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

2023-06-13
25 阅读

人物传记有哪些呢?

人物传记有:1、《苏格拉底传》 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奠基者,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
给予西方文明最深影响的两位历史人物之一。

《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追述苏格拉底对政治、宗教和道德等问题的看法。

2、《黑格尔传》 迄今为止最圆满最可信的黑格尔传记。

黑格尔总是从反面去理解事物。

他说过,结束之所以为结束,恰因其亦为开端!实际上,如果理解了黑格尔的死,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其生的意义。

3、《罗素自传》 一个人应该为什么而活。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4、《托克维尔传》 托克维尔作为民主论的集大成者,始终无人能够超越,没有人能比他更全面地论述民主的优缺点。

《托克维尔回忆录》 生动描述了法国的1848年革命,并对这一事件做出了精湛的评述。

本书被公认为19世纪最伟大的回忆录之一。

5、《爱德华·萨丕尔——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人文主义者》 天才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人文主义者、思想建筑大师,首先把语言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

历史人物传记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1111 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均州的太1和山也到过。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当地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地方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

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

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

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李时珍早就有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

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

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

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

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

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

”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

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
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
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追问 还有没有了 能不能再给两篇啊! 拜托 。

推荐几本讲历史人物传记类的书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家喻户晓的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人们有时也许会傻想,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

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2、《王安石传》作者:梁启超一代改革先驱的坎坷人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崇高人格。

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

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在变法、学问、人格各侧面均有所抵牾;
同时代的苏轼、司马光更在不同时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

这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时代的政局以及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的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过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
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

这本书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3、《朱元璋传》作者:吴晗草根皇帝的开国史诗,风云际会的乱世传奇。

这本书是明史大家吴晗三十年心血结晶,于1948年写定。

用翔实的考据、生动的笔触,还原可靠的元末明初风云录。

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

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一个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帝王,这些复杂矛盾的形象活灵活现,共同构成了朱元璋的多面人生。

从底层平民到巅峰帝王的奋斗史,开创新朝筚路蓝缕的荆棘路,朱元璋的人生历程值得每一个在奋斗中迷茫的人细读。

4、《张居正大传》作者:朱东润激励人心的精英成长故事,惊心动魄的时代变迁史诗。

这是一部铁腕宰相的官场沉浮录。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

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

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
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

而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黄仁宇先生认为,张居正的十年新政,其重点在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这一文官制度受各种环境之累,做事缺乏条理。

张居正力图振作,要求过于严厉,以至于抗拒横生。

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

5、《李鸿章传》作者:梁启超在内外交困的晚清时局中,还原一个真实的政治家李鸿章。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这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最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

梁先生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

看同为晚清政坛风云人物的梁启超近距离讲述李鸿章的功过是非,重视和铭记历史的真实侧面。

历史人物传记书籍 具体有哪些书籍

1、《一生想过浪漫生活》作者罗斯·特里尔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

2、《邓小平时代》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3、《苏东坡传》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与中国近代史高度相关的史学著作名人传记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近代史纲》、《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国近代史》等。

1、《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由李剑农成名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及补写的篇章合刊于1942年。

在取材与叙事方面颇具特色,长期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政治学史之经典著作。

该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

第三个段落为中华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

2、《中国近代史纲》 本书是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形势下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中期成果,也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

可作为高师政教专业、高师历史专业的教材或者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纲(高师政教专业系列教材)》包括了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农民运动风暴的起落等数章内容。

3、《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本书共分为三卷,作者客观地叙述了1834年至1911年历史时期的中外关系史。

4、《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4出版的图书,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请列出中国近代史著名人物及有关传记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