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书有哪些(释迦牟尼佛经书有哪些)

2023-06-16
32 阅读

十三经是哪十三经

十三经有:《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佛教十三经是什么?

佛教十三经: 《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 不过,以上佛教十三经是中华书局编的合集,佛教界并没有统一认可,因为佛教宗派很多,各个宗派主修的佛经不同,所以中华书局编辑的这个合集,只是代表中华书局而已。

比如藏传佛教人士就不会认可,南传佛教也不会认可的。

佛教经典书籍有哪些??

1、《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称为《小无量寿经》,或者《小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给诸佛菩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那里有位佛叫阿弥陀佛,可以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

这部经书文辞简洁,通篇经典讲述了三个重点:先是讲述极乐依正,其次提倡念佛往生,最后示现诸佛证诚。

虽然分了三部分,但要义却是:念佛往生。

因此这部经书宗旨,不同于其他修行法门中的戒定慧学,就是让信众专一念佛,往生极乐!2、《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这部经书是世尊刚刚顿悟成佛之后,开讲的第一部经书,特别适合具有大根器的人来阅读。

据说,世尊刚刚成佛之时,全身光芒闪耀犹如初生的太阳,光芒四射,讲述了《严华经》,但是众多听经的弟子里小根器的人根本听不见,或者说即便听见了也等于没有听见。

经常诵读《华严经》会有很大的功德,而且通过诵读这部经书,可以开发智慧,明白道理,如果能够读懂,并行持,对于修行裨益很大!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法中流传最广、最精髓的一册经书,全篇仅短短260个字,却言简义丰地告诉我们,一切物质其实都是由心产生的,任何情境也会随心变化,不必用自己的态度去看待当下,讲了修心开智,脱离苦厄的方法。

这本经书,虽然讲得博大精深,却相对易读,是佛学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几乎所有佛学弟子都可倒背如流。

4、《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是佛家极其重要的一部大经。

这部经书在内容上囊括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要义,在宗派上也是跨越了禅净密律各宗,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全书。

这部经书,主要是世尊对阿难尊者讲述佛法的记录,其实阿难尊者在世尊众多的弟子中,修行是非常一般的,见识虽然很广但是修行却很差,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普通人。

5、《佛说无量寿经》这部经书,是净土三经之一,讲述了世尊在耆阇崛山,给普贤、慈氏等一众诸大菩萨和比丘们说法的事。

具体内容是说,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最后觉行圆满而成佛,并在西方极乐接引十方众生的事,经中着重介绍了婆娑世界的污秽不堪,对比了极乐世界的美好,发心接引念佛众生的大愿。

经常阅读此经,可以帮我们对比现实世界和极乐世界的不同,并让大家生起信心,有了信心才会发愿往生极乐。

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

  佛教必读的经典佛经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佛教必读经典书籍推荐,希望您喜欢!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

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 ‘
解空第一’
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

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

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

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被称为‘
开智慧的楞严’
,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
多闻第一’
的阿难尊者讲的。

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

《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

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

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
经中之王’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
成佛的妙法’
,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
经中第一’
,可见其重要性。

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

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

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

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
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
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

《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7.8.《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
无量寿’
即‘
阿弥陀’
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

有一种说法是‘
净土五经’
,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

那这‘
净土五经’
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
普贤菩萨行愿品’
,和《楞严经》中的‘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9.《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

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

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
经中之王 ’
,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

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

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佛教四大经典是哪四部经?

