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说)

2023-06-18
62 阅读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中的“程”“陆”“王”指得分别是谁?

程朱陆王分别是指二程(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

二程是两个人1、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湖北黄陂人,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

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

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死后葬于洛阳伊川二程墓。

2、陆九渊: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

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

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3、王阳明: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扩展资料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

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参考资料:—程朱理学。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解释一下什么叫陆王心学???那诸葛亮呢?他不也能文能武啊???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诸葛亮是被人们在故事中神化的人物,没有独立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因此不算一代宗师大家。

王守仁有什么著作?

王守仁主要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

明朝的人。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

他悟出后,传播经书,传道授业。

他一生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在率军的时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能够出奇制胜,百战不殆。

嘉靖六年,王阳明在广西平定土匪归途中。

不幸的是,他的肺病恶化,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

按理说,以王阳明在赣南剿匪和王宁叛乱中的功绩,以及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时宇(二品)的官职,按照明朝的规矩,也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死后,谥号要经过礼部讨论,再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授予谥号和何种谥号,王阳明才有谥号。

然而,王阳明的谥号“文成”并不是他死后由当时的嘉靖皇帝授予的,而是由隆庆皇帝授予的。

这主要是因为王阳明心学不被嘉靖皇帝等大臣所接受,他们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违背了传统儒学,是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

扩展数据王阳明认为,与人发生矛盾时,总是指责对方的缺点,而对自己的过失或不足却只字不提,甚至百般掩饰。

遇到别人的成绩,不是刮目相看而是侧目等。

这种人的心灵窗户上有灰尘,而这灰尘有怀疑、嫉妒、偏见,等等。

整个明朝只有李东阳和被皇帝谥号为“郑文”(不包括弘治和的谥号),而、徐阶和钱被谥号为“文贞”。

接下来是成都谥号,有刘基(刘伯温)和王阳明。

https:/
/
iknow-pic.cdn.bcebos.com/
43a7d933c895d1430e84e94363f082025baf07d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明朝王守仁的心学精髓是什么?

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致良知"

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

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主要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其理论的内在矛盾;
一是从朱熹身后的影响来批判格物致知说的"
学术之弊"

从前一个方面看,由于王阳明年轻时期曾一度笃信朱学的格物说,然而当他用这种方法去进行个人的道德修养时,便发现无论是即物去穷理,还是循序而读书,都只能是"
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
,并不足以解决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因而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说便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其《传习录》下说:"
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

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在他看来,朱子训格物致知为即物穷理。

欲以格天下之物而达诚自家意的目的,显然是徒劳的。

因为其格的后果只会析心与理为二,使主观之心与客观之理不能统一。

至于后一个方面,王阳明认为,由于朱熹主张问学致知而不注重身心修养,遂造成其后学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行脱离,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这种支离割裂的学术之弊必然给现存的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有以学术杀天下的危险。

在我国,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为探索救国之路的孙中山都曾潜心研究过王阳明的著作,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也大加赞赏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

简介一下明朝的王守仁,心学的创始人.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阳明生平 童年生活 贵州龙场悟道 平定江西 擒获宁王 总督两广 病逝归途政治主张 明赏罚 量情法 重纲纪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唯求其是 士农工商 四句教所收门徒 中国门徒 日本门徒相关遗迹 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墓 记功碑 贵州阳明祠 贵阳阳明洞个人作品 王阳明全集。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