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讲的话(林则徐讲的话我儿不如我)

2023-06-17
76 阅读

林则徐留下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林则徐留下的千古名句有: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于仞,无欲则刚。

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4、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5、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6、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

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7、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9、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10、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林则徐的名言

1、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9、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

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10、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

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1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2、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

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原文:其一: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创作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

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

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

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

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诗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颇合大臣之体。

创作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

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

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林则徐说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 扩展资料名家点评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

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

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

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经典语录1、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2、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

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参考资料:-林则徐。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我在论文中引用了林则徐]..... 出自 [ 林则徐家训]....哈! 你论文引用了! 更有必要强化一下! 余下问题自己去找! 知识无(截径)学到是自己的!...苦作舟去吧!同学! “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

据说这个文字是林则徐家训,不知道真假,网上查了一下,发现版本很多,有的是说来自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但多数文字意思差不多,而个别字出入的地方占了多数。

虽然不知道由来,但是却很难因怀疑其真实性而作出确凿判断。

如果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

”是出自林则徐的口中,几乎也是令人难以怀疑的。

所以,很多和为人相关的语言,人们并不一定去怀疑这个话的真实性,因为他的人格的真实性和语言毫不矛盾。

    中国历史上有些事情的确是有趣的,许多箴言或者警句往往假托名人,林则徐本身是个英雄形象,加上林则徐书法造诣很高、后来流放更以鬻字为生,林则徐书写对联明志,或者酬答,于是就积累了许多名言,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趣避之。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 等等,但是“子孙若如我”之类的语句似乎来自于家教传说。

但是不管真假,林则徐的形象却因此更完美,并以其自身精神形成一种对后人的警示和激励。

    围绕林则徐的这类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气盛、恃才放旷,作咏月诗中有两句:“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说自己即使只露出弯弯的一钩残月的才华便足以照亮世界,根本就不需要再全面发挥了。

林则徐看毕觉得沈葆桢视野受堵,有碍前程。

于是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变成:“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相径庭,自满霸气变成了积极进取和志存高远的期待。

    诗言志是没错的,但是没有言行一致的人格保证,文便无以以人名,名便无以随文扬;
指点江山挥扬文字如果建立在一个与民族大义相忤逆的人格上,也就失去了功效和光辉,即使辞藻再美,也不过只是辞藻了。

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也假。

”可以用来说明格言家训中言行一致的意义。

  所以,如果这人作到如林则徐性情之完美,即使豪言壮语便没人去怀疑出处,倘若换了汉奸走狗,即使曾经的光荣和豪放也磊落不起来了,高调言论更是授人以柄成诟病之处了。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