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本书虽然佛理精深,但是无论是佛门中还是佛门外的人都可以进行阅读,因为这本书总体来说,不用了解其义理。

但是阅读完一遍后会让心灵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

本书篇幅适中,尤其适合闲暇时拿出来品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作为佛教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有些内容对于初读佛经的人,甚至读过佛经但是修行太浅的人来说有些抽象。

2、《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本佛经由唐实叉难陀翻译,在广大佛教信徒中流传深远,几乎人手一本用于诵读。

而作为初次接触佛经的人。

这本书算得上是首选,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讲地藏菩萨在修行途中发生或遇到的故事,整体来说,很容易理解,而地藏菩萨主要负责度化教育世人。

3、《心经》这本在世人心里的知名度和地位都非常之高,其翻译者为唐玄奘,由于只有一卷,内容少,所以成为许多佛教信徒的首选握经诵读之本,内容少却也成就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虽短小却字字精粹,每一个小短句都是对生活对人生智慧的感悟,让人读来受益颇深。

4、《长阿含经》如果对佛理非常感兴趣之人,推荐阅读这本《长阿含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实修,包括禅定等佛教修行的细节。

当然,没有想要信佛之意的人也可以阅读此书,因为里面不仅有修行的具体做法,还蕴含有对我们有实际帮助的精神修行,净化心灵等实际修行的做法,非常有现实意义。

注意事项:作为人类最高智慧成果的佛教,应该肩负起指引人类文明的航向,使全人类向善、全世界和平为重任。

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只有佛法以宇宙十法界为座标俯瞰人生,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处境及人的自性潜能、终极归趋有清澈的认识。

对人间的缺陷和人类文明的弊病有深刻的解析,并以承担人类终极关怀、利益众生、庄严国土为己任。

如此智慧胸怀,理应担荷引导和改造人类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不应只满足少数人厌世阶层心灵需要的清凉剂,社会文化橱窗里的装饰品。

佛教四大经典是哪四部经?

1、《地藏经》《地藏经》全称为《地藏菩萨本愿经》,它与《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地藏十轮经》合称地藏三经。

佛说此经的缘起,是佛陀为报答母恩,亲往忉利天为生母摩耶夫人说法。

通过各大菩萨请法,释迦牟尼佛赞叹了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并透过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的经历,为众生开示因果不虚的道理,并言明如何修集福慧,利乐有情的方法。

2、《法华经》《法华经》全名《大乘妙法莲华经经》,它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上所说的大乘经典。

此经主要讲述“唯一佛乘”的道理,即一切教法,不论大乘小乘,最后都归于一佛乘,别无他乘。

正如经文中所说,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法华经》善用譬喻,有所谓“法华七喻”之说。

佛陀用精妙的譬喻,以权显实,为众生开示大乘法门的种种要义。

诵持《法华经》,能为众生树立起大乘道心,对菩提佛果生起不退的信心。

3、《楞严经》《楞严经》又称《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此经的缘起是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昔日,阿难尊者外出游化,半路中遭到摩登伽女迷惑,险些毁掉戒体。

千钧一发之际,文殊菩萨携“楞严咒”赶到,助阿难摧破妄想狂执。

阿难回到精舍,为过去只重多闻,忽略实修而惭愧,于是在佛前请法,询问十方诸佛菩萨究竟是如何修行的。

由此一问,就诞生了整部《楞严经》。

4、《金刚经》在汉传佛教史上,历来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说,而《金刚经》则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

此经历经多次翻译,根据不同的译经家所译版本,全名略有差别。

其中,尤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流传最广,也最为人熟知。

《金刚经》之所以广为流传,与禅宗六祖慧能不无关系,昔日六祖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顿悟。

自慧能祖师开始,禅宗也以《金刚经》印证佛子所悟是真是假。

常常诵读《金刚经》,能够触发众生的般若智慧,它如同金刚一般坚固,破除一切颠倒妄想。

扩展资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

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

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29岁出家修行。

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

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佛陀涅槃后约900年,瑜伽行派兴起。

此派奠基人是无著和世亲。

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因对说一切有部教理感到不足,而阐发大乘教义。

其弟世亲,原是说一切有部学者,后从无著改宗大乘,称“千部论师”。

无著、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传承主要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4家,护法之后还有戒贤、亲光等。

7世纪以后,印度密教开始流行,到8世纪以后,与印度教相接近。

波罗王朝在那烂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为研习和宣传密教的中心;
9世纪后,密教更盛,相继形成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

11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势力逐渐进入东印度各地,到13世纪初,超戒寺等许多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佛教在南亚次大陆消失。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