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少女(世界名画少女肖像画)
求一幅貌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急!!!!
那个要飞的人是男还是女。
如果这“飞”的人是女的话,很有可能是Titian(提香)的Assumption of the Virgin.你去搜一下看是不是。
另外,毕加索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有哪些
1、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地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2、拉斐尔·桑西(Raphael Cenci)(1483—1520)意大利画家。
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
3、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 that Rorty)(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和《末日审判》。
小编补充: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7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参考资料:文艺复兴 (14到17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_。
宗教哲学是什么
宗教哲学的概念如下:宗教哲学,狭义指对基督教神学作者哲学考察和解释的学说;
广义指用哲学观点解释一切宗教的学说。
主要研究宗教的本质和规范,宗教世界观与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宗教语言和宗教的象征意义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后逐渐产生,宗教哲学化标志着各大宗教世俗化逐渐完成。
宗教与哲学区别?
一、意义不同。
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宗教信仰为人生提供慰藉。
宗教信仰具有追求为生活寻找支撑和意义的显着特征。
表征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一种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
二、词源不同宗教:在汉语中,宗、教二词各有其义,本不为一个统一的联缀词。
宗”表示对被神格化和人格化的自然宇宙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
“教”则指教育、育化、启发等,进而侧重于表述对神道、人道、或某一家理论体系的信仰和传播,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religion一词内涵较为接近。
近代中国常将儒家思想和传统称为“圣教”,此“教”的内涵即与西方的religion一词极为相近。
哲学:英语词语Philosophy源于古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ί
α,意思为“爱智慧”,有时也译为“智慧的朋友”,该词由φί
λος
(philos,爱)的派生词φιλεῖ
ν(Philein,去爱)和σοφί
α(Sophia,智慧)组合而成。
一般认为,古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最先在著作中引入“哲学家”和“哲学”这两个术语。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在《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形而上学的中文名称取自《易经·系辞上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
三、内容不同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崇拜行为及礼仪规范(教仪),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
古希腊哲学家经常提出问题,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分别是形而上学、伦理学、知识论。
现代哲学上出现"
不要求精确理由"
之哲学理论,例如"
本质技巧"
(认定本质不可知),这种现象将不可知论(世界上终究有人不能理解的存在)的重要程度提高了。
世界名画有个女人抱这个坛子那个画叫什么名
《陶》,一幅由谢楚余创作的油画,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
但是,它也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不少于一百万次。
谢楚余告诉记者,《陶》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内地的有关画展,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8年11月底,谢老师收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购并充当其形象小姐。
谢楚余一头雾水,他与某口服液一点瓜葛也没有。
怎么回事?12月初,谢楚余向他的朋友、广州画院的画家李醒滔诉说了自己的莫名境遇。
恰好,李醒滔担任即将开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他建议谢楚余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原作,以正视听。
这样,《陶》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同时很快成为会场上的聚焦点。
展会期间,这幅画前围着不少观众,在欣赏和体会艺术的同时,也有一些观众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画前观赏良久,上前问谢楚余是不是参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为她在某口服液的广告里也见到这样一个抱陶少女。
谢楚余听罢,指着画对围上来的观众气愤地说:“我把它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作者。
”当时,某口服液的两位代表也在场,谢楚余转身对他们说:“请你们给大家解释吧!”迫不得已,谢楚余决定状告侵权者,讨回公道。
官司很漫长,足足打了六年多时间,最后以八万元的赔偿告终。
谢楚余没有再上诉。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已耗不起这场艺术战争。
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了。
他几次想回购,收藏者都不愿意。
这一直是谢楚余的遗憾。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人物生平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
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
1991年参加"
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
和"
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
学习。
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
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主要成就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展。
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练的绘画风格。
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
中国油画艺术展"
、"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
中国油画精英邀请展"
等大型画展。
被《美术》、《中国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介绍并有专题报道。
谢楚余的许多作品,画风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
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则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
《南国少女》、《中国少女》(参加过中国油画艺术展,中国美协收藏)、《青山》、《香销轻梦》、《岁月无痕》、《旅人》、静物作品《木板上的拳套》(参加过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等,无不耐人寻味。
《谢楚余油画艺术》被列入“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其精美的设计、印刷得到普遍赞誉。
难以见到油画原作的读者,可从中一睹谢楚余油画艺术代表作品的本来面目。
参考资料来源:-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