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几个老婆(刘峙几个老婆都是谁)
韩复渠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福举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肯定是错的。
但是,说他是一个残暴混乱的军阀,就有些不对了。
他更像是一个正邪兼备的人,不能严格定义为好人或坏人。
韩复渠主政山东期间,做了很多错事,但也做了很多好事。
今天,还有人欣赏他。
韩复渠也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
利用姜、阎、冯中原之战,迅速将山东军政法大权收归己有,对山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
1、整顿吏治,但是,禁毒;
省政府进行了重组,臃肿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要求给政府官员穿上布衣,解除常年空缺的职位,用军法处理贪污受贿的官员。
2.发展教育,积极救灾;
主政山东后,大力倡导“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认为只有文化才能真正立国。
因此,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传“三民主义”,灌输“礼、诚、耻、忠、孝、仁、和”等封建伦理道德,倡导“尊孔读经”的文化复古运动,以求“崇儒正心”。
3、搞笑执法,自称“蓝天”;
他主政山东的八年间,虽然冤假错案不少,但大部分案件还是破了。
否则也不会有临沂等地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济南投诉。
据统计,当时南京的错案率远高于济南。
所以他的执法虽然滑稽,令人发指,但总体上对大多数人有利,自称“蓝天”也确实无可厚非。
韩福举,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既老实又任性。
他野心勃勃,目光短浅。
主政山东时,吏治清明,经济、教育大力发展,积极打击毒品、土匪。
他可以算是社会英雄,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却在日军面前落荒而逃,成为民族罪人。
无论他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仅凭这一件事,就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关于韩复渠你知道多少啊方不方便讲一下
韩复渠这个人 韩复渠这人很有意思。
在山东任 *** *** 主席时,出口就是:“兄弟是个粗人,到底有多粗呢?俺娘说我是从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有一次韩复渠审理一桩盗窃案,一个偷鸡的,一个偷牛的,韩复渠判偷牛的释放,偷鸡的有罪。
偷鸡者不服,韩复渠小眼一瞪:“姥姥的,牛不会反抗,鸡又叫唤又扑愣你都敢偷,还说你没有罪?” 这些自然都是民间的笑谈,不足为信,其实韩复渠是个很了不起的精明人。
20岁时投奔冯玉祥将军,由于作战勇敢功绩显赫,很快就成为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二次北伐之后更被世人誉为“飞将军”。
韩复渠任山东省 *** 主席后,日本人想在胶济铁路边上开采矿产,日本驻济领事馆的花谷便给韩复渠来了一道请柬,请韩复渠赴宴“共商大事”,韩复渠一怔,眼珠转了几转,想:“姥姥的,这不是出卖 *** 吗?老子什么都能干,卖国的事不能干。
” *** 官员们都劝他不要去,干脆推辞掉算了。
韩复渠小眼一瞪:“不行,那不叫小日本看扁了?”这样,宴照赴,酒照喝,到时候你们就这样这样。
面授完了机宜,老韩大大咧咧去了领事馆,宴会上几个花枝招展的日本娘们左一杯右一杯的劝酒,老韩来者不拒,左拥右抱喝酒调笑荤的素的毫不在乎,一会儿就醉眼朦胧了。
花谷见时机成熟,赶忙拿出采矿合同要他签字,韩复渠拿着合同假意敷衍,这时韩的副官猛跑了进来:“报告主席,南京急电,让您赶快回去。
”说完架着韩复渠跑回了主席府。
花谷气得迭足大骂,主席府里韩复渠笑嘻嘻的喝着茶 ,说:“姥姥的,对小日本不能软!” 日本吞并山东的念头并未就此消除,过了几天又给韩复渠来了一道请柬。
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 *** 官员们仍是齐声劝阻,韩复渠大嘴一咧:“没事,这回照旧吃他XXXX的,到时候你们就这样这样。
”韩复渠全副武装带着上百名荷枪实弹的卫队就去了领事馆。
花谷见老韩这个阵势而来,不由大怒,又不能不强压火气曲意奉承,好酒好菜连同那几个日本女人一起伺候,老韩一会儿又是酩酊大醉。
这时花谷才附着韩复渠耳朵说:“韩主席文韬武略当世豪杰,又何必依附在蒋介石的手下呢?我看不如搞个山东自治,我们华北自治 *** 就要成立了,到时候请您担任 *** 首脑,您看如何?”韩复渠腾地站起来,把酒杯“砰”地一摔,勃然大怒:“什么自治?这是 *** !姥姥的,让老子当汉奸?没门!”花谷一声冷笑:“韩主席,这回恐怕由不得你了,哼哼!”花谷一挥手,领事馆警卫队立即持枪挡住韩复渠的去路,与韩府卫队相互对峙一触即发。
韩复渠哈哈大笑:“这是老子的地盘,不是华北,不是满洲,更不是你们小日本,姥姥的,谁惹老子上火,别怪我不客气!”花谷脸色铁青,正要发作,门卫忽然跑进来:“报..报告,不...不好了,中国炮队包围了领事馆......”花谷大吃一惊,跑到楼上向外一看,我的天,领事馆外马路上整齐齐一溜大炮,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花谷,尖啸的哨子声装炮弹声让花谷心颤腿软,赶忙跌跌撞撞的跑下楼:“不要,韩..韩主席不要,我..小人..喝多了,求您千万不要让人开炮...”韩复渠大手一挥:“告诉你,我姓韩的不吃你那一套,姥姥的!”韩复渠拂袖而去,花谷站那儿一个劲儿发懵。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蒋介石委任韩复渠为山东省主席兼第五战区副司令,司令为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忙于上海战事,宣布不再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韩复渠大喜,心想:“姥姥的,第五战区司令一职非我老韩莫属了,哈哈哈。
