当然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各不相同,相信大家都更喜欢张治中将军吧。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