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这首诗(中秋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6-13
74 阅读

中秋月的诗词

有以下古诗: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唐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2、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宋代〕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3、中秋月晏殊 〔宋代〕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唐代〕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5、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唐代〕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译文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中秋月·中秋月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翻译   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

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经历的阴晴圆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好时光呀好时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注释解释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诗文赏析   古来关于月的'
诗词很多,有关阴晴圆缺的感慨也很多。

徐有贞在中秋月的“皎洁”中想到了“阴晴圆缺”,但没有沉迷于感伤之中,一句“且喜”很是洒脱,末句的常见中秋月更是体现了对中秋佳节的喜爱,比起大多数诗人最后落点于来年的悲伤更显精妙,而从该词的结构读来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洁”、“好时节”均有上下句顶针,并且下片首句“阴晴圆缺”与上片末句顶针下片末句“中秋月”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伙伴们,中秋节是团圆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光吧!希望以后的每个中秋节我们都是开开心心。

毕竟“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    知识拓展   徐有贞是明代的大学士,对天文、地理、水利、阴阳八卦等无所不通。

虽然学富五车,但是却喜好功名。

他由于治水有功加官进禄,通过辅助明英宗复辟,平步青云。

不过,他借助职权诬   陷著名诗人于谦(曾写下佳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最终将其杀害,成就千古骂名。

不过他晚年被人诬陷浪迹于山水之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和诗作。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外祖父。

祝枝山的文才会不会与他的外祖父有关呢?。

中秋月的古诗有哪些?

1、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唐·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7、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0、唐·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中秋月古诗有哪些?

有以下古诗: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唐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2、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宋代〕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3、中秋月晏殊 〔宋代〕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唐代〕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5、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唐代〕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译文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古诗《中秋月》苏轼

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朝代】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中秋月”苏轼中心思想以及诗的意思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6年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

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

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

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

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也写“人月圆”的喜悦;
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点。

首句便及此意。

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便觉清光更多。

没有这层“面纱”先衬托一下,便显不出如此效果。

“银汉无声转玉盘”,这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他的圆。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而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中秋月明,诚然可爱,更值兄弟团聚,共度元宵,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

兄弟分别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有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

“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

作者长期外放,屡经迁徙。

“明年何处”,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全词避开情事的实写,只在“中秋月”上着笔。

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