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最后结局(刘峙最后结局怎么样)
淮海战役中,九名高级将领最终结局如何?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我国,曾经有经历过一段极度痛苦的时期,要说在战争时期,很有名的战役就是淮海战役。
也是一场爆发程度十分严重的大战,它的规模在人类战争中,是排在最前边的,当初国民党总共是投入了八十多万的兵力。
参战部队主要是隶属于国民党徐州剿总战斗序列的部队为主,当时国军参与的名将领有邱清泉,杜聿明,黄维,刘峙等九个人,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是这九个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杜聿明常年都处在战场当中,有一定的指挥能力,所以在发生淮海战役之前,老蒋就任命他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但是到了后来,他在陈官庄被围歼,在经过改造之后,他就被特赦,还曾经担任过文史专员以及政协委员的职位,在1981年的时候,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邱清泉是二期的毕业生,他曾经还在德国军事院校留学,后来他还担任第二兵团的司令,他一直听从杜聿明的指挥,在陈官庄被围歼,最终他因为顶着巨大的压力,导致整个人精神崩溃,神经疯癫,后来就便死在了战场上,享年47岁。
黄百韬在战役爆发之后,从新安镇朝着徐州撤退的时候,在被包围后,苦苦坚持12天,最终全军覆灭。
但他本人也被流弹击毙,但后来也有说他本身没有死,命令他的随从将他击毙,时年48岁。
黄维是第一期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军事教学工作,在战争当中,他被俘虏,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造,获得了特赦,还担任政协委员的职位。
1989年病逝,时年85岁。
然后就是孙元良,李弥与刘汝明,李弥是在1937年病逝,时年71岁,孙元良是2007年病逝,时年103岁,活得时间最长。
另外李延年是在1974年因病逝世,时年70岁。
刘汝明是在75年病逝,时年80岁。
刘峙是如何成为“徐蚌会战”总指挥的?
刘峙之所以能够成为徐蚌会战的总指挥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1个原因,当时的蒋介石是想利用刘峙去分薄白崇熹的兵权。
因为在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撤销了徐州司令部,当时的人选是白崇禧,由他去统一指挥华东和华中的战争。
但是蒋介石并不放心白崇禧,因为白崇禧是属于桂系的人。
所以他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第2个原因,刘峙相对于其它人选来说比较容易扶持,在当时选择总指挥的时候在蒋介石那边其实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刘峙另一个是蒋鼎文,但是很可惜蒋鼎文自己不争气,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而且不理公事,那只能选择刘峙。
第3个原因蒋介石不信任何应钦。
本来刘峙上任没多久,从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来说,当时作为蒋介石嫡系的何应钦其实已经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当不了这个总指挥。
所以他又重新向蒋介石建议白崇禧作为统一指挥的人选。
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听信了陈诚的话,竟然开始怀疑何应钦是已经被白崇禧收买了。
所以蒋介石一口就否决了何应钦的请求维持原来的决定。
第4个原因,迫不得已。
在当时还有一个人也同时质疑了刘峙的能力,断定他守不住徐州。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总参谋长,所以他就建议蒋介石暂时让白崇禧指挥这一次战斗,过了之后再将总指挥交还给刘峙。
蒋介石也了解到了问题,改变了主意,想直接让白崇禧直接统一指挥,当时的白崇禧也同意了这个事情,并且还主动的提出调动自己的部队去参与到徐蚌会战,但是万万没想到到了第2天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坚决不肯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的部队。
但是当时的淮海战役已经蓄势待发,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哪怕知道刘峙指挥不了这场战斗,也只得霸王硬上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