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尔基的,关于高尔基的读书名言

2023-06-18
29 阅读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木匠。

高尔基四岁丧父,被母亲带回外祖父母家。

后来除短期随母亲和继父在外地居住外,童年时期主要在外祖父母家度过。

外祖父母对高尔基影响很深。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

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

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在高尔基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

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

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

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

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

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

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

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

高尔基从事创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话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

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以思想和言词之美来丰富生活”。

要美化人,美化生活。

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尔墓在盲面惨淡的人生、直书全部的真实的同时总想通过美化、“虚构”来显示人生的亮色,使人们不至于因现实的可怕而沉沦和绝望。

因此他才强调;
作为艺术家,既要从现实出发,敢于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现实,又要“善于站在现实之上”,把肯定性的现象加以“浪漫主义化”。

参考资料:玛克西姆·高尔基-。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

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

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

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

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

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

高尔基从事创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话醒,提高入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

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以思想和言词之美来丰富生活”。

要美化人,美化生活。

这一文化目的使得高尔墓在盲面惨淡的人生、直书全部的真实的同时总想通过美化、“虚构”来显示人生的亮色,使人们不至于因现实的可怕而沉沦和绝望。

因此他才强调;
作为艺术家,既要从现实出发,敢于揭露生活中的黑暗现实,又要“善于站在现实之上”,把肯定性的现象加以“浪漫主义化”。

参考资料:玛克西姆·高尔基-。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吧。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

马克西姆·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高尔基名言警句  1、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

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3、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

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5、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6、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这就是“愚蠢”。

7、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8、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9、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10、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1、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12、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13、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一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

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14、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候,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钟。

15、孩子们,不要害怕现实,不要向现实低头,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要服从老朽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

16、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17、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18、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候,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钟。

1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2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1、当上帝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22、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23. 生活中最大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为人们所需要的,使人们感到亲切的。

2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

21.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
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

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 22.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23.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的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24.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25.每个人都希望真理站在他那一边,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站到真理的那一边。

26.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27.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28.凡是坚信自己,并且坚信自己的思想具有生命力的人,一定会跨过一切障碍。

29.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火光。

31.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

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32.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33.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

34.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独立自在、没有止境的。

35.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

可是天才在于自信,在于自己的力量。

36.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37.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灿烂夺目。

38.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39.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

40.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41.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
没有爱便没有幸福;
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42.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

43.天才出于勤奋。

44.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45.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46.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47.华丽的装饰,精美的食品,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首先追求的是思想上的充实和丰富。

这一点,是任何珍贵的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48.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49.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50.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

51.世上再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幻梦的时刻,它都是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52.时间是最公开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53.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54.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

55.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

56.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57.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

58.要是人没有了恐惧心就一切全完了!一切全毁了!一切全垮了!据说,世界就是靠人们的恐惧心来维持的啊! 59.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谋幸福。

60.出现了不少空谈家,他们读书只是为了“驳斥”别人,高声宣扬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较谦虚,比较严肃的同志面前去。

61.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

62.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63.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

64.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65.一个人占用任何一件东西,都是用他自己作代价换来的!譬如用他的智慧,他的气力,有时候甚至用他的生命。

66.不用管别人怎么议论,谁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67.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灵魂深处树立一根标杆,从而把自己个性中与众不同的东西汇集在他的周围,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68.一个人应该不矢自己的本色地才对。

您是一个所谓叙事诗般的人物,抒情诗对于您是不适合的。

69.如果你不认得路,又如何替别人引路呢? 70.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71.人们不太看重自己的力量。

72.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

73.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

胆小如鼠、贪得无厌之徒选择前者;
见义勇为、慷慨无私之士选择后者。

74.对于生活,必须有一贯的、巨大的、使它变得有生气的行动。

75.所有的人毫无例外都是为了美好的将来活着,所以一定要尊重每个人。

76.在这个一切都基于竞争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没有童话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余地的。

77.当感到很多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78.人要想在别人面前敞开心房,却痛感言辞贫乏,生活中很多伟大、重要的智慧都湮灭了,完全归咎于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表达形式。

79.谁需要的越小,他的幸福就越大,谁希望的越少,他的自由就越多。

80.在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他的头脑会很像样的膨胀起来,忘乎所以,妄自尊大。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