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故事(中国的小故事简短)
有趣的中国历史小故事?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掌管财政的司农为了增加财政税收,决定把全国各地的庙宇、祠堂承包给当地官府,官府租赁给百姓,摆摊设点,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能丰富我们的视野与见闻,能增长我们的知识。
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被人广为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趣味。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收获。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1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状元。
清朝咸丰年间,胶州城出了个妙手回春的神医,不但轰动了胶州湾,还轰动了京城,轰动了皇宫。
这神医姓匡,名懋忠,字砚农。
是个囊过萤、映过雪的读书童子。
见乡里邻舍不少穷人得病,缺医少药,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学了医。
白天,他跟李时珍学样,攀悬崖,挂峭壁,尝草根,采草药,吃尽了百般苦。
夜间,他把一口大缸灌满清水,放在院里,映着天上水中两轮明月光,读《本草钢目》读到公鸡啼鸣,不怕口渴嗓子乾。
他边学边行医看病,边行医看病边学,几年工夫,便医术大进,成了道传路颂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
耳听一片赞扬声,他并没飘飘然忘乎所以,而是忧心忡忡,常为碰上疑难病症,束手无策,不能帮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
他听说京城是藏龙卧虎之地,高明医家甚多,便起了寻师访友之念,想多学点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书,他便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投奔了去。
刚落脚,还没来得及外出寻师访友,切磋医术。
恰逢他哥教的一个读书童子的妈妈,得了个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懒得梳,懒得洗,成天背着铺炕,一味贪睡。
请过三个医生,求过三个神婆,不但没见强,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
病急乱投医,那家听说匡先生从山东来了个兄弟懂医道,就登门把他请了去。
他只望了望病人的气色,号了号脉,啥也没问,就抓起毛笔,刷刷开出个药方。
只一付药,就把那麻缠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着丝头给抽走了。
你道那读书童子的妈妈是谁?原来是个经常进出皇宫的巧手女裁缝。
她病好之后,吃得红润润,穿得光鲜鲜,细梳洗,巧打扮,象风摆柳似地飘进了皇宫,舌头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医夸了个神乎其神。
无巧不成书,正逢上咸丰帝宠爱的.懿贵妃(就是后来统治咱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得了个疑难病症,卧床不起。
头一位太医进鹿茸,二一位太医进七叶老山参,三一位太医进灵丹,四一位太医进仙药,可惜都不对症,把懿贵妃医得病体恹恹,一天重似一天。
咸丰是个贪图享乐的甩手皇帝,眼瞅着个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帮手用不上,急得团团转,抓耳挠腮,大骂太医无能,净是些混皇俸的吃货。
恰在这时,进来个贴身太监向他献殷勤,说是从山东胶州民间来了个匡神医,善治疑难病症,如扁鹊重生,华陀再世,何不叫进给贵妃娘娘诊诊玉体。
咸丰虽不大信,还是点头应允了。
匡懋忠应召进宫,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要隔着珠帘,望望贵妃娘娘的气色,一是要隔着珠帘,亲手给贵妃娘娘号号脉。
咸丰帝闻奏心头不悦,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应了。
嘴上没说心里话,好你个胆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爱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
若没真本事,治不好朕爱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这胆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绑出午门,开刀问斩。
