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造句子(三思而行造句子一年级)
三思而行造句
三思而行造句介绍如下:1、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人生处处是考场”,一语一行当三思而行。
3、凡事须三思而行,在困难中找出路。
4、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
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
5、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告急的是三思而行。
6、以做生意来说,有时候三思而行不无好处。
7、办事三思而行,阖家四季平安。
8、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9、到底让不让爸爸去乡下,明明你要三思而行啊!10、遇事三思而行,就会少犯或不犯错误。
11、此事不宜冒进,大家先平静下来,三思而行。
12、这事关系到你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13、这事关系到你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14、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不要莽撞行事。
15、他是一个很善变的人,要不要原谅他,一定要三思而行。
16、爸爸说小心不蚀本,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
17、结婚是终身大事,不可轻率,务必三思而行,以免后悔。
18、做事前不三思而行,而是意气用事,往往会把好事办坏。
19、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你更要三思而行。
20、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三思而行,稍有不慎,措置乖方,定会带来麻烦。
21、他是个莽汉,做事向来很冲动,不知如何才能要他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的造句
2.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不要莽撞行事。
3. 做事前不三思而行,而是意气用事,往往会把好事办坏。
4. 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三思而行,稍有不慎,措置乖方,定会带来麻烦。
用什么象什么造句 小明在学习上...。
三思而后行什么意思 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三思而后行的意思是做事谨慎,小心稳妥,思考后才行动。
三思而后行不是说哪三思意思,而是说你要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想过三次之后再做出这个动作以免日后后悔,“三”是泛指多思考、善于思考的意思。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语出春秋孔子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扩展资料与三思而后行表达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1,深思熟虑,读音是 shēn sī shú lǜ,深:周详;
思:思考;
熟:细致谨慎;
虑:考虑。
深入细致地考虑。
语出《魏书·程骏传》:“且攻难守易;
则力悬百倍;
不可不深思;
不可不熟虑。
” 意思是进攻很难,但守却很容易,双方力量悬殊百倍,不可以不深入思考细致考虑后再做决定。
2,郑重其事,拼音是 zhèng zhòng qí shì,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必须得三日之后才进门。
与吾日三省吾身表达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1,一日三省,拼音是 yī rì sān xǐng,意思是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同吾日三省吾身的出处,同吾日三省。
2,反躬自省,拼音是 fǎn gōng zì xǐng,躬:自身;
省: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意思是】喜形于色,将自己的好恶表现出来,深陷于外物的诱惑,不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天理就不存在了。
三思而行指的是哪三思?
三思而行指的是思考是什么、思考为什么、思考做什么。
1、思考是什么。
也就是对该事物进行定义、定性和定位分析,弄清楚该事物的存在方式。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时空扫描,就能够对事物的结构、矛盾、联系、过程作出具体分析,进而对它的存在本质做出科学判断。
2、思考为什么。
也就是要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相对性条件,以及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真理结构,就能够判断其中的因果关系,理解它“为什么”。
3、思考做什么。
也就是要从“我”的角度对它进行合理取舍——“我”是当事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想?其中的力度、角度、适度如何进“量”的把握。
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应变思维方法论,就能够在实践判断的意义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思而行的意义凡事多加考虑,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论语正义》中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成语告诉人们,说话做事不应该太鲁莽,而应该事先权衡考虑,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去做,以免出错。
季羡林先生曾说:“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然后做出决定并立即行动。
如果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再,斯可矣”的含义,物极必反,如果凡事考虑的过多,反而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