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依德本我(弗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2023-06-14
31 阅读

弗洛伊德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

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

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
r\
n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比如说我意识到现在是白天。

\
r\
n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
r\
n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

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
r\
n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

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

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有的书上也会将其翻译成下意识。

\
r\
n弗洛伊德有时用冰山里比喻无意识的重要性。

就像冰山的主要部分存在水面之下,人类个性的主要部分也位于意识水平之下;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重要的引起因素位于个性的这个部分之中,因此,要了解人类行为就必须揭示无意识。

\
r\
n在弗洛伊德看来,如前所述,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我们可以用虚线来表示。

而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

因此,我们可以用实线来表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

\
r\
n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基础。

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理论中,把无意识(潜意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意识只占一个次要的地位。

他认为,“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他反对把心理学说成是“意识内容的科学”。

他不但认为,“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过程”,而且还认为有一种“类似无意识的思维、无意识的意志这样一种东西”,对无意识过程的认可与否是影响到世界和科学一个决定性的倾向。

因此,弗洛伊德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像,主要应该是人的各种无意识的精神过程,也就是说,心理学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内容的科学。

\
r\
n\
r\
n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另一种方式来看个性:即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

\
r\
n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它是新生婴儿出生时具有的初始系统。

本我不知道对错,对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一无所知,对自己没有抑制。

它只寻求满足,根据”愉快原则”行事,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确实描述了刚刚出生后的婴儿的特点。

在生命这一阶段的人还没有体验过渴望所需东西的困难,也没有道德信念;
因此把婴儿看做“全是本我”不是没有道理的。

\
r\
n本我是人类本能存在的地方,人生来具有生产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产本能支持和助长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及饿、口渴和性趋力是生存本能的部分。

本能具有能力,本能的心理能力驱动着人类的活动。

生命本能的能力称为力比多。

\
r\
n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内心保存着死亡的倾向,即返回生命状态的倾向。

这种倾向以死亡愿望的心理形式出现,它可能以自杀的方式直接出现,也可能间接出现,如从事赛车、雇佣军或其他高危险活动的人所做的事情。

然而,总的来说生命克服对死亡本能的直接执行。

\
r\
n超我就像是内心的司法系统,就像是良心。

良心常常是思想和意图以及行动的严厉的不妥协的内心法官。

它观察明令自我并以惩罚如内疚来威胁自我。

除了惩罚的能力,超我还可以给以奖励。

如果自我和好喔行动一致,例如拒绝做错事的诱惑,就会产生骄傲感和自尊感。

弗洛伊德自我遵循什么原则

弗洛伊德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现实原则”虽与“快乐原则”相对立,但实际上仍以快乐为目的,只是考虑到现实的条件、控制本能冲动,以避免痛苦,这与获得快乐是相同的。

认为“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不可偏废,两者保持平衡是精神健康的条件;
否则将导致精神病。

个体要维持生存,但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协调本能与现实的关系,合理地延缓与减轻紧张释放、欲望满足,以减弱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扩展资料:现实原则的特点现实原则的发展不是要取代快乐原则,恰恰相反,现实原则归根到底也是以快乐为目的的。

不过由于虑及客观现实,而暂时地延缓了本我的需要。

弗洛伊德把受本能支配寻求快乐视为“快乐原则”,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把服从现实制约称为“现实原则”。

本能代表的仅仅是自我,它遵循快乐原则,要满足自己的原始生物欲望,寻求快乐。

可是它要受到遵守现实原则的自我约束,一旦本我不能满足,超我还能产生升华作用。

当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冲突的时候,本能被迫接受一种压制性管制。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

“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
“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自我的相关意义: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

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关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一下。

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是什么?

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是: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

人性的七宗罪傲慢、贪食、贪婪、愤怒、妒忌、懒惰、色欲某种意义上都能够代表着本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接的快感。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能够满足用户本我的内容和活动都能够刺激用户进行有效活动。

2、自我人格中意识部分,这部分在事实原则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自我负责与现实接触,是本我与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监督本我,又能满足超我。

更多的体现为规则的遵守度,通过规则来协调本我和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理想部份。

除了极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群体,大部分人都具有在意社会道德伦理束缚,由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的超我去监督与控制本我的冲动。

超我是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包含了孤独,博爱,信仰,完善的自我。

/
iknow-pic.cdn.bcebos.com/
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
target="
_blank"
title="
点击查看大图"
class="
ikqb_img_alink"
>
/
iknow-pic.cdn.bcebos.com/
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src="
https:/
/
iknow-pic.cdn.bcebos.com/
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
/
>
扩展资料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所定义,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

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

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在发挥其功能时,本我寻求解除兴奋和紧张以及释放能量。

它依据快乐原则来运作,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

依据这样的运作方式,本我寻求立即的完全的释放。

它具有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的品质:当想要得到时,就要得到想要得到的。

本我不能忍受任何挫折,没有任何顾忌忆。

总而言之,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自私的,并且是纵情享乐的。

参考资料来源:/
baike.baidu.com/
item/
%E5%BC%97%E6%B4%9B%E4%BC%8A%E5%BE%B7%E4%BA%BA%E6%A0%BC%E7%90%86%E8%AE%BA/
7065887?fr=aladdin"
target="
_blank"
title="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指的是什么?

弗洛伊德的“三我”指的是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三我”指的是什么?弗洛伊德的“三我”指的是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是: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

人性的七宗罪傲慢、贪食、贪婪、愤怒、妒忌、懒惰、色欲某种意义上都能够代表着本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接的快感。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能够满足用户本我的内容和活动都能够刺激用户进行有效活动。

2、自我人格中意识部分,这部分在事实原则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自我负责与现实接触,是本我与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监督本我,又能满足超我。

更多的体现为规则的遵守度,通过规则来协调本我和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理想部份。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