匡懋忠隔着珠帘望了望懿贵妃的气色,伸出三指号了号脉,微微一笑,说:“贵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
吃点安胎保胎药,就万安了。
” 不久,懿贵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时,抱坐在龙廷宝座上的那个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医道神奇,得到咸丰帝的赏识,赐给他一个五品文职官衔。
后来,他不忘初衷,在京寻师访友,学到不少秘方验方,便上书苦苦辞去官职,又回到了民间,行医散药,治病救人,给乡里乡亲免了不少灾,造了不少福,匡神医的名声如雷贯耳,越传越响,越传越远。
有趣的历史小故事2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英国有一个青年,名叫艾萨克牛顿,他是研究物理的。
牛顿非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一些很平常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有一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
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牛顿就想到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吸引力大,我们生活的地球比地球上的万物都大得多、重得多,所以向上抛的所有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
牛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现象。
在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星球,比如太阳、月亮、火星、木星,它们也都是通过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所以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又是这种引力把它们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才使得它们虽然在同一天空下运动,却不会发生碰撞。
小小的苹果给了牛顿这样大的启示。
其实同样的现象在别人的眼里早已司空见惯,不当作一回事,而牛顿却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点评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被苹果砸了一下,有可能的反应是把苹果吃掉或者扔得远远的。
可是小小的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却给了牛顿如此大的启示。
小朋友们,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动脑思考问题,就有可能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奥秘。
中国经典儿童故事
1、乌鸦与孔雀很久以前,乌鸦是鸟类中最美丽的鸟,孔雀却是鸟类中最丑陋的鸟。
但孔雀比乌鸦聪明能干,乌鸦却比孔雀懒惰、笨拙、自私,不管别人家出了什么困难,乌鸦从来不闻不问。
有一天,河马伯伯不小心掉到一个大圆坑里,拼命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孔雀看见了,急忙赶到乌鸦家找乌鸦:“乌鸦姐姐,河马伯伯不小心掉到一个大圆坑里了,我们快点去救他吧。
”乌鸦抖了抖她美丽的翅膀,说:“我没空,再说救他,岂不把我美丽的羽毛弄脏了。
”孔雀只好一个人急匆匆地赶去,她想方设法,使劲力气,终于把河马伯伯救上岸了,河马伯伯非常感谢她,称赞她说:“孔雀小姐,你真聪明、善良,谢谢你!”孔雀说:“这有什么好谢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孔雀和乌鸦的一举一动,被神仙看到了,神仙认为美丽的羽毛应该属于善良又热心助人的孔雀,于是就把乌鸦那美丽的羽毛拔给了孔雀。
从此,孔雀成了鸟类中最美丽的鸟,而乌鸦成了一身漆黑的鸟。
2、大灰狼和小绵羊在一片茂盛的森林里,住着七只大灰狼和七只小绵羊,还有许多小动物们。
一天,小绵羊们去河滨喝水,正好碰上大灰狼们,大灰狼们直流口水,小绵羊们吓得撒腿就跑,大灰狼们想吃羊肉,所以他们边追边喊:我们没有歹意,仅仅想去你们家做客!小绵羊们半信半疑地停了下来,问:你们真的要去我们家吗?大灰狼说:“真的。
”小绵羊们一同说:“那你们必须容许我们两个要求,榜首:把你们的牙磨平;
第二:把你们的指甲全剪光,你们容许吗?”大灰狼们说:“行,我们容许,但是这里没有剪刀和磨牙的东西,这两件事我们回家去干。
”他们约好五天后见,大灰狼们都很着急,狼老迈说:我们把假牙套磨平,漏的当地用白布补一下,再洒些血粉就行了。
他们照狼老迈说的做,立刻就弄好了。
狼老二说我们穿双袜子就看不出指甲了,大灰狼们逐个预备好了。
羊羔们也在着急地预备,他们预备了很多酒菜,一起也预备了八个暗器。