”岂料时世陡转,蒋介石突然宣布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韩复渠仍是副司令。
这一下把他气得够呛,心想:“我老韩跟着你拼死拼活忠心不贰,到头来还不如他一个小小的李宗仁?好,很好,我算明白你老蒋了,从今儿起咱哥俩就对着来,看谁斗的过谁!”1938年1月,日军突破黄河直奔济南,韩复渠率十余万大军不战而逃,山东沦于敌手。
1938年1月24日,韩复渠因“不抵抗罪”被枪毙。
因嫌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看来韩复渠真的是个粗人。
韩在任山东省主席的时候,出了不少逸事。
1/
有一年黄河发大水,许多山东地方受灾,不少难民逃荒。
韩把许多难民招徕,把他们分成好多组。
由他亲自带领,分别到没有受灾的地方。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地方的最高长官叫来,把难民的人数分别告诉他们,并警告说-----明年开春的时候他来接这些难民,如果少一个就枪毙这个长官家的一个亲属。
结果,在那一年山东几乎没有因水灾死人。
2/
老韩对老婆也要求比较严。
有一次他的老婆背着他买了一件裘皮大衣。
被他发现后,非常生气,叫来勤务兵把他老婆打了几鞭子。
他怒斥到:我的士兵都穿的单衣打仗,你到会享受。
3/
老韩特想当清天老爷,经常作堂审案。
一次把一个无辜的人判了死刑。
他发现后,亲自到家里给那个人的家属送去了赔赏金。
按:民国年间,军阀韩复渠斗大的字不识一升。
但他在任山东省主席时,却爱冒充斯文,到处发表"
讲演"
。
他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就是一篇难得的奇文。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
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
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
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
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
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
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
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
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
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
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
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
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
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
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韩复渠在齐鲁大学的的演讲 诸位、列位、在齐位:女士们、先生们、小姐们、太太们、哥们儿、姐妹儿、老少爷们: 大家晚上好! 大家知道今天是会么日子吗?(故作神秘) 今天是演讲的日子!是开会的日子!(意气高昴的样子) 今天到会的人还真不少啊!都到齐了吗?看样子至少也来了五分之八吧!算了,算了(极不耐烦的样子),来了的就算了,没来的请举手吧!(扫视全场) 没人举手,好,全部都到齐了啊!(兴高彩烈的) 你们来得都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以作揖状感谢) 今天兄弟我召集大家来,主要是训一训,兄弟我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相互谅解,因为兄弟我和大家比不了,你们都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学生,你们这群乌合之众都是科学科出来的,化学化出来的,都懂好几个国家的英语,兄弟我是粗人,我他妈连中国的英语都不懂。
(摇头,停顿) 你们都是从笔杆里爬出来的,而我呢,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所以跟你们比起来,那真是鹤立鸡群啊!(叹息) 今天,我能站到这来能大家训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呢,我是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所以讲起话来嘛,就像------就像------对牛谈琴! 今天我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是举双手称赞,就是有一条:行人都靠右走,我想了几天,着实不妥,实在是太胡涂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们想一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非常气愤) 还有一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都在中国建了大使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一个大使馆,说来说去,我认为还是中国人太软弱,是不是!(以征询的口气) 昨天我去了大学女校,看见学生正举行蓝球比赛,好家伙,十几个人穿著裤衩抢一个球,多不雅观,大家都是文化人,这像什么样子,如果不是你们的教务处长贪污,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多买几个球,一人给他们发一个,省得你争我抢,不成体统! (想发半天)好了,今天该讲的都讲得差不多了,兄弟我也应该告辞了,(做撤离状,再往回走)哦!记得明天到我公馆领一笔钱,给那几个可怜的丫头一人买个球!(满怀喜悦的走了) 。
哪三大福将在三国中都很幸运,福大命大?
