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经典文章-摘抄经典文章段落加感悟
有哪些值得摘抄的文章?
如下:1、白鹭:《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2、秋雨:张爱玲的《秋雨》,以秋的凄凉萧索为主线,写出盛夏过后秋日雨夜的沉闷与萧索。
细腻的笔风,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3、繁星:《繁星》是当代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对星空、繁星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写景抒发了淡淡的离情。
全文语言隽永清丽,耐人寻味,读着这样的文字,感到很亲切,很自然,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4、生如夏花:《生如夏花》是泰戈尔写的诗歌,收录在《飞鸟集》中。
诗歌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完美结合,给人以无尽美感和启迪。
生命要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绚烂夺目,努力去盛开,可除了生命中的美丽,人生也难免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和不如意的结局。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首先是写出“四月天”这一意象,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
第二节至第四节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
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
值得摘抄的好文章
摘抄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方式。
有效摘抄就是历经筛选、吸收后的摘抄,是提高智慧、触发灵感的摘抄,是有目的、注重实效的摘抄。
那么哪些好 文章 值得摘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值得摘抄的好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值得摘抄的好文章篇1:你的圈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活着,就一定在一个圈子里。
你有牌友,你就一定喜爱搓麻;
有球友,就一定有一项体育 爱好 ;
Circles R. Kelly - Black Panties (Deluxe Version) 有股友,就一定热衷于股市穿梭…
…
古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个人的性格爱好,看他的圈子,便可一目了然。
其实,圈子的神奇并不在于它能给人贴上标签,而在于圈子能带给你什么,它是否左右了你的心态。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小说《色,戒》里的女主角王佳芝无疑是个悲剧。
王佳芝是一名进步青年,为了刺杀汉奸易先生,不得已以色诱的方式做了间谍,想方设法混入他们的上流圈子。
有一幕说:王佳芝在和一群阔太太一起打 麻将 ,她们谈及的话题无非就是谁家旗袍精致、谁家珠宝奢华,这字里行间的贵妇人气息和她们手上闪闪发光的钻戒交相辉映,让这位只是带着一枚翡翠戒指的王佳芝插不上半句话。
她不是专业间谍,从未接受过特殊训练,因为满怀爱国热情,才一时兴起攀上了这个差事,而根本格格不入的她却误以为易先生对她动了真情,最终放跑了他,结果自己送了命。
人心向贵,光鲜亮丽的圈子总是吸引人,但欣而前往的人并未足够了解自身便深入其中,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圈子的游戏规则所淘汰的。
如果圈子不同或者不适,真的不必强融。
你不够优秀,就进不了优秀的圈子 在萧红成名之前,她不过是个随处可见的小作家。
不一样的是,偏偏鲁迅看中了她,把她拉进了自己的圈子里,并称赞她说:“
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鲁迅把她介绍进入文坛报媒,甚至为她的《生死场》作序,邀请她喝茶聊天…
…
鲁迅之所以这么不留余力地培养这位作家新星,是因为她是值得欣赏和认可的人,而萧红之前曾不断给鲁迅写信,终于因自己的才华打动了偶像,才因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因为才华,两人惺惺相惜,萧红进入一个优秀的圈子,也印证着她拥有这个圈子的属性,这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你得学会甄别圈子 许多人因为内心的浮华,急功近利,总想着不顾一切混入一个看似光鲜的圈子里,以彰显自己的能力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
然而你自己拥有几斤几两,没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看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鼎盛奢华,和自己的身份属性格格不入,这期间做出的行为举止更是逗得丫鬟夫人们大笑不止。
毕竟不是一个圈子的,刘姥姥走的这一回亲戚,虽是内心羡煞,但最后见到贾府的破败景象时,恐怕也不得不感慨:有些圈子,不曾踏入也许是一种幸运。
关键在于,你是否会甄别,是否会克制。
值得摘抄的好文章篇2:一个人的相思,算不得爱情 如果用你的一生去等待,你总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但是你能用一生去等待吗?既然不能,就珍惜手里的麦穗吧。
想得太多只会毁了你。
让你陷入忐忑,让实际上本不糟糕的事情,变得糟糕。
我们身边重要的人越来越少,而留在身边的人越来越重要。
永恒 许巍 - 在别处 如果你讨厌我,我一点也不介意,我活着又不是为了取悦你。
他到底有多好,值得你翻这么多页只为找一句给他看。
于一个人而言,也许心动过一次,爱过一次,就是止。
就是永远的心已死爱已凉,爱无能了,再也没有爱的激情,所有的一切,毁于一场爱的战争,当时也曾经轰轰烈烈,也曾经非君不爱,转眼就凉了。
好的爱情,应该是那样吧,我看你是似满月皎洁美丽,你看我是如花似玉为你而开,能够和一个人相爱,到老,那才是爱情的真境界,而一个人的相思,算不得爱情。
曾几何时,在一段短暂的时光里,我们以为自己深深地爱着一个人。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不算爱。
我只是对自己说谎。
我们并不渴望完美,那是遥不可及的。
能被你所爱,千疮百孔又何妨?可是,你却说我太完美。
你说的,是我永不相信的谎言。
雨后的风,清爽而忧郁, 能吹走大地的污浊, 却吹不走本身寂寞的心情。
风比海岸线蓝而寂寞, 雨比云潮湿而孤寂;
你比我想象中遥远而冷清, 我比我自己想象中更常想起你 蓝天上,手指划过的痕迹,暖了阳光,暖了眼眸,却湿润了心。
曾经以为,不会被寂寞打败。
一个人的梦里,方知寂寞是一种瘾,戒不掉。
我一直想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出口,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是我只能前往。
有过岩浆喷射的激情,才能沉静下来品味苦丁茶的生涩。
在光阴流走之后,一些想念也悄然失去,像褪色的蓝印花布,渐渐变成一片空白。
消失的,就成为了永恒。
穿梭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更多的时候,只是身不由己。
所以才不停逃亡。
值得摘抄的好文章篇3:心里的苦痛,又有谁会知道 心痛,因为爱过,因为伤过。
因为曾经拥有过。
蓦然回首,曾经的我们值得吗?有人说值得,因为至少曾经拥有过。
但是拥有过后的失去,是多么的痛。