五天过去了,大灰狼们来到了小绵羊的家里,它们看到了丰富的酒菜,不由分说,立刻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但是他们说还饿,所以打开血盆大口扑向七只羊羔。
羊羔们不慌不忙地打开了机关遥控器,登时屋子里传来了一阵阵鬼哭狼嚎声,大灰狼们被机关打死了。
聪明的小绵羊们转危为安,为森林除害,受到了许多动物的称誉!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
/
pan.baidu.com/
s/
1vU2U4AKs5zO00-UT98SPAQ?pwd=bbm9 提取码: bbm9。
儿童故事有哪些
举例如下:1、爱笑的小花。
2、老爷爷的帽子。
这是一篇社会性教育童话故事,适用于中班年龄的孩子。
《老爷爷的帽子》这则童话以"
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
这一主题,将我们还入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
3、想飞的小象。
4、小猪和靴子。
5、胆小先生。
6、乌鸦和选美。
历史小故事了50字
1.匡衡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不过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2.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
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3.孙敬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5.卓别林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
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历史故事50字
商鞅: 商鞅,卫国人,又名卫鞅,原名公孙鞅,原是卫侯庶子一支的后代,平素喜欢刑名之学,因见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来到魏国,投奔魏国相国田文。
不巧,田文已经去世,公孙痤接任了相国。
于是,卫鞅只好委身在公孙痤门下。
公孙痤知道卫鞅是个贤才,就推荐他当了中庶子,每有大事,必定与他一起谋划、商量。
卫鞅的计策没有不成功的。
公孙痤非常爱惜这个人才,想把他推荐到更高的职位,但还没有来得及,公孙痤就一病不起。
魏惠王亲自前往看望公孙痤,见公孙痤病情严重,奄奄一息,就垂着泪,问:“先生,您如今有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寡人将把国家托付给何人?”。
公孙痤说:“中庶子卫鞅,虽然年轻,实在是当世的奇才。
你把国家交给他治理,胜过我十倍!”惠王不吱声。
公孙痤又说:“您如果不用卫鞅,一定要把他杀掉,不要让他离开国境,以免被其他国家用了,成为魏国的敌人。
”惠王说:“行!”离开公孙痤家,上了车,惠王叹了一口气,说:“公叔真是病的不轻,让我把国家托付给卫鞅,又说‘不用就杀了他!’卫鞅有什么本事?这岂不是糊涂话吗?“惠王离开后,公孙痤召卫鞅到床头,对他说:“我刚才对于国君是这样说的。
想让国君任用你,国君不同意。
我又说,如不用就杀了你。
国君说行。
我一向是先君后臣,所以先对国君说,然后再告诉你。
你必须赶快走,否则将大祸临头!”卫鞅说:“国君既然不能用相国之言用臣,又怎么能用相国之言而杀臣呢?”。
卫鞅并没有离开卫国。
大夫公子昂和卫鞅关系好。
公子昂也向惠王推荐卫鞅,惠王始终不用。
秦宫论道闻听秦孝公下令求贤,卫鞅于是离开魏国来到秦国,求见孝公的宠臣景监。
景监和卫鞅探讨国家大事,发现他是个人才,就向秦孝公举荐。
孝公召见,问卫鞅治国之道。
卫鞅对以伏羲、神农氏、尧、舜,话还没有说完,孝公就睡着了。
第二天,景监见了秦孝公,孝公责备他说:“你的门客是个佞人。
他的话迂阔无用。
你为什么推荐他?”景监退朝后对卫鞅说:“我让你面见君主,想让君主重用你。
你为什么用迂阔之谈亵渎君主的听觉?”卫鞅说:“我希望君主行帝王之道,君主没有悟出来。
愿再见君主一面,谈一次。
”景监说:“君主心里不痛快,非等五天以后不能说。
”过了五天,景监又跟孝公说:“我的门客,话还没有说完,希望您能再见他一面,望您答应。
”孝公再次召见卫鞅,卫鞅详细陈述了夏禹画土定赋,以及商汤武庚顺天应人的历史。
孝公说:“您确实博闻强记,然而古今情况不一样,你所说的还是没有用。
”于是挥手让卫鞅退下。
景监早在门外等候,见卫鞅从宫中出来,迎上前问道:“今天谈的怎么样?”卫鞅说:“我给君主谈王道,还不满君主的意。
”景监不高兴地说:“人主任用人才就像猎人制造猎具,一天到晚指望着能打到猎物。
怎么能舍去眼前的礼仪而效法远古的帝王呢?先生算了吧!”卫鞅说:“我原来没有体察出君主的意图,恐怕他志向高远,而我故意用那些话试探他。
现在我知道怎么办了。
如若再让我见君主一面,不愁不被任用。
”景监说:“先生两番觐见,两次让君主不高兴。
我还敢饶舌让君主发火吗?”第二天景监入朝谢罪,不敢再说卫鞅的事。
景监回到府上,卫鞅问:“您又向君主提我了吗?”景监说:“没有。
”卫鞅说:“可惜呀!君主下求贤令,而不能任用,卫鞅将离开了。