三国武将众多,战死沙场的不少,受伤或病死的不少,善终的不少,然而,有三位武将非常幸运,身处危险而不死,身受重伤而不死,可以说,是真正的福将。
这三人中,有一个人不仅身处危险而不死,而且官还越来越大,他武艺不高,却很长寿,一直活到了最后,非常传奇。
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本文只讨论演义。
第一位,周泰。
周泰是孙权手下大将,此人武力虽然不是太高,但是很有拼劲。
有一次,孙权遇险,周泰奋勇杀敌,身中十几处刀伤和枪伤,皮肤就像刀刻的一样,最终,保护孙权突围而出。
孙权为了感谢周泰的救命之情,一处伤一碗酒,让周泰喝得大醉。
周泰身受十几处重伤,还喝了那么多酒,居然没死,也没引起并发症,可以说,是很幸运的。
有的人受了伤就会死,比如孙策遇刺,受了一点伤,就死了,周泰和孙策比起来,就幸运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伐吴时,周泰遇到了蛮王沙摩柯,沙摩柯凶悍无比,但周泰只用了二十合就将沙摩柯杀死。
甘宁武力比周泰高,但甘宁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受伤后死于一棵大树之下,甚惨。
第二位,许褚。
许褚是曹操手下猛将,力大无比,非常勇猛,战斗力之强悍,在曹操集团,除了典韦,无人能超过许褚。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虽然许褚厉害,但是,他也有倒霉的时候。
汉中之战,许褚听说张飞来劫粮,主动请求护送粮草,结果,因为喝醉了酒,不敌张飞,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栽于马下。
如果不是部下及时救起,许褚就死了。
张飞是三国猛将,勇猛善战,力气也大,如果是一般人,被张飞刺中一矛,不死也残,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许褚是幸运的,被刺中之后,居然没死,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
死于张飞枪下的人很多,武力很高的纪灵就被张飞一矛刺死了,和纪灵比,许褚偷着乐吧。
第三位,廖化。
廖化是刘备手下三流武将,连二流都算不上,可见廖化武力值不高,然而,廖化非常幸运,那么多武艺很高的人,在战场上都死了,但廖化却活到了最后,还留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美誉。
著名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还有陈武等人,哪个武艺都比廖化高,都死于战场,而廖化身经百战,却如有神助,征战一生,毫发无损。
关羽被困麦城时,廖化在关平的护送下,突围向上庸刘封求救,他杀出去了,跟随诸葛亮北伐,廖化追杀司马懿,并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被录为头功。
廖化不仅在战场上毫发无损,没受过伤,还很长寿,从黄巾起义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真是一位少见的福将。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尴尬的“神操作”?
