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妃子们(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

2023-06-16
86 阅读

李煜的皇后是谁呢?

李煜的皇后是:周娥皇。

大周后,即周娥皇,乃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南唐后主李煜元配皇后,钱塘著名美女。

她十九岁时,与李煜成婚,生育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怀献王李仲宣与高阳公主。

小周后南唐末主李煜第二任皇后,大周后的妹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为当时著名美女。

李煜与周娥皇的关系介绍:李煜与周娥皇,本是非常幸福的一对,他们有相当多的共同语言,感情很好。

周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

”也是很有艺术天赋的,与李煜的感情自然也是很融洽的。

周娥皇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太好。

在一个七夕之夜,李煜的生日,她与李煜饮酒作乐玩得太晚,着了凉,竟就此倒在病榻之上。

传说为了让她早日康复,李煜曾写了一首词《后庭花破子》送给她,词曰: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李煜的妃子

李煜是国君,又是风流才子,所以历史上关于他和几位女人的故事很多。

这里面关系最密切的,就要数他的三位夫人:周后,小周后及窅娘了。

周后和小周后是两姐妹,先后嫁入南唐宫廷。

她们的父亲司徒周宗是南唐三朝元老,两个女儿均有国色天香,人们把他们比为东吴江南的“二乔”。

姐姐周后,名娥皇。

妹妹,名女英。

娥皇较李煜年长一岁,十九岁时受聘为太子妃,几年后李煜成为江南国主。

娥皇为李煜生有一子,仲宣,但几岁时因故夭折。

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娥皇,因爱子猝死,病疾加重,不久就匆匆离开人世。

女英作为国后妹妹,进宫探亲闲居时与李煜一见钟情。

娥皇死后,女英就当上了国后,从金陵到后来李煜被囚汴京,她都一直跟随和照顾李煜.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李煜是南唐后主,大周后、小周后是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姐妹二人先后成为李煜的皇后。

大周后生病期间,小周后借机与李煜偷情,大周后不堪打击,病情恶化去世。

四年后,小周后被立为皇后。

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被俘送往汴京,软禁多年受尽屈辱。

后宋太宗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不久,小周后也抑郁而终。

李煜与周后的故事是什么?

公元954年,南唐首都金陵城中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鼓乐喧天,煞是热闹。

男女主角是18岁的吴王李从嘉和19岁的司徒之女周娥皇;
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南唐李煜与大周后,说起这位周后,端的是国色天香,冰肌玉骨。

不但是精通史书,能歌善舞会乐器。

(一定是金陵音乐学院的校花) 而且是一代赌后兼服装设计师,正是这个美眉制定了中国纸牌的游戏规则,当时称为叶子格,后世遂广为传播。

(想想第一夫人赌场上的绰约风姿,流口水了)而由她设计的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装,更是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春装而风靡江南。

读史自此,不禁长叹: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后主原本就佞佛弈祺,赋诗绘画。

而浪漫满屋的婚后生活更让他不理朝政,只顾享乐了。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公元964年,大周后忽染疾病,不思饮食。

李后主的小姨子周女英奉命进宫侍候姐姐,让李煜没想到的是,小周出落得超凡脱俗,娇艳欲滴,比其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举荣获了当年的金陵小姐称号。

)一样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
不一样的只是比大周后更年轻更有活力。

估计是男人就要被电死的,李煜更不例外了。

只是李煜不该在周后病重时与小周幽会,还以小周为第一人称发表了新的爱情专辑:《小周》。

其中的主打歌便是这首《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_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    歌曲尽情描写了他和小周的私会场面:幽静的夜晚,一个性感少女手提名牌高跟鞋,穿着超薄肉色丝袜正在偷偷溜进李后主的卧室???? 这是让无数男人喷血的镜头啊。

