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班主任课题(小学班主任课题)
小学班主任可以进行哪些课题的研究
课题界定是什么意思
课题界定简单地说就是课题题目的解释:1.课题的涵义(要简洁明了);
2.课题的内容(要简洁明了)3.课题研究的范围(要把握好度);
4.课题研究的对象(要明确,不能泛指。
如“中学生”就不能泛称为“学生”);
5.课题研究的方法;
6.课题题目的名词解释必须规范、正确。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班主任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能够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将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摒弃掉,改变班主任自身传统的填鸭人和约束者形象,增强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那些可以完全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班主任,才能完全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
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
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
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应该对其格外关爱和呵护,要保证有足够的耐心与其沟通和交流。
用公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的引导方法要格外关注,避免不恰当的语言打击。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现在农村大部分孩子的家长都到外地打工去了,他们跟着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爷爷奶奶的疼爱,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贪玩,不爱学习。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班主任就是其中最辛勤的园丁。
班主任就像红烛,默默地散发出光和热,给黑暗的人们引领前进的方向。
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教书,也要教做人。
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二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班主任性格修养,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关键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主要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其中就包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班主任为人和蔼可亲,工作耐心细致,所带学生大多数养成了温和、稳健的性格,性格和善、办事民主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性格比较稳定、积极,性格冷漠、放任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也变得漫不经心,随心所欲。
这些事实证明,学生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影响。
班主任应具有以下良好性格。
(一)、热情开朗,精神饱满做学生工作,第一条就是要有颗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心,与学生打成一片。
我以前教过一名叫汪洋的同学,人很聪明,但是成绩不稳定。
我就经常找她谈心,了解情况。
这才得知她母亲去世了,家里非常困难。
我就告诉她,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面貌,只有从现在做起,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未来才有希望。
我还建议学校减免她的学杂费,经常辅导她,终于她的心境变好了,成绩也稳定了。
(二)、耐心细致,沉着冷静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细致才是育才的前提。
在任何情况下,班主任都应该做到镇定自若,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做好工作。
我班有个杨同学,人虽不笨,但是脑子反应慢,作业很马虎,成绩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经常带他参加活动课,提高他的身体的反应能力。
经常给他欣赏书写优美的作业,并和自己的作业对比,教育他书写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大脑反应快了,书写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三)、心地坦诚,宽宏大度班主任应该心地坦诚,宽宏大度,用慈母般的爱心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容不得不良性格的形成。
我班有一姓魏同学,从上一年级开始就很顽皮,父母讲不听,老师教育不灵。
针对他的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讲道理。
亲自带他参加各项活动,培养他的集体意识,把他犯的错误编成小品,让他当主角,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经过一个多月,以前的“调皮大王”不见了,还当上了劳动委员。
二、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一个班有几十个同学在一起上课、共同活动,不等于有了班集体。
班集体不是几十个人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凝聚力的整体。
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像温馨的春风,随时都在陶冶学生的情感。
好的班集体,就像一座熔炉,有着冶炼学生思想的巨大力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为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要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做到:(一)、注重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有班级的小干部决定的。
这些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做用。
所以,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
故此,唯有慎重的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也才能为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锻炼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必要途径,有利于克服各种思想障碍和不良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通过对干部的锻炼,可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决断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
最后,还要对班干部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干部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纠正错误,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磨练自己。
(二)、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然后,要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个人进步,是每个人都在明显而有益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三)、做好后进生工作,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
这种学生为数不多,但是做好他们的工作,对个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尊重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伤害他们。
对他们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繁琐的批评。
透过缺点、错误看到优点、长处。
批评是必要的,但要有分寸,公正、诚恳,绝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就启示我们努力爱学生,特别是厚爱后进生。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呕心沥血,辛勤耕耘。
可有的时候却事与愿违,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我认为要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就要子解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充满炽热、真诚的感情。
(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以达到或代替的动力。
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五)、重视开展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要重视每次活动的实效性,是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的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譬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我和小萝卜头》,教育学生将诚实守信用的主题队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等。
(六)、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不了解清楚,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了解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如姓名、年龄、性格、家庭等。
要了解全体同学的特点和动向。
如男女生比例,优中差生分布情况等。
还要消除心理偏差,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陶行知先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
确实对学生来说,家庭和社会更是大染缸,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在校的言行,还要深入了解他们在家里和社会上的表现。
努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要为学生创造各种社会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自身的存在和力量,认识自己的义务,并且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七)、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开展必须依赖良好的班级氛围。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可以这样做:1、确定班风学风标准,明确努力方向。