讲讲老蒋在淮海战役中的神操作吧。
总体来说就是八个字,患得患失,举棋不定。
然而这正是兵家大忌! 更坑的是,他还有一个啥都不管的猪头司令刘峙,以及只知道机械执行命令的副司令和实际主帅杜聿明。
毛主席和刘邓,陈老总,粟总都没想到,老蒋和杜聿明一波神操作,硬是让解放军把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把老蒋的嫡系给一锅端了。
1948年11月11日,杜聿明就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此时距粟裕华野南下,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围已过去三天,而杜可指挥的兵力包括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黄百韬,刘汝明七个兵团和地方部队近八十万人马,堪称神装满级,完全可以和中野,华野一战。
11月5日,杜聿明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提出让黄百韬兵团固守十天,命黄维和邱、李兵团集结后平推中野六个纵队,再回头解黄兵团之围。
这一计划其实是可行的,因为事实证明黄百韬当时支撑了13天,如果刘邓中野被击退,粟裕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结果老蒋说:不,你要给我先救黄兵团,带上邱李去刚粟裕。
粟裕是四十万人,邱李黄一共三十万人,加上邱清泉李弥有意保存实力,增援进展缓慢。
11月22日,华野攻占碾庄,黄百韬GG。
另一头黄维没等到队友,被中野节节阻击,进展缓慢,17天走了200公里,11月25日走到双堆集,走不动了。
因为中野刘邓已经在前面布好了口袋阵等他钻。
这时候黄维是打是撤下不了决心,又开始等老蒋的指示,但老蒋的指示始终没来。
11月29日,中野对黄维完成合围。
此时杜聿明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固守徐州,徐州城坚池深,给养充足,又有近四十万人马,解放军一时也奈何他不得。
二是全军从徐州突围到西边的永城,再南撤阜阳重新集结。
两个方案都不包括救黄维:黄兵团保不住了,能保住徐州剿总这点本钱就不错了。
划重点:这里杜聿明明确告知老蒋:走就不要打,打就不要走! 老蒋同意他第二个方案,11月30日杜聿明率孙李邱三个兵团从徐州出发,以交替掩护的方式西撤。
12月3日,老蒋的命令又来了,这次是让他不要西撤,转向东边救黄维! 此时杜聿明心中对老头子估计也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刚跟你说了走就不要打!老家都要保不住了你让我去救一塔?但是杜聿明还是执行了老蒋的命令,全军从西向东南推进,12月4日,攻到离黄维50多公里的陈官庄,推不动了。
12月15日,中野,华野会师攻占双堆集,黄维GG。
而此时杜聿明也已经动弹不得了。
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集团,杜聿明GG。
也许没有老蒋的连续瞎指挥和杜聿明的唯命是从,淮海战役的战果会大不一样。
但是 历史 的结局还是一样的,因为毛主席,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 这事儿得从当年那群半裸的肌肉男说起,对,就是那群自称斯巴达的家伙。
那一年他们首先在国王列奥尼达的带领下,在温泉关硬挡了波斯大军三天,然后全部挂掉。
之后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们弄出了10万人的大部队,把波斯人一通暴打。
当时带领这群斯巴达的就是普萨尼亚斯,一个斯巴达代理国王之一,让人无力吐槽的是那时候斯巴达有两个国王,而且是选举出来的。
公平的说那场10万对10万的普拉提亚决战,斯巴达赢的非常侥幸,因为波斯主帅几乎没有犯任何错误,对于骑兵的运用也可以说出神入化。
只是出了一点小意外,开战后不久波斯主帅玛尔多纽斯身先士卒,带头冲击了斯巴达军阵,然后就愉快的挂掉了。
波斯那种奴隶部队在主帅挂掉后直接崩了。
因为这一战普萨尼亚斯成了斯巴达的英雄,享受国民的拥护。
志得意满的老普开始幻想自己能够统治整个希腊,可惜他现实中他连斯巴达城邦都搞不定。
