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资料卡(列宁的资料卡片)

2023-06-19
64 阅读

列宁简介资料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通称列宁,是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学理论家,曾担任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1924年)及苏联(1922年-1924年)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

在他治理下,俄罗斯和往后的苏联成为接受布尔什维克(后来的苏联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的思想体系根基于马克思主义,而其发展的政治理论则称为“列宁主义”。

列宁出身于富裕的辛比尔斯克中产阶级,在兄长亚历克山大·乌里扬诺夫于1887年遭到处决后,他决定接受革命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人物成就: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他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

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先后分别用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肯定了列宁主义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之路,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和苏联人民抵御国际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反复探讨了军事问题。

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理论作为研究军事的理论指南。

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

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

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

列宁的简介?

列宁(俄语:Ле́
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
мир Ильи́
ч Улья́
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
,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外文名称英文: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俄文:Влади́
мир Ильи́
ч Улья́
нов,Ле́
нин别名Lenin/
Ле́
нин(列宁)国籍苏联民族俄罗斯人出生地俄罗斯帝国辛比尔斯克出生日期1870年(庚午年)4月22日逝世日期1924年(甲子年)1月21日职业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毕业院校喀山大学法律系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主要成就创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缔造苏维埃政权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作品《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卡尔·马克思》继任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政党俄共(布)人物简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yich Lenin) 1870年4月22日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家庭,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在同胞六人中排行第三,自幼聪颖好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均极出色,1887年从辛比尔斯克中学毕业时的成绩名列第一。

1887年其兄以谋杀沙皇罪被处死,同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三个月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列宁旋又被捕流放。

1888年10月回到喀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9年5月随家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1891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以优异成绩通过法律考试,获准从事律师职业。

1893年至1895年移居彼得堡。

[2]1895年前往西欧,与一些流亡国外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最享重望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接触,同年返国,成为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领导人,并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年12月被捕入狱。

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他在那里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和写作。

1900年初流放期满。

1900年7月去德国慕尼黑,同年12月与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在当地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第一期出版。

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问题,他在其著作《怎么办?》中提出了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见解。

在第二次大会中,列宁坚持建立在“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新型的党”,要有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
而以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一派则攻击列宁要消灭党内自由,最后要实行一人独裁。

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孟什维克。

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列宁认为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革命工农民主专政”。

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于11月由国外回到彼得堡。

1905年11月至1906年8月直接领导革命斗争。

1907年12月根据党的决议再度出国。

1912年1月领导在布拉格单独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两派从此分道扬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宣称第二国际业已死亡,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同年9月去瑞士,两次组织各国反战社会主义者的反战大会。

1917年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分析了什么是战争的真正原因。

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经过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产生了由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进行世界战争,无力使经济免于崩溃。

同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和政府控制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赢得全国各地苏维埃的支持;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

关于政权问题,在其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粉碎现存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10月20日左右,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决议。

列宁亲自领导了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

11月8日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宣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

苏维埃政权诞生后,列宁和德国签订了对俄国非常不利的《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列宁遇刺受伤,很快康复。

1919年3月主持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第三国际),主张民族自决。

1918年至1920年内战中,列宁艰苦地组织工农红军,动员人力,挖掘资源,支持军队作战,最后消灭了受协约国支持的白军。

1921年宣布新经济政策。

在列宁的最后两年里,俄罗斯沙文主义蔓延,特别是斯大林于1922年就任党的总书记后,权力日益集中。

列宁曾以最大的努力企图改变这种趋势,不幸于1922年春身患重列宁病。

同年4月,医生从他的颈部取出被打进的两颗子弹中的一颗,但一个月后,他又患局部瘫痪症,不能讲话。

1923年3月10日起,他完全停止了政治活动。

1924年1月21日下年6点30分(莫斯科时间)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他的著作编成《列宁全集》出版。

[2]根据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列宁陵墓建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

最初根据设计师亚·舒谢夫的设计在三天内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列宁墓。

接着建造了第二座列宁墓,于1924年8月1日开放供瞻仰,它也是木制结构的,但规模比较大,还在陵墓上修建了观礼台,供苏联国家领导人在红场参加节日庆典时使用。

1930年10月,再次根据舒谢夫的设计方案在红场上建成了砖石结构的列宁墓,它保留了原建筑的基本结构,但更为气派,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多,比过去高3米,深红色的石榴石和黑色的大理石使其更加庄严肃穆。

墓中安放着置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

1931年在列宁墓两边修建了可容纳1万人的观礼台。

为了使列宁遗体始终处于适宜状态,专家们使用一种专门配制的气溶胶液对遗体皮肤做湿润处理并采取了其它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列宁遗体的组织和细胞保存完好,外形几乎未发生变化。