于是这曲词诞生的第二天,便登上了南唐后宫词曲排行榜的首位。

   病重的周后听到这段绯闻,真是心内又气恼,又怀着一股妒意,顿时病势加重起来,不久自撒手尘寰。

本来是娥皇女英之于舜帝,赵飞燕姐妹之于汉成帝的翻版,到最后竟成了如此下场,不禁让人惋惜伤感。

李煜毕竟是有情有义之人,对周后的死伤心欲绝,写了很多追悼亡妻的诗词。

小周自然也是难过后悔,反倒不经常进宫来了。

但二人早已心心相印,直到四年后,李后主正式册立她为皇后。

小周后温柔贤淑,善伺人意,李煜自然大加娶幸,宠爱无比。

南唐后宫从此又开始了夜夜笙歌的浪漫生活。

   公元975年,随着一声炮响,大宋侵略南唐的战争打响了。

由于李煜长期奉行的消极不抵抗政策,首都金陵很快沦陷。

李煜本人选择投降赵匡胤,成了宋朝的“违命侯”,小周后也被封为郑国夫人。

二人便开始在汴京过着与世隔绝的俘虏生活,靠微薄的俸禄度日。

要命的是,小周后的才貌早已传到赵匡胤的耳中,每次小周后入宫必定要被其恣意调戏。

而得知这一切的李煜却无丝毫办法,确实是作为男人最悲哀的事情。

   凄风苦雨中,宋朝的最高领导人换成了赵光义。

后主和小周后的日子却更加难过,痛苦郁闷中,李煜又演绎出一张悲情思乡专辑,其中有《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没想到正是这张专辑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原来早有人把小周后演唱的《虞美人》MTV拿给了宋太宗)赵光义看到李煜写了那么多词,竟没一句提及君王圣明,社会进步,这分明是对社稷覆亡耿耿于怀了。

兴衰存亡,皆系天意,如此怨谤,岂能容忍! 太宗主意已定,命人以赏酒为名,其实用毒酒鸩杀后主。

可怜李煜不知计,饮下毒酒一命呜呼,弃小周后而去了。

   李煜死后,赵光义将小周后收入宫中。

然时隔不久,小周后就在忧郁愤懑中追随李煜而去,且与其合葬。

   纵观李后主一生,得此姐妹相伴确实不枉白活。

只是不该做了皇帝,最终落个国破家亡。

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

”。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小周后的历史``

公元955年,南唐国主李璟的第6个儿子、18岁的郑王李从嘉(即李煜)娶了南唐元勋周宗的女儿娥皇为妻。

关于这位王妃,没见过她的人只是道听途说地传播有关她“美若天仙”或“貌美如花”之类的传言,而见过她的人则毫不迟疑地称她的容貌为“国色”,并进一步证明说,如果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怎么会让南唐主相中,让她成为为自己的六儿媳妇?其实,李璟相中周娥皇,倒不仅仅因为她是绝色美女,还因为她才华过人。

《南唐书》描述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可谓多才多艺。

李璟曾听她弹过琵琶,对她的技艺大为赞赏,把自己的“烧槽琵琶”都赐给了她。

李璟是国主,不会没有听过高手演奏琵琶,何况他也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同样深通音律,他能把自己的琵琶赐给她,可见周娥皇的琵琶演奏技艺也非同一般。

此外,周娥皇嫁给李从嘉的时候已经19岁,在流行早婚的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属于大龄青年,这当然不会是她嫁不出去,只能是她才貌过人,择婿的标准很高,一般的男人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去自讨没趣。

知子莫若父,李璟之所以挑中周娥皇,还因为清楚自己的六儿子是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大才子,只有这样的佳人才是他的良配。

李璟的判断没有错,李从嘉和周娥皇婚后确实琴瑟相和,十分恩爱。

两人都才华横溢,也都喜欢歌舞音乐,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夫唱妇随,甚至妇唱夫随,经常在一起歌舞取乐。

有一次,夫妻二人饮酒赏雪,周娥皇有了几分酒意,要求丈夫为自己跳一曲舞,李从嘉故意逗她说:“要我跳舞可以,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

”周娥皇立刻叫人拿笔和纸来,当场就谱了一首新曲《邀醉舞》,李从嘉听到曲子优美动人,不禁为妻子敏捷的才思钦佩不已,二话没说就为新曲伴舞。

除了才气过人,这位美貌绝顶的郑王妃还精通美容化妆之术,擅于自己设计精巧的发型和精美的衣服来烘托自己,让本就出众的容颜和身姿更加完美。

面对这样几乎无懈可击的顶级美女,李从嘉自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在他眼里除了自己的王妃,再容不下别的女人了。