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老普决定找一个强力外援,他很快找到了,波斯统治者薛西斯一世。
没错,就是在温泉关被列奥尼达糊了一脸那个自大狂,再简单点说老普这败家孩子通敌了。
但这世界哪有不透风的墙啊?老普总往海那边写信还没人回信的逗逼行为很快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然后那哥们还很不道德的把一封信给拆开偷看了。
这一看可不得了,老普玩的超级大,他居然准备策反斯巴达的希洛奴隶。
通过许诺给他们自由来推翻斯巴达的残暴统治,这货准备自己造自己的反,我实在看不出来在公元前遥远的爱琴海岸上,居然有一位无产阶级斗士,可喜可贺,可敬可叹,恩,这货这波操作简直可以直接封神。
可惜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策划败露,老普只好跑路。
问题是哪那么好跑啊?周围全是人啊!要说老普不愧是一代名将,善于在绝境中找到希望。
这哥们一个弯道跑进了雅典娜神殿,在那年月神殿里是不允许发生任何伤害行为的,否则就是亵渎神灵。
跑进神殿的老普狂跳的小心肝终于平息,回头开始嘲讽追杀者,来!哥们就在这,谁动我一根手指试试? 要说老普这波操作确实牛逼,那群脑子都是肌肉的斯巴达蛮子还真拿他没办法,只能看着他在神殿里嘚瑟。
可惜老普忘了一句名言,装逼招雷劈,而且他忘记了自己无上的智慧来自家庭教育。
当时老普的娘亲还健在,目睹了这不孝子的一系列逗逼行径后,她默默的搬来了一块大石头放在神殿门前。
之后好几千号人共同默默的搬来了无数块大石头,把神殿的门窗堵了个水泄不通。
十几天后,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一代名将普萨尼亚斯就这么活活的饿死了,留给后人一声长叹。
这事儿总结起来真的非常复杂,首先装逼招雷劈的千古真理不容挑战;
其次一定要做个孝顺孩子,不然后果很严重;
第三写信最好用密码,不然一定会泄漏,比如前几年那个叫希拉里的老太太;
最后,跑路一定要带足食物和饮水,被饿死实在太惨了。
我要写的是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可能大家读 历史 书的时候都知道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是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
但是你们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西什库教堂一直没打下来,数万义和团士兵足足围攻了两个月没能拿下几十名士兵守住的教堂。
这其中的原因我给大家回放一下义和团是怎么进攻的你们就知道了 关于义和团怎么评价我这里不展开, 历史 自有争论,我就说说当时他们是怎么进攻的 攻方:义和团及清军,有炮兵,大概数量3万人左右 守方:使馆卫队人数不确定,比较多的说法是40名正规军加少量民兵,不超过100人。
没有大炮,教堂范围50公顷,也就是1~2名士兵守一公顷土地,面对600的敌人 守军手上趁手的兵器只是步枪,射速比弓箭快不了多少。
就算轮流放枪撑死也就打死对方几十个人而已,但是对面乌压压的看不到尽头,就算有机枪也不一定挡得住啊 守卫方觉得完了完了完了,要死要死要死 在神坛前作法完成后,加了刀枪不入buff抱着一波拿下的决心,义和团发起了万人冲锋! 抱着被一波拿下的决心守军眼看着黑压压的义和团冲了过来,注意是穿着红肚兜、带着红头巾,掖藏着关帝神马,黄裹腿,红布腿带,而且一手拿刀一手拿香(?)的义和团。
守军被这种明晃晃的色彩搭配吓尿,赶紧放枪了一阵枪响后,冲在前面的大师兄和拳民倒下了,义和团群众大惊失色! 这个时候义和团如果继续冲锋再倒下一批就可以直接冲进教堂砍死那帮死洋人!但是义和团民们坚决地退下了,领头的死了必须给个解释,不然不冲了,首领赶紧解释,这些领头的昨晚都和女人睡过,所以法力失效了,你们这些穷屌还是处的可以继续冲。
毕竟处男无所畏惧,一批义和团再次发起冲锋。