”景监说:“先生,上哪里去?”卫鞅说:“还有六个国的国君,难道就没有比秦君更好贤才的吗?即使没有,难道没有想方设法超过您的吗?卫鞅将求他们去。
”景监说:“先生,您不要着急。
再等五天,我跟君主说。
”又过了五天,景监进宫陪伴孝公。
孝公正在饮酒,忽然看见飞鸿,停杯叹息。
景监上前说道:“君主为何看见飞鸿而叹息?”孝公说:“过去齐桓公说:‘我得到仲父,就象飞鸿有了羽翼’,寡人下令求贤已经好几个月了,还没有一个奇才来,就象鸿雁,徒有冲天之志,而没有羽翼之资,所以叹息。
”景监说:“臣的门客卫鞅,自言有帝、王、伯三术。
过去说帝王之事,您认为迂远难用,现在还有‘伯术’呈献给您,希望您拿出一点点时间,让他把话说完。
”孝公听说有“伯术”,让景监马上把卫鞅找来。
卫鞅来到,孝公问:“听说您有伯道,为什么不早赐教给寡人?”卫鞅说:“臣不是不想说,但是伯术与帝王之术不一样。
帝王之道在于顺民情,而伯之道在于逆民情。
”孝公勃然大怒,手按宝剑,脸色大变,说:“伯道难道一定要逆人情吗?”卫鞅说:“琴瑟声音不和谐,一定要改弦更张。
政治不改革,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小民安于目前现状,不顾长远利益,可以共享成功之乐,难以共谋事业开端。
比如仲父相齐,改革内政和军法,把国家划分为二十五个乡,使各地的民众各守其业,使齐国旧制彻底变革。
这难道是小民所乐于支持的吗?等到国家内部安定团结、外敌威服,君主有明君之名,百姓享受改革的好处,然后才知道仲父是天下的奇才。
”孝公说:“您确实有仲父那两下子,寡人怎敢不把国家交给您,听您的。
但不知您的本事在何处?”卫鞅说:“过不富不可以用兵;
兵不强,不可以摧敌,要想国家富强最好是大力发展农业。
想要兵强不如鼓励参战。
用重赏诱导,而后民众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用重罚威胁他们,而后民众知道害怕什么。
赏罚必须有信,政令才能够实行,而国家就不可能不富强。
”孝公说:“好!这种政策,寡人能够实行。
”曹操: 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煮酒论英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
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还有割须弃袍,鸡肋等好多故事。
墨子: 当时,一个著名的工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称为云梯的新式兵器,这种武器又高又大,用于攻打敌国的墙门,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性武器。
云梯造成 后,楚国就准备攻打宋国了,以便检验这种新式武器的效用。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拜见了公输般,希望能够阻止这场战争。
墨子见到公输般后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你的力量杀死他” 。
公输般不知是计,听了很不高兴,也没有任何表示。
墨子接着说:“我可以给 你很多钱,作为你杀人的报酬。
”公输般回答说:“我讲道义,不会因为报酬去 杀人。
”墨子说:“楚国是大国,人口不多而土地辽阔,可是它却准备攻打弱小 的宋国,这是非正义战争,你口头上说不杀人,可是一旦发生战争,有多少无辜 的平民会因为你的新式武器而死去,这跟你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呢?” 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推诿说攻打宋国的计划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输般去见楚国国王。
见了楚国国王,墨子并没有先说战争。
他对国王说:“我想请教大王一个问题。
”楚王问他是什么问题。
墨子说:“现在有人放着自己漂亮的车子不要,却想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的漂亮华贵衣服不要,却想偷邻居的旧衣服,这是怎样一种人啊?”楚王不知是计,马上说:“这人有偷窃的毛病。
” 墨子抓子时机,马上说:“楚国有广阔的土地,而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这就如同一辆漂亮的车与一辆破车的对比;
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物产贫乏, 这如同漂亮衣服和旧衣服的对比,所以我认为楚国攻打宋国,跟那个犯了偷窃病 的人正是一类人。
” 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般已经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一定要攻打宋国的。
” 墨子不慌不忙地说:“云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厉害,不信我可以与公输般模拟作战。