除了《邀醉舞》,周娥皇还为丈夫谱了一曲《恨来迟》。

李从嘉音律方面不如妻子,但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也没有辜负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为她写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动人诗词,如《长相思》、《一斛珠》、《浣溪纱》等等。

作为才子文人,李从嘉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身在皇家,他想要脱离政治漩涡,作一个逍遥自在、和爱妻过诗情画意生活的闲散王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公元958年,李从嘉的大哥李弘冀被立为太子,阴云就此笼罩在了李从嘉的身上。

李弘冀此人心狠手辣,猜忌心又重,对于六弟一直心怀忌惮,因为李从嘉的长相有一个奇特之处——重瞳。

重瞳虽然在史书上屡有记载,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没见详细说明,后人只能各凭想象去猜测。

不过重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书记载有重瞳的人都是些厉害人物,舜帝就不说了,项羽、王莽哪一个不是搅动天下的风云人物?而李从嘉不但是个“重瞳子”,娶的妻子竟然还和舜的一个妻子同名,也叫娥皇,这就让生性多疑的李弘冀对他有了戒心,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假想敌。

李从嘉清楚大哥的为人,得知李弘冀对自己有了猜忌后,他更加不问政事,专心研究诗词书画,甚至还当起了“居士”,每日里参禅诵经,以免触动大哥的猜忌,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资治通鉴》对此也作了记载:弘冀为人猜忌严刻,……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好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不太长,半年之后,李弘冀毒死了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亲叔叔、晋王李景遂,随即在一个月后“暴卒”,史书没写他的死因,只有民间传说是南唐主李璟不满长子的冷酷无情而除掉了他。

不管李弘冀究竟是不是被自己的亲爹给灭掉的,但他的死让李从嘉松了一口气,不久就成了新的南唐太子。

李从嘉虽然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他前面的几个哥哥已经夭折,他早就是事实上的次子,加上他也是嫡子,这就成了李弘冀忌惮他的另一个原因。

李弘冀死后,他就成了嫡长子,尽管有大臣说他文人气太重,不是管理国家的人才,不适合立为太子,但李璟自己就是颇具文人气的国主,自然不会满意这样的说法,加上担心不立嫡长子会导致新的权力之争,所以坚持把他立为太子。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从嘉继位,改名为李煜,又封妻子周娥皇为南唐国后,史称大周后。

虽然成亲已经6年,南唐后宫也不乏美人,但大周后仍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让她高兴,李煜费了很大的力弄来了盛唐时的名曲《霓裳羽衣》,但由于时间久远,这部乐谱已经残缺不全,乐工们试图把它整理出来却没能成功,最终还是大周后努力研究调整之后,重现了这部历史上有名的大曲,让许多人为之赞叹钦佩。

不过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认为新谱的余音结束得过于急促,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管徐铉的话是不是巧合,但这之后不久,大周后真的就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

就在她病重的时候,她年仅4岁的小儿子仲宣死了,在精神上又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由于李煜的专宠,大周后连生了三个儿子,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仲宣。

她生病后,为了避免将自己的病气过给儿子,就命人把仲宣迁出自己的寝宫到别处居住。

不料孩子一迁出去就突发急病,短短几天就死了。

听到噩耗后,大周后几乎昏了过去,丧子之痛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了。

不过《南唐书》还有一个说法,造成大周后病情恶化的除了幼子夭折,还有丈夫李煜与她的妹妹小周氏私通的原因。

这对姐妹年纪相差较大,小周氏当时只有15岁。

李煜一直专宠大周后,没有对其他美人另眼相看过,但对这个小姨子却动了心,背着患病的妻子跟小周氏私会。

大周后有所察觉,所以当小周氏来看她时,故意问妹妹什么时候入的宫,年少的小周氏没有理解这句问话的深意,对姐姐说了实话: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