一阵枪响后,又有人倒下,义和团赶紧说不好意思打扰了打扰了,又退下了,于是战场陷入了 法力高强的得道大师兄们劝诫众人——众人发起冲锋——守军开枪打死第一批——众人回去退货——大师兄劝诫众人……的循环之中 义和团越冲越困惑——这些人看起来这么穷屌丝,怎么都有女人睡?守军也越守越困惑——他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弹药消耗完好玩死我们?后来义和团几次轮回后终于不再冲锋,估计是因为比较好骗的人死得差不多了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有传令兵跟进攻总指挥说,从五台山下来一个和尚,骑一匹枣红马,一手一杆青龙偃月刀,一手一本《春秋》,这简直是关二爷再世啊! 这应该是 历史 上第一个cosplay玩家关二爷coser表示要带头冲锋,指挥的端王爷大喜,赶紧命令大家抖擞精神,跟着coser带头冲锋!于是和尚跨上马了!和尚拍马扬鞭口中念咒冲过去了!所有的拳民摩拳擦掌准备跟着冲过去了!守军吓破了胆开了枪和尚装逼失败躺在了地上。
然后冲到一半的拳民们眼睁睁地看着coser的马踱着小步回来了,远处是关二爷coser已经凉了的尸体,拳民们觉得打不下去了,对面一定有高人作法。
于是义和团开始和教堂隔空斗法,大概就是把烟囱用红纸封上,马桶倒扣然后上面插纸花(令人家烟囱上盖以红纸,又令将粪桶倒置,插纸花于上)。
你们是不是不能理解? 不能理解就对了 因为我也不理解 守军看着对面如此愚蠢但好像很厉害的操作也只能边紧张边不理解 于是义和团在40名守军面前跳了60天大神,阵亡600余人 直到最后八国联军开到北京,义和团都没有攻下一个仅靠40人守备的教堂 赌上国运的慈禧听到义和团这么打洋人,心中无数只cnm奔涌而过…… 在逃亡的路上越想越气,最后终于下令全国封杀义和团 义和团全剧终 我来说一个春秋 历史 上的“神操作”。
说话春秋时陈国国王有俩女儿,都长得国色天香。
一个嫁给了蔡侯,一个嫁给了息侯。
因为陈侯姓妫,所以这两姐妹分别被称作蔡妫与息妫。
公元前685年,息妫夫人想她娘了,就借道蔡国回陈国探亲,顺便去看她姐姐和姐夫。
小姨子来了,蔡侯自然是要好生接待。
可这一接待,蔡侯不淡定了,那小姨子真是美得稀里花拉,勾得他是口水直流。
席间,蔡侯就各种挑逗和纠缠,息妫只好百般应付,假说怕引起姐姐怀疑,让蔡侯在她探亲回来时再找机会与他云雨。
蔡侯信以为真,就让息妫回了娘家。
息妫在陈国省亲后,不敢再从蔡国回去了,就悄悄绕道回了息国。
息侯知道自己老婆被蔡侯调戏后非常愤怒,想出兵讨伐蔡国,奈何自己又国小力弱。
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他派人对楚文王说: 来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
意思是,你来打我吧,我就去向我老挑蔡侯求救,他来救我时,你就趁机打他,就可以灭了蔡国了。
楚文王正在觊觎中原之地,送上嘴的肉自然要吃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按着息侯的主意操作,蔡侯被楚文王给逮住了。
蔡侯在被俘后知道了自己原来是被息侯给坑了,心里那个不爽啊,于是也心生一计。
蔡侯就在楚王面前极力夸赞自己的小姨子息妫美如天人,是个男人见了她都迈不开腿。
楚地本就是蛮荒之地,楚王早就听说中原的女子如何地美艳不可方物,现在又叫蔡侯说得色心荡漾,就借巡游之名来到息国。
息国自然要热情招待楚王了。
在宴会上,楚王见到了息妫,果然是国色天香,自己宫中的女人与她比简直就是丑八怪。
楚王第二天就以答谢之名,将息侯请到了自己的军营中,酒酣之际将息侯抓了起来,把息妫带回了楚国王宫之中。
可怜的息侯,本为出一口老婆被调戏的恶气,没曾想最后是老婆被别人夺去,连国家都没保住,真是够尴尬的“神操作”啊。
最讽刺的还在后面,这楚王夺了息侯的老婆,没杀息侯,让他去做了守城的士兵。
也不知道息侯守着楚王的城门,门里自己的老婆睡在楚王的床上,心里是什么感受? 张菖蒲出生于世代2000石俸禄的官宦家庭,曾是个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
不幸的是,她父母相继故去,张菖蒲无奈寄人篱下,后来被许配给大她30多岁的重臣钟繇为妾,等级为平妾,属于地位比较低的妾室,也是后来书里说的“命妇”。
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曹魏重臣,曾经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
