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故事简短(宽容故事简短事例)
宽容的小故事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1 千金之交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
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
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
管仲跟着倒霉被囚。
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
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
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从鲍叔身上,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这样两点人格品质:一是宽容之态,一是谦逊之心。
如果他无宽容,二人早在年轻时就分道扬镳了,哪来后来的“管仲治齐”?如无谦逊之心,以成败论己论人,又哪能容许“败军之将”反居自己之上,更何况这样的高下之分还是由自己提出来的?诚然,一切都是源于鲍叔对管仲的才干有充分认识和信心,但没有他自己那宽厚忍让、虚怀若谷、荐贤不妨的博大包容之心,一切也都是无从谈起。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2 张英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3 周总理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的宽容。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4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
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
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
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
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
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5 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6 楚庄绝缨 某天,楚庄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他让自己宠爱的许姬给大臣敬酒助兴。
一阵风将大厅内的烛火吹灭,黑暗中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
许姬恼怒中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悄悄告诉了楚庄王,要惩罚这个大臣。
楚庄王却下令暂缓点灯,并要求群臣全部拽断帽子上的缨饰,尽情狂欢,只字未提此事。
次年,楚国与郑国交战,副将唐狻出生入死,为大败郑军立下战功。
楚庄王要重赏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说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实乃报答楚庄王昔日“绝缨掩过”的恩典。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7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8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关于宽容的小故事9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
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关宽容的故事有哪些
宽容的故事一:六尺巷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
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
六尺巷"
。
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宽容的故事二:总理轶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关于宽容的事例有哪些?
1、周总理宽容故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宽容。
2、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
3、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宽大为怀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地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讲究。
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
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
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4、李斯特义收学员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5、林肯总统对待政敌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扩展资料:宽容的五大好处:1、宽容的人总是记住别人的好处并心存感激,而且乐于助人,所以他也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2、宽容的人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成功与快乐,所以他是快乐的;
3、宽容的人总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长处,所以它的朋友很多,人缘很好;
4、宽容的人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具有成熟的双赢人格和品质,所以愿意与他合作的人很多;
5、宽容的人不会计较得失,知足常乐,所以他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很高。
宽容的事例
宽容的事例:李斯特义收学员、六尺巷传奇、彭德怀度量宽宏、林肯对政敌宽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者、管鲍之交、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仁义胡同、宰相肚里能撑船、负荆请罪。
1、李斯特义收学员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
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
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2、六尺巷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3、彭德怀度量宽宏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
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
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4、林肯对政敌宽容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5、三峡工程贡献最大者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
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6、管鲍之交齐国内乱,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管仲不可缺少。
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7、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
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
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
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8、仁义胡同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9、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
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10、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宽容的故事
宽容的 故事 一:佛家禅语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宽容的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
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宽容的故事三:总理轶事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
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的故事四:婚姻往事 一位老妈妈在他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项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
”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
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会总是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也同样有夏暑冬寒,风霜雪雨。
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妈妈一样,学会宽容和忍让,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在人生中,宽容实在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
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
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宽容的故事五:香烟故事 有一次,几个哥们一起去一个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总离不开香烟。
直到球赛结束,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抽了三盒烟。
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
但是,她竟然什么也没说。
只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
我们觉得很奇怪。
你怎么就不管管他和我们这么抽烟?一个哥们儿问道。
朋友妻微微一笑,说:我也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抽烟能让他快乐,我为什么要阻止?我请愿让我的丈夫能快快乐乐地活到60岁,而不愿意他勉勉强强地活到80岁。
毕竟,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任何时候或者金钱可以换来的。
我们再看到这个朋友的时候,他已经戒烟了。
问为什么,他憨笑着说:她能为我的快乐着想,我也不能让自己提前20年离开她呀。
戒烟,本是一个家庭中矛盾的焦点,但是,因为这位妻子的宽容,让这个艰巨的事情,在平静之间烟消云散。
有时候,宽容就是将心比心。
人总是会觉得为什么自己越是想要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想要得到的时候,想到的只有自己,世界也就剩下了自己,于是越走越小,黔驴技穷。
既然退一步海阔天空,又何苦对眼前的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佛家常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自己能够为别人着想,别人将心比心,也会为自己着想,或许这就叫宽容。
或者在这个时候,想要的就会如期而至。
宽容就像是一对巴掌,只有一个,是拍不响的。
宽容和阿q之间只是一线之隔,但,人们宁愿做一个宽容的阿q,也不愿意成为一名较真的唐吉柯德。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年少气盛,凡事都喜欢较真,非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
年龄让我们学会了宽容,虽然不知道这是种妥协还是种境界,或者是,懂得在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退却,这本来就是一种境界。
毕竟世界的路不都是直的,横冲直撞,也只会头破血流。
所以,妥协和宽容也是一线之差。
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越是极端的东西就越容易夹缠不清甚至貌似是殊途同归,此乃物极必反之天理。
而真正的境界和智慧或许就是,在夹缠不清中分清种种极端,把世人看来的模糊变得透彻,便是至境。
如果不行,那就难得糊涂吧。
糊涂、妥协、宽容、在某些擦边的位置上,或者都是一样的。
有关宽容的故事?
1、负荆请罪 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2、娄师德以仁厚宽恕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的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
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
”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3、齐桓公用管仲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
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5、林肯总统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
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
林肯微笑着回答:"
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