这个刺激连同爱子夭折的打击,导致大周后病入膏肓。

大周后病情危急后,李煜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亲自照看,饮食药水一律亲力亲为,冬天夜里十分寒冷,他每天晚上仍然坚持守护在她身边,困了就和衣而睡,希望自己的精心照料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可是大周后的生命已到尽头,不是人力能够挽回的了。

公元964年年末,或许是李煜和小周氏的传说并非事实,又或许是大周后原谅了丈夫,总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大周后和李煜作了临终诀别,把当年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以及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他,让他留作纪念。

大周后死时只有29岁,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

一个月后,当谥号“昭惠”的大周后下葬懿陵的时候,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竟然瘦得形销骨立,和以前英俊潇洒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李煜虽然多情,但并不绝情,相比那些翻脸无情的帝王,他还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把小周氏认作了继后人选,等待合适的时期举行婚礼。

可是大周后的丧期刚过,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和小周后的婚期只得延后。

公元967年,李煜终于为太后服满丧期,正式迎娶了小周后。

和姐姐一样,小周后也是才貌双全。

李煜也对她宠爱有加,他专门在御花园中营建了一座仅能容纳两个人的红罗小亭,他和小周后经常在里面畅饮美酒,欢度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唐已是摇摇欲坠,自知回天无力的李煜对国事更不关心,只沉溺于风花雪月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小周后虽然很得他的宠爱,也号称“专宠”,但与姐姐当年相比,无论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远远不如了。

相比大周后,小周后虽然也是一个才女,但不擅长音律舞蹈,这就使得宫中一些能歌善舞的美人能与李煜亲近。

大周后当年的专宠是李煜眼里只有她,而小周后则是通过对其他美人的打击获得的。

凡是被李煜看中的美人,小周后都会想方设法不让李煜再见她,也不让她得到应有的名分,如果有不安分的甚至还会被赶出宫门。

尽管小周后想尽了办法,最终还是拦不住李煜身边不断拥有新人,光是可见记载的就有好几个。

    到了南唐后期,李煜更是一味逃避国事,只和娇妻美妾们寻欢作乐,但逃避显然只是自欺欺人,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

   公元975年11月,宋军兵临城下,眼见大势已去的李煜只得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把他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二人被软禁在汴梁城里。

9个月后,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李煜被改封为“陇西郡公”,他和小周后的噩梦就此开始了。

作为陇西郡公夫人,小周后得随同命妇进宫参拜皇后,她入宫之后,早就听说过她美名的赵光义将她留在宫中,好几天后才放她回家。

此后他又数次以皇后名义召她入宫,都是过了几天才让她回去。

每次回府之后,小周后总是放声痛哭,大骂李煜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可李煜只是一个亡国之君,他能有办法保护妻子?面对屈辱,李煜更加感受到了亡国之痛,可他无法再行复国,只能把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思量填入词曲之中。

这些词赋传到了赵光义那里,他认为李煜难忘故国,有复国之心,对他起了杀机。

不久,李煜的42岁生日到了,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两首词。

这两首词很快就被监视李煜的探子报给了赵光义,当赵光义看到《浪淘沙》中那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认为李煜一定有复国之心,不能再让他活在世上,于是以贺寿为名给李煜送去了一壶毒酒。

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把他葬在了洛阳邙山。

葬了李煜之后,赵光义要小周后入宫为妃,小周后不肯,自杀身亡,死时29岁,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死时一样大。

  。

南唐后主李煜为何宠爱大小周后?

古代皇帝大凡宠爱某位妃子,除了此妃确实国色天香以外,更兼有其他女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或者天生异禀,或者后天加工得以改造,否则大众情人皇帝流连于花丛之中,极易迷了双眼,自己都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就发明了羊车召幸法,很不负责任的把自己的性伙伴选择权交给温顺的四脚动物来完成,而做为宫中的嫔妃则非常凄惨可怜,一生中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一个男人身上,害得宫女们插竹叶,洒盐水,把这头畜牲当做月老礼拜。