他娶张菖蒲之前,家里没有嫡妻,有一位贵妾孙氏操持府里大小事务,身份如同主母一般。
张菖蒲谦恭谨慎,端庄知礼,不仅被钟繇宠爱,也被家中大大小小所敬服,这让孙氏感觉地位受到了威胁和挑衅,她开始孜孜不倦的到处诋毁张菖蒲,克扣她的饮食衣物,到处挑剔她的毛病。
孙氏嘴巴厉害,无理也能闹三分,而且她脑袋瓜儿灵,善于为自己的过失掩护和辩解。
她能以贵妾之身,执掌太尉府多年,是个厉害的角色。
据说当朝的卞太后就是她的闺中密友。
然而因为张菖蒲的低调和恭谨,且行事滴水不漏,孙氏从没能在张菖蒲身上挑出毛病。
渐渐的,张菖蒲在太尉府里立稳了脚跟,而且因年轻体健,她很快就怀上了身孕。
这下可把孙氏气坏了,一旦张菖蒲生下男孩,地位就可以跟她比肩,孙氏在太尉府呼风唤雨多年,一旦失势.....孙氏不敢想下去。
她找到了张菖蒲的侍从,威逼利诱侍从往张菖蒲的饮食里下毒。
孕妇的口味原本就刁钻,加上毒药“乌头丸”味道极苦,张菖蒲没吃几口就“呜哇”吐了出来,饶是这样,她还是头晕目眩了几日。
身边的人赶紧劝她找钟繇告状,都要谋害人命了,以后肯定变本加厉。
张菖蒲制止了身边人的急躁,说道:“孙氏以己度人,必然觉得我会去告状,所以她一定赶到我前面去闹腾。
再说,下毒这事谁能给我作证,闹开了两方都不占理,先让她去说”。
此后,张菖蒲就说自己病了,躲起来不见人。
果然,发现没有毒死张菖蒲,孙氏第一时间跑去跟钟繇告状:“原本好心在她饮食里放了求男孩的药,想要她一举得男,谁知她却污蔑我下毒”。
钟繇是自小跟曹操四处征战的谋士,什么阴诡计谋没见过。
钟繇反问孙氏:“送生男孩的药是好事,你为何不提前说声,而是要偷偷混入人家饮食当中,这不符合常理人情”。
钟繇找来侍者询问,很快得出了真相。
钟繇大怒,以孙氏谋害子嗣、心地恶毒为由,果断将她休弃,遣送回娘家。
宫里卞太后得知,赶紧命文帝曹丕下旨,令钟繇迎回孙氏。
这钟繇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卞太后管天管地还管人家离婚的事儿。
于是钟繇在府里闹腾,说要寻死,到处找鸩毒,没有找到,那就吃花椒吧,大把大把的吃,吃的嗓子都哑了,表示就是被毒死也不把孙氏接回来,曹丕听说后赶紧取消了这道圣旨。
那个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也来劝和,写信说孙氏跟你多年,共同经历多少忧患,你怎么忍心舍得将她抛弃在风里巴拉巴拉的..,钟繇直接把信撕了。
后来钟繇问张菖蒲为何不来告状孙氏下毒一事,张菖蒲讲明了原因,钟繇大为赞叹,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
张菖蒲26岁时生下了钟会,这是现代人初入职场的年纪,她遇事不慌不乱,定静生慧,不被挑拨而躁动,不被恶语而激怒,有定力,有静气,能充分评估形势,令敌人不攻自破。
这样的女人,能培养出天纵英才的儿子也就不奇怪了。
历史 上有哪些“神操作”,我来说说我知道的两个 一、不信邪的唐敬宗 话说咱们的这位唐敬宗本来就是个玩世不恭的主子,还偏偏不信邪!有次唐敬宗突然想去骊山游玩,身边的大臣赶紧劝阻:以前就有周幽王游玩骊山回来就亡国了,秦始皇葬在骊山结果秦二世而亡,这远的不说,就说咱之前的唐玄宗去骊山玩回来不也爆发了安史之乱吗?所以不能去啊! 唐敬宗一听,更来劲:那我倒更要去看看这个骊山是不是真的那么邪乎了!然后不顾大臣的反对,前往骊山。
回来没多久,被身边的宦官所杀! 二、极富喜感的晋景公 《左传》里记录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
说有个算命的给晋景公算命说,他活不过今年吃新麦的时候。
结果自己还真活到了吃新麦,就把这个算命的叫到跟前,一边吃新麦一边说:你算的不准,我不是活下来了。
还没吃几口,突然觉得肚子疼痛难忍,就跑去上厕所,然后掉茅坑里淹死了。
书中记录: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更尴尬的在后面,晋景公身边的一个太监,准备把他的尸体背出来,结果也掉茅坑里淹死了。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你的阅读和评论 谢谢诚邀 ,我确实不会。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尴尬的“神操作”?
