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市骨的故事(千金市骨的故事概括)
千金市骨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成语】: 千金市骨 【拼音】: [qiān jīn shì
gǔ] 【解释】: 意为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出处】: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
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
【举例造句】: 公司刚刚发展起来,正式千金市骨的时候。
【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宪宗皇帝非常信佛,有一次他准备把一个寺院里的一块释迦牟尼的遗骨弄到宫里来。
韩愈当时是刑部侍郎,他觉得唐宪宗这样做非常不好,于是他上了《谏迎佛骨表》的'
奏章表示反对。
唐宪宗看了奏章后恼羞成怒气得想置韩愈于死地。
幸好宰相极力说情最后韩愈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
后来唐宪宗对前朝的一些不好的政策进行了改革,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时侯韩愈又写了奏章《潮州刺史谢上表》,恭维宪宗皇帝是个明主,还建议宪宗皇帝到泰山去做封禅大典,以此表明自已认为宪宗皇帝是位杰出帝王的态度。
韩愈在表中还透露出自已很想参加这样千载难逢的封禅典礼的心理,失去这样的机会将会是遗憾终生。
宪宗皇帝认为韩愈是个敢讲敢说的人,后来他又把韩愈调回了京城任吏部侍郎一职。
成语典故千金市骨 成语千金市骨解释
1、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战争不断。
燕国曾被强大的齐国打败。
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复兴燕国。
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谋略的谋士郭隗,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整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夙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说他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
可三年过去了,一匹马都没有买到,国王为此很不高兴。
这时,国王身边有个待臣说他愿意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外寻找千里马。
国王同意了。
于是侍臣带着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寻马。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点儿消息,可等他赶到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
侍臣毫不犹豫地拿出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献给了国王。
国王斥责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马,可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堆千里马的尸骨,这有何用呢?”侍臣不慌不忙地答说:“大王,您买了好几年的千里马都没买到,这并非是世上没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千金买马呀!如今我花掉五两黄金,为您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后,天下人都知您珍爱千里马,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牵来。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了国王那里。
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土,不世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
”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
各诸侯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燕昭王自荐。
燕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2、千金市骨,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
3、寓意:千金市骨这个典故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
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
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
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千金买骨的故事
《千金买骨》的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
国君大怒,侍臣解释道:“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自然就会把千里马送上门来。
”不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千金买骨》的故事古代的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但他寻求了很多年也没有买到千里马。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
”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这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打听到了一匹良马,但是马已经死了。
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
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知了一匹死千里马?”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千金买骨》的启示办任何事情要讲究方法策略。
对待人才,不仅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诚心,要以求贤若渴的心态尊重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
千金买骨是什么故事?千金买骨说明了什么道理?
千金买骨是一则成语故事,也是一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身上的事情。
不过这个买千里马白骨的人并不是燕昭王,而是郭隗给燕昭王讲的一个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郭隗又为什么要向燕昭王讲这样一则故事?千金买骨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则故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译文 古代的国君,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寻求)了很多年也没有得到。
(一个)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
”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
过了多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返回向国君报告。
国君大怒,说:“(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近侍之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到了很多。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招聘人才,不仅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诚心,要拿出实际行动。
郭隗的富有远见令人佩服,他的勇于自荐,自我推销的方式也很有艺术性,值得称颂。
现用来比喻渴望求得贤才。
典故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
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
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
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
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
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
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
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
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
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
。
千金市骨成语故事
千金市骨 【注音】qiān jīn shì gǔ 【出处】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gǔ]皮。
” 【解释】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用法】作宾语;
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近义词】千金买骨 【反义词】怀才不遇、骥伏盐车 【年代】古代 千金市骨的故事 战国时,燕国曾一度被齐国打败。
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收拾残局,招贤纳士,以便重振国威,向齐国报仇。
为此,昭王向一个叫郭隗的人求教说:“现在燕国处境困难,我想广招人才,帮我治理国家,你看怎样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提出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郭隗说: 从前,有一个国君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于是贴出告示,说愿出一千两黄金来购买。
3年过去了,千里马仍没买到,国君闷闷不乐。
这时,有个侍臣向国君请求出去寻求千里马。
侍臣找了3个月,终于找到了线索,可到地方一看,马已经死了。
侍臣拿出了500两黄金买回了那匹千里马的头骨。
谁知国君见花了这么多钱买回来一堆马骨头,非常生气,把这个侍臣训斥一顿。
国君说:“我要的是活马,你买了这堆马骨头有什么用?”侍臣回答说:“大王要买千里马,可3年都没买到。
其实并非世上没有这种马,而是人们不相信你真会舍得出1000两重金来买。
现在我拿500两黄金给你买了千里马的骨头,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人把千里马给你牵来。
”国君一听侍臣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再怪罪他。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君手中。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对燕昭王说:“大王真想招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吧。
大家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重用,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
人还会犹豫吗?这样不愁远隔千里,人才会主动找上门来。
” 燕昭王认为郭隗说得有道理,便首先重用了他。
消息传开,果然不少有勇有谋的人物纷纷来到燕国的都城。
燕昭王依靠这些人,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治理好了国家,并联合秦、楚等国一起打败了齐国,收复了失地,洗刷了过去失败的耻辱。
。
成语典故千金市骨 成语千金市骨解释
1、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战争不断。
燕国曾被强大的齐国打败。
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复兴燕国。
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谋略的谋士郭隗,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整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夙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说他愿出一千两黄金购买一匹千里马。
可三年过去了,一匹马都没有买到,国王为此很不高兴。
这时,国王身边有个待臣说他愿意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外寻找千里马。
国王同意了。
于是侍臣带着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寻马。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点儿消息,可等他赶到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
侍臣毫不犹豫地拿出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献给了国王。
国王斥责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马,可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堆千里马的尸骨,这有何用呢?”侍臣不慌不忙地答说:“大王,您买了好几年的千里马都没买到,这并非是世上没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千金买马呀!如今我花掉五两黄金,为您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后,天下人都知您珍爱千里马,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牵来。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了国王那里。
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土,不世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
”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
各诸侯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燕昭王自荐。
燕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2、千金市骨,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
3、寓意:千金市骨这个典故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
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
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
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