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概括(完璧归赵概括40字)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赵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
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答应。
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扩展资料: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在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
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
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
”赵孝成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
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在这一个时期去世。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赵王得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秦王听说后就想把璧骗到手。
于是派人写信给赵王,说是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璧。
赵王一看便知这是个骗局,便叫大臣们前来商讨。
赵王召来了蔺相如,问他有没有好办法,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璧去秦国,再见机行事。
蔺相如拿着璧来到了秦国,秦王拿着璧左看右看,对璧爱不释手,绝口不提拿城换璧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换璧的诚意,就跟秦王说如果秦王逼他,他就跟璧一起撞碎。
秦王允诺把十五座城交换给赵国。
蔺相如说要举行一个仪式后才能交璧。
秦王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手下先将璧送回赵国。
仪式结束后,秦王向蔺相如要璧,蔺相如就说他已经把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只好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扩展资料主要人物简介: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
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
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
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
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
”赵孝成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
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在这一个时期去世。
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概括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国蔺相如带和氏璧去秦国,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蔺相如以毁玉要挟秦昭王,无奈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又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应允。
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返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完毕,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扩展资料:完璧归赵是一个成语,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完璧归赵的故事白话文翻译:蔺相如对赵王说:如果 十五座城池划入赵国的版图,那么和氏璧就留给秦王;
十五座城池没有划归赵国,我会完好地将和氏璧送归赵国。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造句:每次我借爸爸手机发短信后,都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手机完璧归赵,不然可别想再借我老爸手机了!。
完璧归赵的故事简短概括
完璧归赵的故事简短概括如下所示: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叫“何氏璧”。
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说想用城池换璧。
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
到了秦国,秦王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
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
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理屈词穷,他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得完璧归赵。
释义用法: 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国,有勇有谋,据理力争,终于挫败秦王的诡计,使和氏璧安然返归赵国。
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
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归回;
或表现大义凛然的气概,机智果敢的精神;
或以此璧形容贵重难得的宝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机智果敢,英勇无畏,重信守义;
而秦王倚仗强势,几度失信于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我们在面对强敌时,也应像蔺相如那样,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有勇有谋,有理有节,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完璧归赵的故事简短概括
完璧归赵的故事简短概括如下所示: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叫“何氏璧”。
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说想用城池换璧。
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
到了秦国,秦王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
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
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理屈词穷,他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得完璧归赵。
释义用法: 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国,有勇有谋,据理力争,终于挫败秦王的诡计,使和氏璧安然返归赵国。
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
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归回;
或表现大义凛然的气概,机智果敢的精神;
或以此璧形容贵重难得的宝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机智果敢,英勇无畏,重信守义;
而秦王倚仗强势,几度失信于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我们在面对强敌时,也应像蔺相如那样,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有勇有谋,有理有节,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完璧归赵是什么故事 完璧归赵故事简述
《完璧归赵》故事内容如下。
1、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用十五座城给赵国,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众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
不给吧,又怕秦兵打过来。
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到秦国。
2、秦王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
3、蔺相如看出秦王并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
他对秦王说:“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4、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5、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便婉言道歉,坚决请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6、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都。
7、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我实在怕因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便派人拿着璧,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 8、秦王与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可奈何。
侍从中有人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处治。
秦王表示:“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与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都去。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将他送回赵都去了。
9、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而不受辱,就任命他为上大夫。
10、于是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而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