”楚王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道具,包括城墙,守城的器械,云梯及其它攻 城的兵器。
公输般模拟攻打宋国的城墙,结果任由他多次改变攻城的战术,都被墨子抵挡住了,公输般攻城的器械用完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余。
公输般不甘心失败,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你,我不说。
”墨子也 说:“我也知道如何对付你,我也不说。
”楚王问墨子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般的意图,不过是杀了我。
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来防守楚国的攻打了。
可是,我已经把我的方法教给了我 的徒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攻入宋国的城门。
” 楚王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地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这样,墨子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解除了宋国的一场灾难。
孟子:魏惠王见孟子不许讲利,就发牢骚说:“好!那就讲义吧。
我治国,也算讲义的啊!我黄河以南发生饥荒(L形黄河横部分以南,河南省),就把灾民移于黄河以东(L形的竖部分以东,山西省)。
我这不是义吗?当黄河以东发生饥荒,我也是如此,我调剂粮食,迁移灾民。
我看邻国的政治,还不如我呢。
可是我的人口也不加增,邻国的也不见减少。
” “您这就叫五十步笑百步啊。
您和您的邻国都不怎么样?关键仕你没有仁政。
仁人无敌于天下啊。
” 魏惠王来精神了:“请先生教诲。
” “仁政就是以仁的感召力和德行来征服人,使万民心悦诚服,诸侯相举来朝。
”(也不知真的假的)。
孟子所谓的仁政,实际非常有害。
曾经有一个卖卦的人深刻论证过这一点。
这人给魏惠王算挂。
魏惠王说:“你算算,我这人怎么样?”“大王非常之仁啊!”魏惠王大喜:“那我功业将有多大啊?给我再算算。
”“功业吗,只能亡国。
”“为什么?”魏惠王大惊。
“人一旦仁慈,就不忍诛杀,于是饶恕那些有过错的人。
仁者慷慨大方,导致您赏赐那些没有功劳的人,比如亲戚一族,任人唯亲。
有过错的人不惩罚,不该奖励的去奖励,能不亡国吗?”算卦的说完,魏惠王吓了一身冷汗。
仁政却可以亡国?是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魏惠王在众鳄鱼之中,是最仁厚的了,但也属他被欺负得厉害,土地越来越小,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失去战国首强地位。
不是说仁者无敌吗,怎么会落成这样?呵呵,谁让你最仁、最软弱了! 孟子却还在这里教他学仁。
“不杀人者就能统一天下。
”他在回答魏惠王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候大言道,“您尽管施仁政于民,减少刑罚,减少征税,尽量把庄稼耕得深一些(孟子一急,连“深耕”都给憋出来了,真有他的。
人家问你怎么治国,你深耕干吗?),再让老百姓尊重亲爹和大哥,温顺孝悌(念替)。
差不多就这样吧,您就统一天下了。
”东一榔头,西一梆子,孟子回答得一点系统没有。
这些放空炮的、迂阔的大话,比起法家商鞅的那一套治国体系,显得太苍白了。
魏惠王听了半天孟子的话,觉得很无奈。
孟子讨不到好处,气得没法,又混了一年,魏惠王死了,儿子魏襄王也没有用他的意思。
孟子气得骂魏襄王道:“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
”好像土豹子。
骂完,孟子卷好行李和简历,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
孟子听说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是个读书人吃白饭的好地方,于是就离开刚刚碰壁的魏国,前往齐国找工作。
此时齐宣王(是大鳄鱼齐威王的儿子)继位不久,增修了老爹留下的临淄稷门外的稷下学宫。
著名学者如邹衍、淳于髡(念昆)、田骈、接子、慎到、怀渊等七十六人,都被齐宣王安排在这里不用干活,只做高谈阔论,每天都是王霸义利、天人善恶之类的,还赐给高宅大第,住宽敞的校舍,坐华丽的校车,享受上大夫工资待遇。
名闻天下之学者,聚集这里的达数百千人之多。
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了。
除了孔、墨两大显学,一家之中又细分多派,儒分为八,墨离为三,此外还有道、法、阴阳、名辩诸家,以及农家、杂家、兵家、纵横家,蔚然如雨后蛙噪,成为先秦诸子们的欢乐谷。
另外还有小说家(哈哈,但不是王朔。
小说家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小说家言者流)。
如今山东淄博郊外还有稷下学宫遗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