自1924年1月27日列宁遗体安置在陵墓中以来,每年有很多国内外游人前来瞻仰列宁遗容。

早年经历早期生活1870年4月22日(儒略历4月10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他有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卡尔梅克人、犹太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统。

他的父亲名叫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是在辛比尔斯克行政区内公内学校的督学。

母亲名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刑处死。

同年,列宁中学毕业,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因为其母向公家申请,列宁改流放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其姐夫所居的农村,但仍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

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

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

早期革命时期1893年之前,列宁在伏尔加河畔的港口城市萨马拉担任律师,同时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

随后移居圣彼得堡,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

1894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了民粹派的观点和政治纲领,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工人阶级作为先进、革命阶级的作用。

1895年秋,列宁统一彼得堡所有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2月7日再次被捕,被当局判罚14个月监禁,关押在圣彼得堡监狱中。

1897年2月,刚刚出狱列宁被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叶尼塞省米努辛斯克区的舒申斯克村——一个远离公路几百英里的偏僻村庄。

在这里,他结识了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俄国的著名学者普列汉诺夫和一些知名人物。

1898年6月,列宁与社会主义活动家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在流放期间,他撰写了30篇以上的理论著作,其中《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1899年4月完成并出版发行,本书首次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作为他的笔名。

1900年流放期满,列宁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随后赴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然后又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莱比锡、布拉格、维也纳、曼彻斯特和伦敦,从事反政府的职业政治活动。

在德国慕尼黑他与马尔托夫合作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然后先后在莱比锡、伦敦出版。

期间他。

列宁简介资料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通称列宁,是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学理论家,曾担任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1924年)及苏联(1922年-1924年)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

在他治理下,俄罗斯和往后的苏联成为接受布尔什维克(后来的苏联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的思想体系根基于马克思主义,而其发展的政治理论则称为“列宁主义”。

列宁出身于富裕的辛比尔斯克中产阶级,在兄长亚历克山大·乌里扬诺夫于1887年遭到处决后,他决定接受革命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人物成就: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他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

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先后分别用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肯定了列宁主义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之路,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和苏联人民抵御国际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反复探讨了军事问题。

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理论作为研究军事的理论指南。

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

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

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

怎样的列宁?

伟大的列宁、勇敢的列宁、无畏的列宁、高尚的列宁、大胆的列宁等。

一、伟大 [ wěi dà ] 品格崇高;
才识卓越;
气象雄伟;
规模宏大;
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巴金《秋·序》:“我不敢比拟伟大的心灵,不过我也有过友情的鼓舞。

”二、勇敢 [ yǒng gǎn ] 不怕危险和困难;
有胆量。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女。

”三、无畏 [ wú wèi ] 没有畏惧;
不知害怕。

杨朔《英雄时代》:“他们那种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更是惊人!”四、高尚 [ gāo shàng ] 1、崇高(指道德、品质)。

2、有良好内容,不是低级趣味的。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五、大胆 [ dà dǎn ] 胆量大;
有勇气;
不畏缩。

曹禺《雷雨》第一幕:“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您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的。

”。

列宁简介资料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通称列宁,是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学理论家,曾担任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1924年)及苏联(1922年-1924年)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

在他治理下,俄罗斯和往后的苏联成为接受布尔什维克(后来的苏联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的思想体系根基于马克思主义,而其发展的政治理论则称为“列宁主义”。

列宁出身于富裕的辛比尔斯克中产阶级,在兄长亚历克山大·乌里扬诺夫于1887年遭到处决后,他决定接受革命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人物成就: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

他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

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先后分别用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肯定了列宁主义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之路,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和苏联人民抵御国际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反复探讨了军事问题。

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理论作为研究军事的理论指南。

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

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

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

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

怎样的列宁?

伟大的列宁、勇敢的列宁、无畏的列宁、高尚的列宁、大胆的列宁等。

一、伟大 [ wěi dà ] 品格崇高;
才识卓越;
气象雄伟;
规模宏大;
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巴金《秋·序》:“我不敢比拟伟大的心灵,不过我也有过友情的鼓舞。

”二、勇敢 [ yǒng gǎn ] 不怕危险和困难;
有胆量。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女。

”三、无畏 [ wú wèi ] 没有畏惧;
不知害怕。

杨朔《英雄时代》:“他们那种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更是惊人!”四、高尚 [ gāo shàng ] 1、崇高(指道德、品质)。

2、有良好内容,不是低级趣味的。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五、大胆 [ dà dǎn ] 胆量大;
有勇气;
不畏缩。

曹禺《雷雨》第一幕:“您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您最大胆,最有想象,又最同情我的思想的。

”。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