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一生
宋庆龄晚年面临宋家、养女、政界三难,死后病例本打破再婚谣言。
宋庆龄的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有不同的看法,但仅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说,是悲凉的一生,早早地失去了爱人,又没有亲人的陪伴,无儿无女的走完了一生。
宋庆龄的故事有哪些?
1,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
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 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
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麽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
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麽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麽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
”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麽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
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麽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接着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
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麽急事吧!”“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2,1908年,宋庆龄15岁。
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
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
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
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3,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
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
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
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
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
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
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
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
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
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
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
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
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
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
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
4,宋庆龄的别墅位于庐山牯岭东谷的苍松翠柏之中,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为二层石木结构的美式建筑。
1953年8月中旬的一天,宋庆龄特地去看自己的庐山别墅旧居河西路51A号私墅。
她看到十几年过去了,旧居被这里的工作人员整修得很好。
于是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完好啊。
”随即,宋庆龄客气、谦逊地对管理局的领导和工人师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接着,宋庆龄深思熟虑地又对庐山管理局党 委书记沈坚说:“我决定将这栋小楼交 给国家,由管理局统一管理,为来庐山休养的英模提供方便。
我个人不再需要它了。
”第二天上午,宋庆龄指派秘书前往管理局房管科上缴了别墅的房产证明。
又叫秘书向管理局补缴了从1949年至1953年的房地产税,并补发了看房工人的工资。
秘书还代表宋庆龄表达了请庐山收回别墅服务于人民的心愿。
1980年8月的一天,宋庆龄收到庐山管理局的一封信。
信上请求她允许他们将其房产拆除,他们想要另盖别墅。
宋庆龄很快让她的办公室写了回信。
信中表示这房子解放后就交 给人民政府了。
对于房子的维修或是改造,一切由当地政府决定。
5,1915年10月,宋庆龄从东京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她的父母不仅反对她和孙中山结合,甚至把她软禁在家中,还为她匆忙地另择门婿。
宋庆龄感到十分惆怅,她整天沉默寡言,或在自己的房间里闷坐,或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一天傍晚,宋庆龄趁着身边无人,赶紧开始收拾衣服,准备去东京找孙中山。
忽然,窗外响起了脚步声,她抬起头来,看见了母亲的身影。
这些天来,宋庆龄的母亲变得非常忧郁,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宋庆龄深爱自己的母亲,而在母亲倪桂珍的心目中,宋庆龄是最受家人喜爱、最稳重、最聪明的孩子。
多年后,宋庆龄对友人说:“我当时的确曾一度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
毕竟,父母养活了我,付出了辛劳,如果我离他们而去,会使他们失望和痛苦。
但是我十分崇敬孙中山,非常想和他一起去探索救国富民之路,这恰似一团 火在自己心中燃烧着,无论怎样也无法扑灭。
”宋庆龄望着母亲的身影,心里纠结着,犹豫着,难道就这样离开善良的母亲远走高飞?她抱着正在收拾的衣服,泪水噗噗地往下掉。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为了和孙中山一起开创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宋庆龄含着泪水作出了决定。
那天晚上,她在女佣的帮助下跳窗逃了出去。
之后,她乘坐海轮离开上海,向日本奔去。
宋庆龄的小故事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 *** 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
“我不能去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继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
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
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
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1908年 宋庆龄15岁。
这一年 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 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她学习非常勤奋 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 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 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 她认真地收集资料 认真地思索 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 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 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 那些所谓文明古国 譬如亚洲的中国 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
在我们这里。
” 这时 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缩双眉 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 宋庆龄就站了起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 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 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没有被淘汰 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 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
总会有一天 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 勤劳的人民 悠久的历史 富饶的物产 有无数革命志士 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 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 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 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 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
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
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
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为了中国,你先走。
”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
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
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
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
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
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
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
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
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
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
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
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这是宋庆龄长成后首次会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
宋庆龄见到孙中山,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
1914年9月宋霭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宋庆龄在9月16日见到孙中山以后的半个月内,会晤孙中山达七次之多。
她帮助孙中山所做的工作,完全是争取平民的自由和幸福,她充分了解孙中山内心所怀的热忱。
宋庆龄凝视着孙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晓得,你愿不愿和我永远在一起?我知道你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 *** 。
……记得我小时候听你讲过:‘要是我不为一件伟大的事业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
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同意,但是找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于是被父亲软禁在家。
好在看管宋庆龄的女仆心疼她,趁买菜的机会秘密给孙中山发了一封信,孙中山才得知宋庆龄被软禁的情况,派朱卓文到上海营救宋庆龄。
宋庆龄给父母写好了留言条。
去了东京。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逃到日本的第二天,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在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签订了婚姻誓约书。
虽然说宋庆龄与孙中山年龄上相差的比较大,但是最终两人确实经过重重考验,最后在一起了。
两人算是成为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算是政治和爱情的结合,尤其是宋庆龄对于孙中山的那份深情与崇拜! 宋庆龄不单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还是一位令丈夫尊敬喜爱的妻子。
在政治中,宋庆龄勇于创新,源源不断的接受着新的事物,却也不会排斥传统;
尽管在外表上宋庆龄温婉可人,可却心性坚韧的追随者自己的丈夫努力完成着革命。
而在生活中,宋庆龄却摇身一变。
变成了如她的长相一般的温婉可人,对自己的丈夫尊敬、细心、温柔,变成了一位完美的妻子的角色。
一个可以把工作与生活中完全分开,分别扮演者不同性格,不同角色的宋庆龄无疑是优秀的。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宋庆龄 。
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
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
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
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
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
”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
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