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雪景诗句(雪景的诗句浪漫雪景)
描写雪的唯美诗句
描写雪的唯美诗句有:1、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出自南北朝范云的《别诗二首·其一》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
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自唐代韩愈的《春雪》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译文: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
5、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描写雪的优美古诗词
描写雪的优美古诗词如下: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3、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
——毛泽东《咏雪》。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8、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李世民《咏雪》。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10、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描写小雁塔的诗句
1. 有关于小雁塔的诗句 有关于小雁塔的诗句 1. 写“小雁塔”的古诗词有哪些 《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
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
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
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减字木兰花·摇毫铸藻》 宋代:葛立方 摇毫铸藻。
纵有微之应压倒。
万里鹏程。
南省今书淡墨名。
胪传丹陛。
月里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题。
玉季巍科尚觉低。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游溧阳下山寺》 唐代: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2. 关于小雁塔的诗句 古塔 作者 魏常林 古塔像位老人端坐在这里 一动不动地上千年 等着攀登的人们排成长龙 就像儿女们编织的一条毛围巾 冬去春来 陪伴着的是金灿灿的腊梅 青青的竹林 和弯腰驼背的老槐树 寒来暑往 变化着的是岁月年华 不变的是慈悲和平静 还有一颗怜子之心 坚守在这里 就是坚守一个家 游子归来 就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在古塔下思考 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喧嚣、挣扎和烦恼 只要精神上有了寄托和归属感 生活就会有新希望 落日送来五色的染料 星星和月亮是塔顶上的珍珠和宝石 在灯火的照射下 古塔坐化成了顶天立地的金菩萨 3.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诗句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诗句有:1、重温绮梦步南轩,可意梅花盛未残。
小院双枝堆旧雪,殿前一塔眺长安。
2、傲揽风云对疾雷,震开神合自雄巍。
古槐横亘围蟠蟒,新蔓浮悬隔会垓。
3、日暖寒坊客欲盈,寻梅荐福自关情。
上元庙会张佳彩,雁塔晨钟作梵声。
4、废兴坠举阅千年,经译高僧信史传。
台殿虽隳塔犹在,沙弥不见寺空全。
5、合是今生别有缘,慈恩荐福两情宣。
禅林钟鼓短长尽,雁塔诗名文武全。
6、塔影斜长起暮钟,隔窗遥看酒旗红。
无边寂寞添愁绪,几处繁华闹古城。
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 形容小雁塔雪景的诗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译文: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译文: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译文: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译文:小屋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投宿;
旅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地方可投宿了。
5. 小雁塔的导游词作文350字 小雁塔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砖砌高台基上,塔高45米,平面呈正方形,是一座早期的密檐式砖塔。
所谓的密檐式是指从外观看起来檐数很多、檐层密集,而更多的密檐式塔檐数比层数要多很多,且每一层高度呈递减的趋势,明显不同于楼阁式的大雁塔。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当初叫荐福寺塔,塔起15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通体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
塔各层南北开有半圆形券窗,底层南北镶以石门,石门楣及门柱上线刻有蔓草及供养天人图像,线条简洁、遒劲有力,自6层以上急剧收刹,使整体呈现出圆合秀丽的外轮廓曲线。
注目端详,给人以苗条、俊俏、舒展的美感,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
据史料记载,这座塔的修建前后不到3年,全部由皇宫里的人出钱集资所建。
小雁塔的修筑质量很高,被誉为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典范,比它晚100多年的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就是仿照它来修建的。
在小雁塔北门的石门楣上有一块地震碑,记载了明嘉靖年间的朝廷命官王鹤在荐福寺居住的时候,听到僧人讲述小雁塔震合的故事深感惊奇,就写了一篇短文记刻在这块门楣上。
碑文记载:1487年地震,小雁塔从上到下震开了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就像开了一个大窗户,34 年后即1521年,关中又一次大地震,一夜之间小雁塔被震开的裂缝竟然又神奇地合在一起,当时人称之为神合,皇帝把它看作是国家的祥瑞之兆。
我们知道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年就发生一次。
小雁塔被震裂、塔顶震落见于明清的史籍及碑刻记载,但它又如何被震合呢?为了搞清“神合之谜”,考古工作者对小雁塔周围进行了考古钻探,结果发现小雁塔地基是一个半球状的,有地应力分散的作用,类似于不倒翁的原理,对高大建筑确实有一定防震作用,但我们还是无法解释一个砖混结构的建筑如何能左右摇摆而不会碎落呢?再有,掉下来的砖又如何能够再上去呢? 通过科学分析和查阅考古资料,我们得出结论,小雁塔在地震后发生的裂缝并没有一尺多宽,且主体没有偏离中轴线,当时的夸张说法只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今天我们看到的浑然一体的小雁塔应归功于1964年国家拨专款对小雁塔进行的整修,弥合裂缝、加固塔身,才使它“老当益壮”、巍然挺立,成为古城西安不可或缺的一景。
沿着小雁塔内的单旋楼梯可攀援至顶,由于塔刹被震落,顶上极开阔,从这里俯瞅西安全景,真有登临出世界的感觉。
从塔上下来,必须经过这个没有选择的“不二法门”,它上面镑刻的“万汇沾恩”,告诉你所有经过它的人都会受到佛的荫福,这座石门是清代光绪年间建的。
继续往南走经过存放佛经的藏经楼,前面就是大雄宝殿了,这个由两个大殿东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是寺院的主体,西边就是方丈就寝的方丈殿,荐福寺的大德高僧当年就是在这里讲经说法的,我们仿佛又听到众僧朗朗的诵经声。
荐福寺在古代多次成为国立译经场,尤以唐代义净译场最为有名,义净法师不畏艰险远渡重洋,归国后在荐福寺住持译经工作,共译经56部、230卷,成为唐代继玄奘法师后又一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唐中宗为他写的序中称颂他是“法门之龙象,凡宇之栋梁”。
在这里居住过的高僧还有贵为国师的法藏、神僧僧枷、诗僧灵澈、空门才子栖白大师、书法大德高闲上人及一些外国的求法僧人,印度僧人金刚智、日本僧人圆仁等。
他们不仅参加这里的佛事活动,还开译场教徒弟。
他们与这里的许多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荐福寺成为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外友谊的圣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僧大德,荐福寺才能够千古流芳。
描写大雁塔的古诗句
1. 关于大雁塔的古诗句 关于大雁塔的古诗句 1.描写大雁塔的诗句 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时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亲临赋诗,当上皇帝后,又亲谒慈恩寺赋诗一首:“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唐中宗时,专置修文馆,招纳文人雅士,往往随驾游宴。
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阳节,皇帝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吟诗作赋。
学士们则纷纷唱和,曾被编辑为四十卷诗集,广为传诵,雁塔诗会一时蔚然成风。
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层悬挂有这些诗会佳作。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
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
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
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
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
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
”(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洪亮吉,清进士) 2.写大雁塔的诗词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
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
