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语录语文(庄子语录经典语录)
《庄子二则》如何翻译?
一、《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译文如下: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二、《庄子二则》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译文如下: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二则》原文如下:一、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庄子二则翻译
一、《庄子二则》翻译如下:1. 北冥有鱼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
》
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chóu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chóu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相关延展1.《庄子二则》,表现了庄子智辩,重观赏。
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2.简介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
南华真人"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
编辑于 2020-09-20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2个回答鬼谷子课程_零基础入学_免费试听值得一看的鬼谷子相关信息推荐鬼谷子课程_鬼谷子课程 一家将鬼谷子智慧运用于企业经营之道独到的大成智慧,现场感受鬼谷子思想魅力ad.xrkjbj.cn广告泰安 语文复习,好老师1对1教出好成绩.0元试听值得一看的语文相关信息推荐语文复习,掌门1对1拥有超万人教研团队,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语文复习,小初高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成绩。
m.zhangmen.com广告庄子二则翻译专家1对1在线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6条评论热心网友2我书上的是鲦,🤨
?查看全部6条评论评论详情—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翻译笔-「京东」数码,让学习更easy!翻译笔,「京东电子教育」保护视力,趣味学习,全面解析,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广告2021-04-20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3赞·1播放翻译初二下学期庄子二则的课文一、《惠子相梁》翻译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前往去见他。
有的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的位置的。
”于是惠子感到惊恐,在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这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在这是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鶵飞过,抬头看着他说:‘吓(发怒的声音)’现在你想用你魏国的宰相之位来吓我吗?”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游出水面悠然自得,这是鱼的乐趣。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乐趣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乐趣还来问我,我是在桥上看到的。
”146赞·3,956浏览2018-07-21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原文247赞·24,310浏览2020-01-18庄子二则原文拼音?庄子二则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译文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 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26赞·1,663浏览2020-02-05《北冥有鱼》全文翻译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就没有力量浮载大船。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
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
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
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
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
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
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
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
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小编补充: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
五石之瓠课文讲解?
文章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引出论题:如何对待“大葫芦”。
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
庄子不认同,于是就讲了“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回应这个问题。
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庄子以之比宋人,批评惠子认识固陋。
惠子和宋人都是受到自己眼光的限制,不能充分认识事物的价值,这两个故事相通的道理是: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才能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价值。
不过,我们还需注意,吴王之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用它来带兵打仗,最后获得裂地封赏,并没有摆脱对事物的功利价值的依赖。
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的认识,显然和吴王之客是有高下境界之分的。
在《五石之瓠》这则寓言中,庄子运用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方法 论,通过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哲学思想。
庄子《尊生》全文+翻译
【原文】 楚昭王失国(1),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2)。
昭王反国(3),将赏从者,及屠羊说(4)。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
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
臣之爵禄己复矣(5),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6)!”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7);
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8)。
”王曰:“见之(9)!”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10)。
吴军入郢(11),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12)。
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 王谓司马子綦曰(13):“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14),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15)。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16);
万钟之禄(17),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
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
”遂不受也。
【译文】 楚昭王丧失了国土,屠羊说跟随他在外逃亡。
昭王返回楚国,打算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赏赐到屠羊说,屠羊说说:“当年大王丧失了国土,我也失去了屠宰羊牲的职业;
大王返归楚国,我也就得以重操旧业。
我从业的报酬已经得到恢复,又何必赏赐什么!”昭王说:“强令接受奖赏!”屠羊说说:“大王失去楚国,不是为臣的过失,所以我不愿坐以待毙伏法受诛;
大王返归楚国,也不是为臣的功劳,所以我也不该接受赏赐。
”楚昭王说:“那么我就接见他!”屠羊说又说:“按照楚国的法令,必定有大功的人重赏后方才能够得到接见的礼遇,现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使国家得到保全而勇力又不足以使敌寇受到歼灭。
吴军攻入郢都,我畏惧危难而躲避敌寇,并不是有心追随大王在外逃亡。
如今大王意欲弃置法令和制度来接见我,这不是我所希望传闻天下的办法。
” 楚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身处卑贱而陈述的道理却很深刻,你还是替我用三卿之位来延请他。
”屠羊说知道后说:“三卿的高位,我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作坊实在是高贵得多;
优厚的俸禄,我也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报酬实在是丰厚得多;
然而,怎么可以贪图高官厚禄而使国君蒙受胡乱施舍的坏名声呢!我不敢接受公卿之位,一心想回到屠宰羊牲的作坊。
”于是拒不接受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