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传简介(段祺瑞传简历)

2023-06-18
57 阅读

段祺瑞在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段祺瑞的功劳的确有不少,例如对德宣战、拒绝附日等等,而要说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恐怕当属三造共和和收复外蒙了。

1、三造共和。

提到段祺瑞的历史贡献,三造共和就不得不被提及。

第一次是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有留学经历的段祺瑞深知中国落后的根源,因此非但没有对革命军真正发动猛攻,反而与46位手握重兵的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对于促使清帝退位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二次是在袁世凯称帝前后,先是因反对称帝而被免职,虽然在袁世凯称帝后因知遇之恩而未曾公开声讨,且多次劝阻袁世凯称帝未起到效果,但至少也表明了自身的立场,而在袁世凯死后则又推举黎元洪担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第三次则是在张勋复辟之后,段祺瑞先是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后又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之后攻入北京赶走张勋,维护了共和体制。

2、收复外蒙。

除了三造共和之外,派徐树铮“收复外蒙”则毫无疑问是段祺瑞的另外一大功劳。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之后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而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此无能为力。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对于外蒙控制力下降,而日本则有趁机染指外蒙之野心,段祺瑞瞅准时机,派手下得力干将徐树铮着手收复外蒙,并最终于1919年11月22日成功使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外蒙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北洋内部直奉矛盾的爆发,徐树铮被段祺瑞调回,结束了对外蒙的经营,而仅仅在一年后,外蒙古便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了。

或许有人会说,段祺瑞之所以会做这些,是存有其个人目的的,这一点或许存在,但也不能就此抹杀既成事实,从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影响来看,显然是有功于国家的。

作为当时的北洋军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政治需要,段祺瑞同样也犯过一些过错,而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无疑便是西原借款和三一八惨案两项了。

1、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其实是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段祺瑞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是在段祺瑞充任国务总理之后,为了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继而通过抵押大量国家权益,向日本借款用以扩充军备。

两年间,段祺瑞先后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

2、三一八惨案。

民国十五年(1926年),趁着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则坚决还击,再被驱逐之后,日本又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日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3月18日,在李大钊等人的主持下,北京五千多名群众集会抗议,要求段祺瑞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政府因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

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虽然西原借款有忽悠日本之嫌,“三一八惨案”之后段祺瑞也长跪谢罪,但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两点都是段祺瑞抹不掉的污点。

作为一个身居高位者,能够在那个时代赢得“六不总理”的美名(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证明段祺瑞在个人品德层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正如前文所说,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个人能力和当时环境的影响,一生可以说“有功有过”。

段祺瑞是什么人物?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国务总理。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清廉总理段祺瑞下野后经济状况较惨淡,1928年蒋介石得知段祺瑞生活确实有些周转不灵,随即“送上2万元,在此后三四年间,又送过数万元,生活问题遂得到解决”,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供给他两万元生活费,虽不富裕,但维持生活足矣。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给段祺瑞送礼的人自然会排成长队,但他从来不收礼。

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

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盼望段能留下这件宝物。

谁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

张作霖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

当时,达官贵人三妻六妾很时髦,段祺瑞也没有例外,讨了几房姨太太。

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段祺瑞很喜欢。

但她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

段祺瑞便忍痛割爱,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

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以上内容参考:—段祺瑞。

段祺瑞在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段祺瑞的功劳的确有不少,例如对德宣战、拒绝附日等等,而要说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恐怕当属三造共和和收复外蒙了。

1、三造共和。

提到段祺瑞的历史贡献,三造共和就不得不被提及。

第一次是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有留学经历的段祺瑞深知中国落后的根源,因此非但没有对革命军真正发动猛攻,反而与46位手握重兵的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对于促使清帝退位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二次是在袁世凯称帝前后,先是因反对称帝而被免职,虽然在袁世凯称帝后因知遇之恩而未曾公开声讨,且多次劝阻袁世凯称帝未起到效果,但至少也表明了自身的立场,而在袁世凯死后则又推举黎元洪担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第三次则是在张勋复辟之后,段祺瑞先是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后又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之后攻入北京赶走张勋,维护了共和体制。

2、收复外蒙。

除了三造共和之外,派徐树铮“收复外蒙”则毫无疑问是段祺瑞的另外一大功劳。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之后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而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此无能为力。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对于外蒙控制力下降,而日本则有趁机染指外蒙之野心,段祺瑞瞅准时机,派手下得力干将徐树铮着手收复外蒙,并最终于1919年11月22日成功使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外蒙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北洋内部直奉矛盾的爆发,徐树铮被段祺瑞调回,结束了对外蒙的经营,而仅仅在一年后,外蒙古便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了。

或许有人会说,段祺瑞之所以会做这些,是存有其个人目的的,这一点或许存在,但也不能就此抹杀既成事实,从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影响来看,显然是有功于国家的。

作为当时的北洋军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政治需要,段祺瑞同样也犯过一些过错,而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无疑便是西原借款和三一八惨案两项了。