曾经也许有那么一个人对你说,“
我们会好好的,我们会一辈子的”
呵呵…
…
这样的话也许你们都曾听过无数遍。
可是到最后却是一次次的欺骗,曾经的誓言早已忘去,而我们轻还傻傻的相信了。
想想我们是不是太过天真了。
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人。
有时你会不会觉得天天在这样无趣的生活中没有意义。
我们常常满身疲倦,每天都可能有那么一件事放在心上。
日积月累。
真的是很累。
累的喘不过气。
每个人应该都有很多渴望。
想在哭泣的时候有人安慰,有人陪。
累了的时候,有人依靠。
但恰恰只是这一点点的渴望都得不到。
有的只能是寒冷的寂寞孤独。
有时真的是往往都不会如意,上天也真爱捉弄人。
非要让你心痛过后,才会让你遇到真爱。
心痛,才知道有多疼。
伤心,才知道有多难受。
疼的多难受,我们的痛能向谁诉说,只能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痛哭。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摘抄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
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
“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
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
/
pan.baidu.com/
s/
1rvfY5g-nmD12jWjibqbofA?pwd=utid 提取码: utid 。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看到好的句子文章的时候要把它摘抄下来,以便以后会用到,下面是我摘抄的名家经典美文,赶紧收藏起来吧。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1】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
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美文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
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
…
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关于他们的记述。
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
我以为和他们相关连的风物倍加亲切,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能释然,我还是要去寻觅、登临,并感念他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概。
----摘自白桦《梅香正浓》 四合院不只是几间房子。
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
不是砌几堵墙盖上个顶,就叫四合院。
四合院是砖瓦石当作笔墨纸,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
不要说整个宅院,就那个大门口便有不少讲究。
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
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
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齐, 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找到记号,看到标志。
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就不致失礼漏怯。
从这也看出中国人对大门的重视。
要不怎么说亲讲究“
门当户对”
、交友要问“
门第如何”
呢!人们还把“
奇怪”
叫“
邪门儿”
;
“
没有希望”
叫作“
门儿都没有”
;
老年间要是就有电视剧,那剧名绝对不会叫“
爱你没商量”
。
八成得叫:“
爱你认准了这一门儿”
。
----摘自邓友梅《四合院》 白丁标榜清流,不取非义之财,而家境日困矣,犹去宣讲良心,提倡德育,遂有听众递上纸条:“
贫贱而语仁义,甚可羞也!司马迁是这样说的。
先生,你羞不羞?”
----摘自流沙河《尴尬二十四》 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
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
新鲜的大米的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
新鲜的米粥的香味似乎意味着对于病弱的肠胃的抚慰和温存。
干脆说,大米粥本身就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童年的回忆,一种对于人类的幼小和软弱的理解和同情,一种和平及与世无争的善良退让。
大米粥还是一种药,能去瘟毒、补元气、舒肝养脾、安神止惊、防风败火、寡欲清心。
大鱼大肉大虾大蛋糕大曲老窖都有令人起腻,令人吃勿消的时候,然而大米粥经得住考验而永存。
----摘自王蒙《我爱喝稀粥》 冬天【2】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
小洋锅”
(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
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
洋灯”
,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
洋炉子”
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
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
月当头”
;
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
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
喂”
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
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
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
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
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
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
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
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扬州的夏日【3】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
小洋锅”
(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
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
洋灯”
,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
洋炉子”
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