而楚灵王喜欢瘦骨嶙峋的骨感美人,宫女们都拼了命似的减肥,以饥饿疗法来期待君王宠爱,结果却活活饿死了一大批美人。

史上著名红颜祸水比如妲己、赵飞燕和杨贵妃等等,除了长得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之外,她们获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她们都是那个朝代里独步天下的艺术家,有的天生是舞蹈家,有的还是舞蹈加高难度的杂技艺人和音乐舞美设计师,可见在古代,仅有漂亮的脸蛋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绝活,否则皇帝们的审美视角是很容易疲劳的,这一疲劳所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轻者被打入冷宫,重者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致于死地而香消玉殒,古代宫女们的遭遇何其不幸也。

南唐后主李煜之所以宠爱大小周后,皆因为大小周后太出众了,除了姿色皆为女人中的极品以外,大小周后都具备了让这位史上著名才子皇帝心痒难禁的地方,尤其是其前任皇后大周。

大周的姓名已不可考,但其小字娥皇大概是不会错的,周娥皇和李煜是少年结发夫妻,又是李煜他老爸做的媒,而娥皇在嫁给李煜那一年,已经十九岁了,比李煜还大一岁,熟女遇上才子,这锅饭要多香有多香,何况周娥皇色艺双绝。

《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

”大周是一个有文化有品味的女人,不仅舞跳得好,而且琵琶弹得那叫一个绝呀!大周后的琵琶精通到了什么地步?一曲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后,听得李煜他老爸流着哈拉子只个劲后悔,如此绝代佳人居然便宜了同样风流的儿子,老爸只得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烧槽琵琶赠送给了儿媳妇,这把烧槽琵琶史上大大有名,此琵琶又叫焦桐琵琶亦为焦尾琴,传说乃东汉末的硕儒蔡邕所制,此琴音色优美,世之罕见,因琴尾还有一块烧焦的部分,故又称焦尾。

李煜爱恋周娥皇,首先是因为其“有国色”,其次是因为周娥皇为优秀舞蹈演员和琵琶弹奏家,据此大周还不足以让李煜行“专宠之房”,大周后还有一大特长,史载其“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

”棋下得好,那是需要兰心惠质的,纹枰之争,周娥皇不在李煜之下。

至于采戏是何意?采戏是百赌之技,大周是此中高手,几乎类似周润发那样的赌神角色,只是不知那时是掷骰子还是投壶之类?大周后在李煜眼里已经从熟女变成超女了,对于李煜这样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才子和皇族子弟来说,大周后的这些含金量很重品味高雅的技艺,在李煜吟诗作词风雅之后足以陪伴其嬉戏玩乐了,还有更让这位风流才子惊喜的绝技呢,大周后简直何似人间有,只怕天上也无。

一次赏雪夜宴之后,双脸微红的周后不胜娇羞的举杯邀请李煜跳舞,李煜调笑道:“此昔又没有什么好曲,除非你能谱得一曲?”周后才情勃发,举笔谱曲,一气呵成,此曲果然优美动人,李煜只好信守诺言为妻子的新曲伴舞,这首曲子因此得名《邀醉舞破》。

除此曲之外,周后还为李煜做过一支《恨来迟曲》,瞧瞧这对才子佳人的诗情画意,当真让人眼红。

李煜也投挑报李,专为周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词如《一斛珠》、《浣溪纱》、《玉楼春》、《子夜歌》等等。

周娥皇最突出的贡献是挽救了盛唐时已经绝迹的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多了发生了许多变异,即使专业乐工也束手无策。

周娥皇呕心沥血认真钻研,用她的智慧和才气终于使这部大曲得以重见天日。

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大周后不享受三千宠爱于一身天理都难容啊。

有才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绝代佳人还深谙养颜美容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朶”等妆容,这些美的发明让李煜天天都能感受到新奇,娥皇真是把男人的心理研究到家了。

周娥皇不是比李煜大一岁吗?为了使郎君不至于审美疲劳,自己不至于容颜易逝,周娥皇变着花样天天给李煜一份好模样,以此尽显自己的绝世美色与曼妙身姿,大周后所创立的妆容,宫内外的女子都竞相效仿。

从熟女到超女,再到才女直至最后非同一般的妖女,风流皇帝李煜当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尽顾着写词赞美这位绝代佳人了。