比如下面这几桩,真实却“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足以让后世的读者们,在哭笑不得之后收获充满价值的体会。
甚至,看懂相关王朝的兴衰真相。
“神操作”一、郭劝充好人1038年,大宋“西平王”兼辽国“西夏王”元昊腰杆子正壮,已经占有了夏州、盐州、灵州、惠州、沙州、肃州等十多个州,坐拥河西走廊与河套草原两大战略要地。
这位野心勃勃的枭雄也憋起了坏,决心趁此机会扯旗自立,彻底摆脱“大宋藩臣”的角色。
可这决心,当时真难下,就连元昊身边的臂膀们,都不是铁板一块。
好些人过惯了受大宋赏赐的舒服日子,早就不想再惹事。
大将山遇惟亮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执掌元昊“左右厢军”,出名位高权重的悍将,为这事终于跟元昊撕破了脸。
眼看元昊杀机毕露,山遇惟亮也干脆把心一横: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大宋。
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撒腿就跑,终于如愿摆脱元昊追击,投到了北宋延州知州郭劝处。
对于守土有责的郭劝大人来说,事情发展到这儿,那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山遇惟亮何许人?那是为“西平王”征战了一辈子的老将,元昊的军队里到处有他“老部下”,西北的山川地理军事部署,元昊的虚虚实实,全在他脑袋里装着。
只要大宋能用好这“大宝贝”,就牢牢捏住了枭雄元昊的底牌。
甚至还能趁热打铁,一举剪除这个西北大患。
开创“不世之功”的大好机会,就这样“白送”到郭劝大人手里。
可问题是,郭大人不是这么想。
话说这位郭劝,可是北宋仁宗年间出名的“大好人”,此人常年为官清廉,做人也标榜刚直不阿,动不动就怼得皇帝没话说。
这么个又清廉又轴的人,偏偏还自诩胸有百万雄兵,动不动就指点江山,放在北宋“重文轻武”的年月,自然也就扶摇直上,一屁股坐在“延州知州”的要职上。
但身为守土有责的封疆大吏,郭劝的思路,却比职业军人们清奇得多:立什么不世之功?哥还是要做好人。
在郭劝看来,元昊家再怎么闹,也是他家自家的事儿(山遇惟亮是元昊的叔叔),什么不世之功什么国防安全,郭劝大人别看手握重兵,这些事懂都不懂,就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做个好人算啦。
然后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心向大宋的山遇惟亮全家,竟被郭劝全须全尾的礼送回了元昊。
后果也可以想:山遇惟亮全家二十多口人,全被元昊绑树上活活用箭射死,成了西夏“开国”前夜,一场触目惊心的血案。
但这“神操作”的严重后果,可比一场血案大得多:有了山遇惟亮全家“现身说法”,元昊的部下们哪能还有别的想法?死心塌地跟着元昊干吧。
大宋王朝的虚弱,更叫元昊看了个满眼。
果然是年元昊高调“扯旗建国”,满头蒙圈的大宋,随后被打了个满脸花,最后还是“岁币换和平”了事。
高调崛起的西夏,也从此成了宋王朝的国防大患,活活消耗了北宋百年国力,一切,都是郭劝这“神操作”惹祸。
当然,郭劝大人也许不觉得自己是错:我身为一介读书人,凡事当然要做个好人。
可问题是,这么一个脑子里没半点“专业国防认识”的好人,竟放到了关乎国防安全的“延州知州”岗位上,办下了如此蠢事。
这“重文轻武”的蠢制度,才是大宋在一次次“蠢操作里”,活活“蠢死”的病因。
“神操作”二、万历种水稻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明朝的历代皇帝虽说懒虫不少,但有件事,却是摊上哪位都急抓狂:北京缺粮食。
要知道,迁都北京后,“天子戍边”的明王朝,既要供养大批边军,也要养活各级衙门里的文武百官。
北京城的“体积”也不停膨胀,明朝建国时北京只有一万四千人,嘉靖年间时“常住人口”就突破一百万。
粮食供应的压力,想想就知道有多大。
所以,为了喂饱北京城,大明漕运成了头等大事,江南粮食的征收负担,也是一代比一代重。
但即使这样,北京城的粮仓,也常见“见底”的时候。
比如明穆宗刚登基时,太仓竟只剩下了三个月的粮食。
好些有识之士也大声疾呼:不能光指望着大运河运粮,北京周边也得多种粮。
可北方的水土条件原本就差,水稻等农作物产量不高,累死累活种半天,混个肚圆都难。
所以,就算懒得出奇的万历,一听“粮食”就打激灵。
有关“征粮”“漕运”的奏折,总是第一时间批复。
而万历十二年(1584),明朝著名农业学家徐贞明,却给万历君臣带来了惊天喜讯:谁说在北京种水稻不靠谱?臣保证不但能种,而且绝对高产!在此之前,徐贞明为了“种水稻”的事,几乎呕心沥血半辈子。
除了培植试验了各种稻种,他还走遍了京畿周围乃至河北各地的山山水水,把每一处水源土壤都精心规划。
就连已经退休的大英雄戚继光都为他的执着感动,派老部下来帮忙。
终于在永平府开出了三万九千亩水稻田,并在万历十二年夺取大丰收——“北京种水稻”这事儿,靠谱!如果这件“靠谱”的事儿,接下来真顺风顺水推动下去,对大明朝来说,这不止是“多收三五斗”的事儿。
如果京畿周边能提供充足粮食,大明漕运成本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和百姓民生负担都会大大下降。
明王朝更可以因此储备充足的粮食,哪怕面对接下来的内忧外患,也绝对有抗风险的底气。
不夸张说,这是一件关乎大明国运的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