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生平简介(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下面是由语文迷的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王维生平简介,欢迎阅读与借鉴。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
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
事母崔氏以孝闻。
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
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
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服阕,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
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维尤长五言诗。
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
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
”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
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
”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缙自有传。
。
王维的生平经历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太乐(y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承……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王维的生平经历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可以解决您的疑惑。
王维生平简介20字?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长安。
扩展资料: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生平简介100字左右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
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
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扩展资料:个人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王维。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下面是由语文迷的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王维生平简介,欢迎阅读与借鉴。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
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
事母崔氏以孝闻。
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
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
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服阕,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
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
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维尤长五言诗。
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
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
”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
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
”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缙自有传。
。
王维的生平经历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太乐(yu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承……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王维的生平经历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
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
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
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
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
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可以解决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