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简介,作者海明威的简介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简介是什么
1、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2、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3、海明威是美国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创作方式有许多独特之处。
海明威的故事之一就和他创作的独特之处有关系。
4、海明威在创作期间的表现异常独特,因为作家在创作期间一般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创作。
然而海明威却不这样,他几乎每次都是站着进行创作。
有人问海明威为什么他要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而海明威的回答是:“站着会让自己变得更容易疲劳,而疲劳便会督促自己挑精华部分写,而不需要写一些不必要的话语。
这样作品的含金量就会更高。
”除了站着写作之外,海明威还经常喜欢在冬天进行创作,尤其是那种格外寒冷的天气,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海明威也不会穿很厚的衣服,他依旧穿那种很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环境中创作。
这也是为了追求作品的含金量。
5、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位将领在拍卖会上获得了两箱的威士忌酒,而此时海明威也在场,他平时就喜欢喝酒,看到将领得到这么多的酒便主动提出要花钱买六瓶酒。
可是将领并没有答应海明威的这一请求,之后好不容易答应了,但条件是要海明威给他上六节课才能换得酒。
海明威答应了,可是在第六堂课还没有开始讲的时候,海明威就有急事要离开,但是最后在机场的时候还是把这堂课讲完了。
将领将装了六瓶酒的箱子给了海明威,但是海明威表示要检查一下,果然,这一检查发现将领给的只是茶叶罢了。
海明威美国什么代表作家
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扩展资料个人成就:1、短篇小说充满暴力、鲜血和死亡意象,构成了贯穿作家一生的“硬汉子”精神。
《印弟安营地》中的印弟安男人、《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埃尔、《五万元》中的拳击师杰克、《弗朗西斯·麦康贝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主人公都是硬汉子形象。
其特征是蔑视死亡,勇于迎接死亡。
2、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作者第一部长篇小说,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美国年轻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
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
作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青年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海明威的生平事迹是什么样的?
海明威简介: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作家、记者,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的著作《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又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
扩展资料: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点: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读者来决定。
海明威的语言不冗不赘、文体轻松、造句简单、用词平实的特点,他常以基本单词为中心来构造单句,很少使用表达思想的形容词与副词。
参考资料:_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海明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历程是怎么样的?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
出生在芝加哥附近一个医生家庭,从小酷爱体育、狩猎和捕鱼。
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做过战地记者等,曾长期驻欧洲,结识了女作家斯泰因、诗人爱兹拉·庞德等人。
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寓言、短篇小说等作品。
1961年7月自杀。
早期海明威像的两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失落的心态,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
还有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等,其中《打不败的人》、《杀人者》、《五万大洋》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对美国通俗文学的影响很大。
三四十年代逐渐摆脱迷惘,创作了反映反法西斯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剧本《第五纵队》等,此外有描写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在午后》,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等。
5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后者的主题是要人勇敢地面对失败。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孤军奋战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他二三十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和发展。
1954年由于他的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那独特的风格和简洁的文体以及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