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
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
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
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
”(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洪亮吉,清进士) 《 水调歌头•
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
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
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
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
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
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
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
几照马韦嵬驿;
不独汉家营。
”(张伯驹,字丛碧。
任《词学》编委)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
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
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
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
”(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
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
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
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
“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
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
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
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
”(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
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
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
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
”;
“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
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
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
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
”(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3.赞美大雁塔的诗句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
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
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
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
”(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
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
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
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
“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
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
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
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
”(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
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
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
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
”;
“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
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
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
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
”(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
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
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
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
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
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
”(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洪亮吉,清进士) 《 水调歌头•
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
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
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
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
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
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
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
几照马韦嵬驿;
不独汉家营。
”(张伯驹,字丛碧。
任《词学》编委) 4.关于大雁塔的诗有哪些 1、《谒大慈恩寺》 唐代:李治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2、《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唐代:白居易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3、《慈恩寺上座院》 唐代:贾岛 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浓。
羽族栖烟竹,寒流带月钟。
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
4、《春日游慈恩寺》 唐代:姚合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
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5、《夏日登慈恩寺》 唐代:刘沧 金界时来一访僧,天香飘翠琐窗凝。
碧池静照寒松影, 清昼深悬古殿灯。
晚景风蝉催节候,高空云鸟度轩层。
尘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疏韵澄。
5.与大雁塔的名人有关的诗句 唐代岑参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上官婉儿)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李适,字子至) 《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
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
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
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
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
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
”(秦定远,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洪亮吉,清进士) 《 水调歌头•
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
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
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
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
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
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
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
几照马韦嵬驿;
不独汉家营。
”(张伯驹,字丛碧。
任《词学》编委)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
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
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