1、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其实是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段祺瑞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是在段祺瑞充任国务总理之后,为了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继而通过抵押大量国家权益,向日本借款用以扩充军备。

两年间,段祺瑞先后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

2、三一八惨案。

民国十五年(1926年),趁着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则坚决还击,再被驱逐之后,日本又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日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3月18日,在李大钊等人的主持下,北京五千多名群众集会抗议,要求段祺瑞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政府因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

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虽然西原借款有忽悠日本之嫌,“三一八惨案”之后段祺瑞也长跪谢罪,但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两点都是段祺瑞抹不掉的污点。

作为一个身居高位者,能够在那个时代赢得“六不总理”的美名(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证明段祺瑞在个人品德层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正如前文所说,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个人能力和当时环境的影响,一生可以说“有功有过”。

段祺瑞是什么人物?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国务总理。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清廉总理段祺瑞下野后经济状况较惨淡,1928年蒋介石得知段祺瑞生活确实有些周转不灵,随即“送上2万元,在此后三四年间,又送过数万元,生活问题遂得到解决”,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供给他两万元生活费,虽不富裕,但维持生活足矣。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给段祺瑞送礼的人自然会排成长队,但他从来不收礼。

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

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盼望段能留下这件宝物。

谁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

张作霖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

当时,达官贵人三妻六妾很时髦,段祺瑞也没有例外,讨了几房姨太太。

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段祺瑞很喜欢。

但她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

段祺瑞便忍痛割爱,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

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以上内容参考:—段祺瑞。

段祺瑞在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段祺瑞的功劳的确有不少,例如对德宣战、拒绝附日等等,而要说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恐怕当属三造共和和收复外蒙了。

1、三造共和。

提到段祺瑞的历史贡献,三造共和就不得不被提及。

第一次是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有留学经历的段祺瑞深知中国落后的根源,因此非但没有对革命军真正发动猛攻,反而与46位手握重兵的将领联名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对于促使清帝退位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二次是在袁世凯称帝前后,先是因反对称帝而被免职,虽然在袁世凯称帝后因知遇之恩而未曾公开声讨,且多次劝阻袁世凯称帝未起到效果,但至少也表明了自身的立场,而在袁世凯死后则又推举黎元洪担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第三次则是在张勋复辟之后,段祺瑞先是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后又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之后攻入北京赶走张勋,维护了共和体制。

2、收复外蒙。

除了三造共和之外,派徐树铮“收复外蒙”则毫无疑问是段祺瑞的另外一大功劳。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之后又取消独立改为自治,而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此无能为力。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对于外蒙控制力下降,而日本则有趁机染指外蒙之野心,段祺瑞瞅准时机,派手下得力干将徐树铮着手收复外蒙,并最终于1919年11月22日成功使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外蒙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北洋内部直奉矛盾的爆发,徐树铮被段祺瑞调回,结束了对外蒙的经营,而仅仅在一年后,外蒙古便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了。

或许有人会说,段祺瑞之所以会做这些,是存有其个人目的的,这一点或许存在,但也不能就此抹杀既成事实,从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影响来看,显然是有功于国家的。

作为当时的北洋军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政治需要,段祺瑞同样也犯过一些过错,而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无疑便是西原借款和三一八惨案两项了。

1、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其实是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七年(1918年)段祺瑞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是在段祺瑞充任国务总理之后,为了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继而通过抵押大量国家权益,向日本借款用以扩充军备。

两年间,段祺瑞先后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

2、三一八惨案。

民国十五年(1926年),趁着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则坚决还击,再被驱逐之后,日本又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日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

3月18日,在李大钊等人的主持下,北京五千多名群众集会抗议,要求段祺瑞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政府因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

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虽然西原借款有忽悠日本之嫌,“三一八惨案”之后段祺瑞也长跪谢罪,但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两点都是段祺瑞抹不掉的污点。

作为一个身居高位者,能够在那个时代赢得“六不总理”的美名(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证明段祺瑞在个人品德层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正如前文所说,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个人能力和当时环境的影响,一生可以说“有功有过”。

段祺瑞是什么人物?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国务总理。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

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清廉总理段祺瑞下野后经济状况较惨淡,1928年蒋介石得知段祺瑞生活确实有些周转不灵,随即“送上2万元,在此后三四年间,又送过数万元,生活问题遂得到解决”,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供给他两万元生活费,虽不富裕,但维持生活足矣。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给段祺瑞送礼的人自然会排成长队,但他从来不收礼。

江苏督军齐燮元曾送给段祺瑞一件几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

段祺瑞的家里人都喜欢得不得了,盼望段能留下这件宝物。

谁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将屏风归还给了齐燮元。

张作霖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值钱,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

当时,达官贵人三妻六妾很时髦,段祺瑞也没有例外,讨了几房姨太太。

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书达礼,段祺瑞很喜欢。

但她一进门就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原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

段祺瑞便忍痛割爱,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

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以上内容参考:—段祺瑞。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