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故事,诚信的历史经典故事
有哪些经典历史故事
1、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2、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因为"
完璧归赵"
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的图片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
负荆请罪"
的故事。
3、黄袍加身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周世宗手下的都点检,周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掌握兵权。
960年,北汉和契丹侵略中原,赵匡胤率军还击,驻军陈桥时,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宋朝。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春秋时,有一次齐国和鲁国交战。
当齐军打过第一通鼓的时候,鲁庄公也要下令擂鼓,准备冲击,但大将军曹判阻止住了。
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通鼓时,曹判对鲁庄公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大大振作,第二次就要差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几乎没有勇气了。
当敌人已没有勇气时,而我军勇气正高涨,这才是取胜的最好时机。
在曹判的帮助下,鲁庄公打胜了这一仗。
5、围魏救赵 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历史典故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典故原指旧制、旧例,现在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历史故事,就是以前发生的事情,被流传下来了。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吧。
历史典故故事1 1、 曲江宴 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所凿。
唐代开元、天宝间,曾于池岸广筑楼台亭阁,花木繁茂,烟水明媚,风景佳丽,为长安胜景。
每逢中和(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等节日,帝王将相以及商贾庶民,游者接踵。
唐制,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时人称为“曲江宴”、“杏园春宴”。
后遂被专指进士及第。
唐刘沧《及第后宴曲》:“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也有云:“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典见《唐国史补》、《唐摭言》) 2 、雁塔题名 长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称大雁塔,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
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以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全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
后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
《唐摭言》引白居易诗云:“慈恩寺塔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又元杨载《送完者都同知》诗:“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
”(典见《唐摭言》、《雍录》) 3 、龙虎榜 唐德宗贞元八年(729)会试,当时天下名士韩俞、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瘐承宣、欧阳詹等二十三人同登进士第,得人才之盛。
于是时人称为龙虎榜。
后凡会试中选者亦被呼为登龙虎榜。
在北宋孙仅举进士第一,王禹偁以诗贺之,曰:“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鹡鸰原。
”龙虎榜亦称虎榜(但清代以后,虎榜专指武科),元方回《石峡书院赋》:“领袖者谁?予同姓兮,又同登于虎榜”;
萨都刺《及第谢恩崇天门》“虎榜姓名书敕纸”,均用此典。
(典见《新唐书.欧阳詹传》) 4 、破题 唐翰林学士李程初应博学宏辞科,试题为《日五色赋》,李程试卷的首句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时人称之为破题。
又,宋诗人梅尧臣,应范仲淹邀宴。
席间赋《河豚鱼》诗一首,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评此诗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后因称诗文起首数句点破题意曰“破题”,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题为-想象作文固定程式。
破题又常被引申为第一次之意。
如《西厢记》:“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遭别离。
”(典见《国史补》、《六一诗话》) 5 、青钱万选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诗文,不仅流行国内,日本、新罗使者纷纷购求。
他曾八次应试,均登甲科,当时文人员半千说他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
世人因称他为青钱学士。
后人因以青钱万选喻文才出众。
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诗:“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典见《唐新语》、《新唐书.张荐传》) 历史典故故事2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历史典故故事3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
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
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如果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
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
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
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5个历史故事
姜太公钓鱼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时 人,曾 辅佐 周 武王 灭了 商朝。
据 民间 传说,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隐居於 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 滨。
他 常 拿 一根 不带 鱼饵 的 直钩 钓竿,在 水面 上 凭空 钓鱼。
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这样 钓鱼 都 发笑。
太公 说:” 我 不是 想 钓 真 的 鱼,而 是 想 钓 一位 贤明的 君主。
” 太公 就 这样 期待了 几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岁 的 时候,周 武王 的 父亲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国 才能,亲自 请 他 出来 做了 丞相。
《味如鸡肋》 三国 时期,曹 操 带领 军队 攻打 一个 城市,很长 时间 没有 攻打 下来。
这 时候,他 感到 进推 两难:撤退 吧,就 前功尽弃,实在 可惜;
继续 攻打 下去 吧,又 实在 没有 取胜 的 把握。
一天 他 在 吃鸡 的 时候, 感到 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鸡肋:实在 没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丢掉 又 舍不得。
这 时候 有人 来 问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随口 回答” 鸡肋。
”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个 画家 叫 文 兴可,善於 画 竹子。
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围,栽了 许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观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态 与 变化。
因而 对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画出 的 竹子 生动 逼真。
《宋史·文同 传》里 说:” 当时 人们 纷纷 请 他 画 竹子, 送去 的 绢,堆了 一大堆,他 有时 厌烦地 把 它们 扔在 地上。
” 当时,文 兴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补之 写了 一首 诗 赞扬 他的 绘竹 艺术,其中 有 两句:” 兴可 画竹 时,胸有成竹。
” 成语故事——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
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 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
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
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
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故事——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
”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
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
/
joke.u *** 9/
joke/
cygs.这里的很短.但 不知道可不可以上的,。
十大历史故事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5、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