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生平事迹(扶苏生平事迹简介)

2023-06-18
36 阅读

秦朝时期有哪些人物

1、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2、白起 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3、项羽 项羽,本名项籍,字羽,泗水下相人。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

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

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4、樗里疾 樗里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

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

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

5、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参考资料来源:-白起 参考资料来源:-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项羽。

秦朝的历史人物

秦朝的历史人物有: 1、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3、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人,秦朝著名将领。

4、赵高,嬴姓,赵氏,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5、王翦,关中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为什么荀子会培养出李斯和韩非子这两位法家人物

荀子的两名学生,韩非和李斯,为何纷纷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学生与老师的思想观念不同很正常,即使是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也是一样,就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老师说地球是方的,那么你也必须跟着附和老师说地球是方的吗?这就是为什么韩非子和李斯与他们的老师荀子不是同为儒家代表人,就是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虽然说他们最终没有和老师走上同一条路,但是他们并没有和老师反目为仇。

一、荀子荀子主张的道是儒家思想。

他也算是儒家思想的一个代表人,虽然不比孔子名气大,但是在儒家思想的学术方面有很大发展。

在关于人性问题上,他提倡性恶论,也就是说,他主张人性生来有恶,而非天赋的道德观念。

他的学说经常被后人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荀子一生致力于重新整理儒家典籍,这对儒家的传承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二、荀子和韩非子,李斯,师徒三人道不相同荀子是战国时期靠晚期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他在哲学上主张人性本恶,而这一点与孟子却是站在对立面的,相比孔孟,荀子所主张的思想更具有现实主义思想。

在重视礼义道德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这一点与法家提出的道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师从荀子的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代表,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荀子并不是如出一辙,他们并没有继承儒家的思想,而是继承并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并且成为了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不管他们最终的发展如何,都是自己的思想,而且我想他们二人最终能走上了发展法家的道路,还是受他们老师荀子的影响,因为荀子所强调的思想中含有法家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世道混乱因此才导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百家争鸣这一景象也为我们现在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不论选择的是哪一派的道,都有他的道理,即使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不同门派的道揉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道。

秦二世胡亥是怎么死的?

胡亥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迫,在望夷宫自杀。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也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儿子,他的长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子扶苏。

他为了能够继承秦始皇的皇位,杀害了十多个兄弟姐妹,并且设计逼死了最有资格和希望继承皇位的长兄公子扶苏。

人物生平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墓地下机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

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为法律,诛杀诸公子、公主二十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可胜数。

其后,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

胡亥又承袭始皇弊政,继续修治阿房宫等,并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遂下调郡县,以此赋敛越重,戍徭无已。

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发闾左戍边,终于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

秦二世变本加厉,行督责于群臣,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

于是刑者相半于道,死人堆积于市。

又听信赵高谗言,诛杀左丞相李斯,迫使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自杀。

随即,任赵高为中丞相,听其专擅朝政,致使众叛亲离。

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刘邦(见汉高祖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下武关。

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乘二世斋于望夷宫,诈诏发兵围宫,劫令二世自杀。

秦二世胡亥为什么姓胡

秦二世不姓胡,而是姓嬴,他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过当时这样叫的人多了,才误认为他的全名就是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的儿子,据史料推测,胡亥的母亲很可能是羌人,被称为胡姬,胡亥出生于亥时,故被取名为胡亥。

胡亥并不是秦始皇最喜爱的儿子,其实扶苏才是,皇位最后落到他的手上,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秦二世在赵高的支持下得到了皇位,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胡亥没有实权。

这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

终于秦朝灭亡,秦朝随着秦始皇的离世不复存在。

胡亥最终被赵高逼迫至死,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胡亥错就错在继承皇位,他的即位,象征着国家的灭亡。

其实胡亥本没有政治野心,可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他很信任赵高,听信了赵高的谗言,最终酿成了身死国亡的悲剧,他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是秦国的牺牲者,也是秦国的埋葬者。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