通常可以用几个凝练简洁的词如“创新求实,团结进取”。
2、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大家依据事实判断、3、特别注重学生的行为训练,只有当学生的正确认识转化为实际行为,班主任工作才算有效。
这就要持之以恒。
正如管仲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四、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常规训练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是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要扎实有效的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有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等诸多方面。
五、要充满炽热、真诚的感情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描写藤野先生“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正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每个学生真诚的感情,诲人不倦,无私助人,才被鲁迅铭刻在心,同样如此,儿童纯洁天真,是一块璞玉,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关爱。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喜欢班主任,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六、赏识教育离不开惩罚,这是教育好学生的保障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种方式,但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惩罚教育是严格教育,惩罚教育和体罚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体罚是用罚站、打手心等手段打击学生的自信、自尊,摧残学生身心来处罚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让你觉得难堪。
惩罚教育中的严格是在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
对学生严格要求要严而有方,严而有格,这个方是指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这个格是指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
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教无定法。
表扬、奖励、处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种虚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惩罚教育是把双刃剑,像体操运动员的高难度动作一样,具有危险性,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要适度。
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学生,并不只要赏识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不让对方难堪。
教育的秘诀是信任、尊重和真爱。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
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孩子成长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象。
七、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力量和威信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
只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八、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班主任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能够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将传统的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摒弃掉,改变班主任自身传统的填鸭人和约束者形象,增强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那些可以完全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班主任,才能完全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
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
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
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应该对其格外关爱和呵护,要保证有足够的耐心与其沟通和交流。
用公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的引导方法要格外关注,避免不恰当的语言打击。
如何当好农村小学班主任
导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
如何当好农村小学班主任 1. 农村小学生的现状 现在农村大部分小学生能遵守学校纪律,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若管理不当,将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农村小学条件差、资源短缺,再加上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学校撤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学校就读,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娇惯,造成孩子脆弱不能受点滴委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由于娇惯,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生活不能自理,自觉性差,学习不认真、纪律涣散。
因此,班主任必须用多种方法尽,从不同渠道早了解学生情况。
依实际情况,扭转特殊学生的不良习惯。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抓好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2. 尊重与关爱并存 冰心说“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育人则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怎样育人?笔者认为,尊重与关爱是育人的关键。
农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
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因人而异,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懂得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受他们的意见,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知:被老师认同、尊重后的学生,他可能会有惊人的跃力。
3. 不要怕学生犯错 “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
。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要怕学生犯错误。
但是宽恕并不是放纵不是任其自然,更不是不做必要的批评和指正。
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的时侯,我们一定要慎重处理;
犯了大错的时候,我们必须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求家长的意见,从而达到家校齐抓共管的目的。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非常任性,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
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4. 要严爱共存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鼓励、赞赏、体贴、关爱,同时,也离不开严格要求与批评。
大家都能体会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
又有哪个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与父母闹情绪、怄气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做班主任的(尤其是农村小学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
什么时候把爱奉献给学生?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学生付出爱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明白我们的心地?”
因为现在的孩子得到的爱实在是太多了,当我们对他付出爱时他便觉得理应如此。
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单单付出爱心是不够的,严格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奉献爱心与严格要求要共同存在。
我的学生及其家长都反映我管的严,但是他们都非常认可我的工作,学生也没有责怪我,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之间的感情缘故吧! 5. 组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地理位置想的偏僻的农村学校资源短缺,环境也非常受约束,很难开展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加了难度。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劳动中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生充分的去体会:“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
6. 及时家访适时召开家长会 经常走访家长、多召开家长会能够增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感情,有利于管理好学生,同时也能寻找我们工作中的得失,并弥补不足,更有利于做好今后的工作。
由于农村大多数家庭管理孩子的方法不得当,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别干坏事,且动不动就大喊大骂,甚至拳打脚踢。
所以,我们在做家访的过程中还应对家长讲述一些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家校共管,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
”
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必须耐下心来去研究学生的心里,多了解家长的心声,用感情培养师生关系,用成绩赢得家长的认可,视学生及其家长为亲人,以情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