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经典语录(佛曰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2023-06-25
35 阅读

"佛曰"的经典语录

佛曰的经典语句

佛教经典语录

佛教经典语录如下:1、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

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

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

知如是,为世尊。

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

知如是,为世尊。

2、菩提自性生诸万法,行深般若见诸实相。

平等十方无所不至,入尘不染,出尘不失。

生灭得失在沿途,归得宝所皆空寂。

3、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

禅教妙义,彻底显现。

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5、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

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

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

6、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
生欢悦已,便生于喜;
生于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自觉乐;
身觉乐已,便得一心。

7、一切处所。

一切时中。

念念不愚。

常行智慧。

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

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9、佛学经典语录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10、见性学道难。

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

善解方便难。

佛家经典语录

   佛家经典语录      1、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

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2、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

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4、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5、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6、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7、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

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

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9、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

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10、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1、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

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12、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13、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14、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15、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6、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1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

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18、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

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9、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20、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

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

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21、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22、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3、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24、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

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25、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26、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27、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28、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29、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30、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1、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2、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3、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

你自己就是佛。

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34、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36、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37、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8、一切随缘就叫解脱。

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

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40、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41、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42、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43、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

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4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45、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6、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

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7、欲望越高,失望越大。

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48、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49、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

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

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

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50、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51、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52、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53、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54、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55、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

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

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56、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57、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

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

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58、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59、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

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

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

什么病都能好。

     60、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

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

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61、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6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63、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64、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

()不观心、观相。

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5、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

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66、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67、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68、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9、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0、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71、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

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2、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73、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4、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75、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76、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77、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78、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79、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

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8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81、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2、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3、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4、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85、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6、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87、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88、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89、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90、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1、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2、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93、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94、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5、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96、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97、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9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99、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100、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101、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
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
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
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102、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03、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04、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105、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10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07、现代人中,学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学的人少。

     108、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109、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

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110、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111、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112、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113、遇到违缘障碍,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114、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115、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116、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117、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118、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119、有缘躲不开,无缘遇不到,珍惜缘份吧!      120、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121、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能念父母的过错?      122、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123、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124、修行修什么?修心,念佛念什么?念心。

     125、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126、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127、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128、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是属于上师三宝的,属于众生的,是普渡众生的工具,是用来成办众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129、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130、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31、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132、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133、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134、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135、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136、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137、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138、佛法就是如意宝,有佛法才有光明,有佛法才有一切。

     139、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140、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141、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142、众生快乐,你才会快乐、心胸打开、你才能解脱。

     143、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44、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145、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      146、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147、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148、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149、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150、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
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

佛教经典语录

佛教经典语录如下:1、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

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

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

知如是,为世尊。

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

知如是,为世尊。

2、菩提自性生诸万法,行深般若见诸实相。

平等十方无所不至,入尘不染,出尘不失。

生灭得失在沿途,归得宝所皆空寂。

3、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

禅教妙义,彻底显现。

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5、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

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

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

6、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
生欢悦已,便生于喜;
生于喜已,便止息身;
止息身已,便自觉乐;
身觉乐已,便得一心。

7、一切处所。

一切时中。

念念不愚。

常行智慧。

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

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
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9、佛学经典语录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10、见性学道难。

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

善解方便难。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下面一起来阅读欣赏佛学66句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佛学66句经典语录 0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02、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03、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0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05、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06、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0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0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09、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12、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3、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5、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6、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

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7、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8、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9、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0、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1、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2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23、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4、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25、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

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26、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7、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2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30、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32、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4、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8、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2、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4、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

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45、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46、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50、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

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51、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52、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

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5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54、万物本空的理念,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5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6、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57、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58、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9、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60、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1、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2、佛教信仰的目标是涅?,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

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63、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64、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65、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66、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