皇帝小李须眉不让巾帼,也变着法子得取悦周娥皇,李煜每到春天来临,就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筩,密插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
令宫里的妃嫔,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然后与大周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什么国事?什么他老子给他留下的江山都扔在芙蓉帐外了。

可惜天妒红颜,大周后在为李煜生下三个儿子后,才子佳人情投意合了十年,大周后染疾而亡。

关于周娥皇的死版本众多,一说大周后是因为李煜和妹妹小周后偷情被气死了。

二是他们夫妻俩最钟爱的儿子仲宣早早夭折,大周后伤心过度而死。

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美人尤其是具有绝佳才情的美人一般命都不长,大周后也无例外。

就在大周患病的同时,小周后乘虚而入,小姨子和姐夫缠绵上了,大周后死得这一年,小周后才十五岁,嫩女加上偷情的刺激想必更让李煜难以把持,但总的来说,偷情归偷情,李煜对于病中的大周后的照料和牵挂还是无微不至的,更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伤心词句,这样做其实非常符合李煜多情伤离别的词人性格。

小周后史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其无疑同样遗传了周家女性美丽漂亮的基因,也因为她更年青,更娇艳,再加上李煜对大周后的思念,爱屋及乌,所以对小周后更是百般宠溺,在大周后丧期满后,李煜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小周后,尽管当时祝贺的文人雅士诗词中调侃其早已偷尝了禁果,但李煜也并不为忤。

小周后没有大周后那样冠绝一时的多面才情,但一样貌美聪颖。

史传小周后喜爱身着青碧之衣,那样的粉面桃腮经深深浅浅的青绿映衬,尤其显得小周后楚楚动人和我见犹怜,宫女们见小周后如此风仪,自然纷纷效仿,以穿碧绿衣衫为风尚,某次一位宫女忘了取昨日已染青衣,经一夜露水浸染,绿色分外鲜嫩,自此,南唐宫廷便以露染碧,成了风靡全国的时尚,李大才子和小周后为这种青绿绢丝还起了脍炙人口的名字,叫做“天水碧”。

沉缅于风花雪月之中,总是在逃避国家责任和社会矛盾之中的风流才子李煜,在他的穷奢极欲下,短命的南唐已经成为了虎视眈眈的宋太祖口中的肥肉,老天似乎是为了平衡,给了李煜“千古词帝”的桂冠,却不能佑护他保全乱世中的国家,似乎李煜所有的才情都已经倾注于他的传世诗词之中,假如他哪怕把十分之一的才华用于治国,南唐可能就不会成为北宋侵吞的对象,而他自己更不会成为亡国之奴。

史载公元975年,后主肉袒以降,成为了大宋王朝的阶下囚。

小周后此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宋太宗赵光义早就垂涎小周后的美色,每次命令命妇们参见皇后的时候就要把小周后留下,一留好几天,小周后每次回府后总是放声大哭,除了大骂李煜无能,甘当缩头乌龟以外只有以泪洗脸,而李煜在每次长叹短吁之后,就只能把所有的怨气和痛苦发泄在诗词之中,终于在其四十二岁那年的七夕之夜,李煜国仇家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追忆让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虞美人》,词中对故国的哀思让心狠手辣的宋太宗动了杀心,李煜死于一种叫做“牵机药”的毒药之下,而小周后因不甘于宋太宗淫乐,拒绝入宫而自杀身亡,一缕香魂亦陪伴李煜于九泉之下,小周亦可称之为“烈女”了。

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在古代大多以悲剧形式结局,所谓有得必有失,在历史的显微镜下这种悲剧更是无限被放大。

大小周后无疑激发了李煜更多的创作才情,但也正是大小周后的无限曼妙而使李煜堕入温柔乡里难以自拔,除了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细胞更加活跃以外,而于治国平天下则一天较之一天孱弱和无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更象是一种劫数。

而李煜文学词章成就最高的阶段恰是在他亡国之后,真可谓“家国不幸词家幸”了。

后人郭磨在《南唐杂咏》里这样评价李煜:“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附:《虞美人》和《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