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典范人物,爱情典范人物中国

2023-06-25
49 阅读

历史名人的爱情故事

  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是那动人的歌谣,也是那精彩的打斗,当然也还有那古代名人的 爱情 故事 。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历史名人的爱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名人的爱情故事篇一   吴文藻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冰心(谢婉莹)是我国“
五四”
以来的著名女作家,他们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6年的恩爱夫妻。

冰心同志在80高龄的时候曾风趣地讲述与吴文藻的恋爱经过。

  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

1923年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上,冰心代同学找弟弟找错了,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样遇到了吴文藻。

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与冰心于北大临湖轩举行了婚礼,来宾只有两校同事、同学,待客之物一共只花了34元。

  “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的一句 名言 ,也验证着她与吴文藻五十六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情缘。

死后两人骨灰合葬,他们美满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历史名人的爱情故事篇二   杨绛在东吴大学上学时,当时流传,追求杨绛的男同学有孔门弟子“
七十二人”
之多。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胡河清曾赞叹:“
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

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
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
琴瑟和弦,鸾凤和鸣”
的围城生活。

  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平日里“
拙手笨脚”
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

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

吃着夫君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
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听到爱妻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历史名人的爱情故事篇三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也是梁启超最喜爱的儿子。

由于当时政治的原因,梁思成出生在东京,清朝垮台后才随家回到中国。

林微因的父亲是当时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探索者林长民,林微因聪慧可人,深受林长民喜爱,也受过非正规但是良好的 教育 。

正是由于两家显赫的地位,当然也出于梁启超对微因的喜爱,两家的父母便早早地为他们结了亲。

然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个人彼此的欣赏和深爱。

  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

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望一个安稳的家。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都和这位大才女有着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

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

纵使外界对于林徽因有多少种解读,她临终前交待刻在她墓碑上的,是建筑学家林徽因。

当梁思成问林徽因“
为什么是我”
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
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名人爱情故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

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

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

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

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
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15R,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口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

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

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给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

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

此后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燕妮举行了婚礼。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

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

他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

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

……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

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

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

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兰个小时以上的。

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

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
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

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

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

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

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白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

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

眼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不少由她代办。

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帕,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

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

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

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

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

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象是即将永别的人。

”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

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

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

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

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经典情书--马克思致燕妮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

我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

但对我却极有用.....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

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若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

热情也是如此。

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

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

深挚的热情同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

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

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

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

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

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注:卡尔.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早已脍炙人口。

这位写过《资本论》并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人也会写出如此缠绵。

热烈而细腻的情书。

经常在外奔波、流亡不能厮守在妻子身边的马克思总是再忙也忘不了用他的生花妙笔向燕妮表达他的爱情,这封情书是马克思在英国曼彻斯特与恩格斯一同工作时写给燕妮的。

文章引用自:。

薛平贵这样的男人,也注定很难成为好丈夫,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爱情永远排在后位。

就算薛平贵不是渣男,可他与王宝钏的爱情,无论如何也够不上“典范”二字。

生死未卜之时,毅然等待他18年 薛仁贵是一个穷小子,家里条件...。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