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弗洛伊德(杰克·佛洛依德)
这是那个电影,动物都变胖了
电影里的猫死的时候是真死吗
应该不会的,一部电影不会真的去弄死一只猫的,最多也就是给麻醉一下,如果需要更残酷一点的镜头我估计会用动画或者是模型替代的。
《南极大冒险》
《南极大冒险》主要讲了八只狗:第一只—具有母亲般坚强性格的雪橇犬首领“玛雅”;
第二只—在恶劣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麦克斯”;
第三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小不点”;
第四只—孪生兄弟之一“杜依”;
第五只—杜依的孪生兄弟“杜鲁门”;
第六只—跑像风一样快的“影子”;
第七只—精力旺盛的红毛犬“巴克”;
第八只—年纪最大擅长打牌的“老杰克”在南极独立生存175天的故事。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做才能做好。
大家应该团结友爱,一个人的力量是胜不过一群人力量的,这些狗,如果像以前国共合作那样,八只狗会无一生还。
人与狗之间都能实现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何况人与人之间呢?人与动物之间需要和平相处。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
《南极大冒险》
海报类型:电影海报 采用比例构图法,用一半图案一半文字的上下比例划分法,来诠释作品。
主图:主人公杰瑞和八只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气质神态各异的狗狗,围绕在主人公Jerry身边,点出了他们的亲密关系和他们共同经历南极大冒险的主题。
文案:主标题副标题并用,特别是副标题,最惊险的冰天雪地,最动人的绝境求生,零下50度的险恶环境,八只义犬能否找到回家的路?极大的提升了观众的好奇心,有一种马上买票去观看电影的冲动。
颜色:整张海报采用冷色调白色和蓝色,突出南极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用主人公Jerry的红色衣服,画龙点睛的点出了主题,像火焰像一束光引领雪橇犬们绝境求生。
我认为这是一张特别成功的电影宣传海报,通过背景、图案、文案、颜色的巧妙组合,为观众传递了一种南极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白雪皑皑的极地险恶环境中,人和钟爱的狗狗通过生死挣扎,绝处求生、战胜死亡的惊险厉程。
心理学——弗洛伊德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习惯用内省的方式去分析心理过程,在他之后,人们学习一种称为精神分析的 交谈方式 。
这种交谈方式有几个部分:自由联想,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让人最钦佩的有两点: 1. 他创立了应用心理学的一套词汇与言语系统。
这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他养活了世界上最大批心理专业人士,让他们活得富足与有尊严。
这可以说是他对心理学领域最伟大的两点贡献。
弗洛伊德征服世界曾经有一个艰辛的过程,他的生命的快乐原则与性驱力,以及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曾遭受全世界的唾弃,但最终结果是他赢了。
反对他的人因为要反对他,不得不去研究他的理论,当这些理论成为 反对者 的认知概念时, 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现象就被观察到了,结果反对者成为弗洛伊德理论的捍卫者。
一旦我们真的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可能无法坚持自我的立场。
正如:我们反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从不在这样的情景中生活过。
美国人经常对中国指指点点,也在于他们并不真了解中国。
结论,我们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时候,也许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对方。
不管反对也好,支持也罢,心理学家把20世纪看成是弗洛伊德的世纪。
因为他与他的理论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养育孩子的方式。
在20世纪, 精神分析技术 渗入到每一个学科与研究领域,渗入到艺术,创造,文艺评论,社会学,如果你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你几乎找不到工作。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
超我 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
本我 是人的各种欲望, 自我 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
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
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 即有意识的层面 ;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 ,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一: 《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
《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
《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
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文集(05)》 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
《性学三论》(1905)包括“
性变态”
“
幼儿性欲”
和“
青春期的变化”
三部分。
《儿童性理论》(1908)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文明的”
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908)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
《爱情心理学》(1910~1918)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
心理性阳痿”
以及女性的“
贞洁”
。
《论自恋:导论》(1914)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
《本能及其变化》(1915)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
《压抑》(1915)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
《力比多类型》(1931)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释梦(上下)弗洛伊德文集(03-04)》 《释梦》分上、下两册,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
《释梦》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
改变世界历史面貌”
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二: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文集(02)》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
《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文集(12)》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四部分内容。
《一个幻觉的未来》出版于1927年,主要讲了两个问题:文明的内涵及其同本能的关系;
宗教的本质、演化及其作用。
《文明及其缺憾》出版于1930年,书中从文明发展与人性的本能之间的联系和对抗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对文明社会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弊端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
《为什么有战争?》是1932年9月弗洛伊德就战争问题答复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他依据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弗洛伊德自传》1925年面世,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卷还附录了《目录》《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英汉人名对照表》《英汉专业术语对照表》等。
《达·
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文集(10)》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
《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
《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
《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
《达·
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
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
《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