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
”(蔡多辉,龙江社词长) 《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
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
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
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
“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
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
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
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
”(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
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
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
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
”;
“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
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
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
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
”(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6.形容大雁塔的诗词 大雁塔bai位于唐长安城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
描写大雁塔的诗词一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谒大慈恩寺》 李治(唐高宗皇帝)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du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zhi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 上官婉儿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dao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李适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内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礼慈恩寺题诗》 吕大防(北宋进士) 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
满意请采纳,谢谢容。
7.赞美大雁塔的诗句 《咏慈恩寺雁塔》-“凌空雁塔耸云霄,设计匠工何巧雕。
俯瞰平岗山海阔,仰瞻秦岭路迢遥。
塔门吞吐天边月,古刹钟声云外飘。
历代名人留雅句,慈恩幽广系难描。
”(蔡多辉,龙江社词长)《登大雁塔》-“一层双折一层天,古塔登临历九旋。
雁落雁飞怀故土,客来客往仰先贤。
攀高试学擎云手,摩顶呤成揽月篇。
千载题名留胜迹,朝凝霞彩暮笼烟”;
“绝顶凭凌纵目观,万千景象绕西安。
金城隐隐旌旗动,兵俑森森剑气寒。
绿映咸阳连渭水,云连秦岭卷函关。
骊山秀色垂华盖,今古风流任赏看。
” (陶绍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咏西安大雁塔》-“谁将彩笔插重霄,雁字书空气自豪。
历经沧桑仍未老,饱经风雨亦堪骄。
七层磊落奇特,八面摩空不动摇。
多少骚人同墨客,争留题咏到今朝。
” ;
“登临曾上最高层,北望长安脚下横。
报晓钟楼犹壮丽,护城雉堞尚峥嵘。
未央宫殿知何处?历代碑林负盛名。
文治武功宜不朽,开来尤应奋飞腾。
” (闻楚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 (李治,唐高宗皇帝)《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 (上官婉儿)《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 (李适,字子至)《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礼慈恩寺题诗》-“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吕大防,北宋进士)《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
紫微星隐将临顶,黄菊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
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蔡榷,北宋举进士)《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汉西流秋夜长,登临高塔思茫茫。
谁将笛怨吹衰柳,况复砧声杂细螀。
太液光浮龙塞月,曲江寒带雁门霜。
愁来此际知多少,思妇羁人总断肠。
”(秦定远,清朝人)《慈恩寺上雁塔》-“忆从初地擅名扬,阅劫来游竟渺茫。
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高、张、岑、杜诗篇冷,天宝开元岁月荒。
莫笑众贤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沧桑。
”(洪亮吉,清进士)《水调歌头•
庚戌中秋晚登雁塔看月出》-“扶醉问明月,更上最高层。
一年今夕偏好,毕竟是何情。
说甚长安远近,曾与九霄多榜,万里共光明。
宫阙水晶域,天地玉壶冰。
秦山影,泾渭色,眼前清。
惟有霜砧画角,犹向耳边惊。
子弟梨园白发,姊妹昭阳飞燕,歌舞尽无声。
几照马韦嵬驿;
不独汉家营。
”(张伯驹,字丛碧。
任《词学》编委)。
8.有关大雁塔的短诗诗 观大雁塔有感 大雁塔 我站在你的脚下 瞻仰你 试图在你的塔顶找到我的感觉 找到一种爬上去又下来的感觉 找到有好事者执意往上爬去─— 可爬不到一半就被钉死在上面的历史悲剧 找到从远方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的旅愁 找到勇敢地爬上去又高喊着跳下来的 自杀者的快慰 找到你从塔脚到塔的最佳仰角 这些都不是我亲自走上去又飞下来的情景 因为我至今没能爬上去 我的角度也只能是一种仰视 我的感觉也就只能是局外人的猎奇 或是一种只缘身在此塔下的近距离观赏 一种走进了反倒不如远一点的好─— 而离远了反倒不如走近一点的好奇 现在我是离你远了 看不见你了 但我的思想却想真正地爬到了你的顶上去 在你的塔尖上重新俯瞰你的英雄 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这时的英雄只不过是我的一场梦 历史文化严重点说只不过是我的一次梦遗 梦醒了 英雄不复存在 抑或是历史上的杨贵妃那肥奶子─— 也只是给了我床单上的一滩死精子 那大雁塔在我掀开被子扒掉裤衩时─— 它已经阳萎 这事后怎样让我勾起对梦中杨贵妃的回忆 甚至专门为她进行手淫─— 也无法调动或再勃起我这英雄的快感 和挺举 所以自从这次观了大雁塔之后 给我最深刻的一点体会就是─— 真正的英雄和历史是靠自己的梦来塑的 英雄和历史一旦离开梦的支配与创造 英雄和历史就会自己疲软 低下头来─— 你拿真实越加仔细看它 它越加苍白无力 它完全失去了以往的任何说服力 观大雁塔有感 实际上是观自己第二生命的有感。
是不是这一个啊,不知道谁写的。
描写下雪的诗句
1、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摘自元代诗人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译文: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
烟雾笼罩下,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2、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摘自唐代诗人张孜的《雪诗》)译文:长安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
(这句诗说明了季节、天气和雪大的程度。
)3、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摘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南归阻雪》)译文: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这句诗描写了黄昏时茫茫雪原的荒凉景象。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释义: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5、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自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高高耸立的天山雪峰,云缠雾绕,终年不散,白雪皑皑,巍峨壮丽。
诗句写天山阴霾重重、积雪层层的景象。
皑皑雪峰,云雾缭绕,遮天蔽日。
描写下雪的古诗
描写下雪的古诗如下: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次韵和胡仲方正月二十五日雪作者:项安世减却濠沟厚却城,散如丝忽聚如京。
夜兼风势千江立,晓借林花万象荣。
恃我柴门高卧稳,敌君竹阁醉吟清。
长歌慷慨摇冰柱,至乐衔心未易名。
3、山中雪后作者: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4、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春雪作者: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对雪作者: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7、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作者:陈著山闲筑屋古西坡,小小规模净似磨。
两壁鼓钟来雪窦,四围松竹护云窝。
轩窗有趣高僧远,门户无遮俗客多。
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
8、雪夜小饮赠梦得作者: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9、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迟雪作者:梅尧臣风嚎大泽晚,云覆女墙低。
惊霰夜将集,广庭朝复迷。
莺鸣寒蔽日,鴈泊冻生溪。
会待飘花密,开轩意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