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墓发掘(明玉珍墓发掘过程)
一座不起眼古墓,墓主人居然是开国皇帝,韩国人纷纷跑来祭祖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重庆市江北区一块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施工,突然发现了一座古墓。
专家们接到报告后,很多就赶了过来,看到此墓地的规模不是太大,“专家”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古墓。
令人震惊的是,居然在这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件龙袍,经过深入研究,此墓居然是大夏国开国皇帝朱玉珍的陵墓。
对于明玉珍及其所开创的大夏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明玉珍,元朝末年湖北随县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一样,他也是一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扛把子。
因当时朝廷腐败不堪,各地先后爆发了起义,胸怀大志的明玉珍,就带着上千老乡起义。
后来,明玉珍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深得徐寿辉的信任,并任命为征虏大元帅,驻守沔阳。
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相当愤怒,就与陈友谅分道扬镳,并自称陇蜀王。
三年后,在部下刘桢等人的拥立下,明玉珍自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于重庆,其所控制的疆域范围包括重庆、四川、陕南、湘西、黔北、滇北等地。
公元1366年,大夏国的开国之君明玉珍病逝,年仅38岁,其子明升继承了皇位。
因当时大夏国实力有限,加上明玉珍为了勤俭节约,其陵墓修建的并不是太豪华,甚至有些寒酸。
在墓中,除了有一件龙袍外,还出土了一些金杯、银锭、丝织品等,并且有哦一块名为“玄宫之碑”的石碑。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等竞争对手,建立了大明王朝。
随后,为了统一全国,朱元璋不仅派徐达及常遇春等人进行北伐,还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人出征大夏国。
公元1371年,明军兵临城下,大夏国皇帝明升开城投降,并被带到了明朝都城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因念及旧情,并没有杀掉明升,而是把他和陈友谅的儿子一起送到了高丽,并封他们高官。
此后,明升在高丽繁衍生息,成为当时高丽的名门望族。
据不完全统计,韩国现在有4万多人是明玉珍的后裔,并且保留着家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听说自己祖先明玉珍的墓地被找到后,韩国的明玉珍后裔就纷纷前来重庆寻根、祭祖,甚至有人在墓前长跪不起,哭的一塌糊涂。
如果觉得我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新知”,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
千年古墓群重见天日,挖出75座坟墓,墓主身份着实令韩国很尴尬
中华古代几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而周边很多国家自古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多东西必然被烙上历史的印记,不容否认。
即使很多国家现在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面对,更是开始了胡编乱造历史的过程。
如韩国,现在就极度否认自己源自中国。
韩国国家起源的箕子朝鲜被改成了所谓的统治世界的檀君,而且还将高句丽视为其先祖,否认朝鲜半岛曾是中华的事实。
但是,下面这个千年古墓群的发现,却彻底打脸。
在2010年,在现代北京三合庄村的一块工地内,开发商的挖掘车正在紧张的作业,计划修建高大的住宅楼,但是却突然挖出一个古墓。
而一般此时,都需要上报文物局,但是开发商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没有上报,而是继续施工。
但是,很快周边群众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上报,很快国家考古专家们赶到。
迅速保护了现场,对毁损的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的措施,而且开始了清理工作。
考古专家发现,这其实是个巨大的古墓群,里面埋葬了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
最后共发现了75座古墓,可谓是规模巨大。
在这些1000多年前的古墓中,出土了10000多件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瓷器、玉器等文物,可谓是价值连城。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北朝墓里面发现了几块墓碑,其中一块主人叫做韩显度的汉族人墓碑上面,写的籍贯竟然是“乐浪郡朝鲜县”。
这其实就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消灭了朝鲜半岛的卫满朝鲜,成立了汉四郡,这个乐浪郡就包括其中,从这可以看到,在北魏时代,这里依然是中华的领土,而且还有大量的 *** 居住。
后来高句丽趁中原大乱占据了乐浪郡,而北魏太武帝才将朝鲜半岛的 *** 全部迁出,到当时的华北。
这令韩国历史专家很尴尬啊,因为他们可一直研究否认,韩国古代那是属于中国的。
对于此事,韩国电视台曾一本正经的说,“假如北韩倒台后,中国会不会借机收回汉四郡?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 。
明玉珍墓在重庆哪里
1、明玉珍墓。
在重庆市江北区(原江北县城)北宝盖山腰洗布塘。
明玉珍(1331~1366),是重庆历史上唯一一位皇帝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2、明玉珍,湖北省随州人,家世务农。
元至正十一年(1353),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参加红巾军,任元帅。
十七年春,由巫峡引兵入蜀,克重庆,被授为陇蜀右丞。
二十二年三月,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
建都重庆,国号大夏,天统纪年。
二十六年夏,病故,子升继位,改元开熙。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
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
明玉珍的人物生平
明玉珍,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称帝,使人招降明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明玉珍引众归降徐寿辉,任元帅,驻守沔阳。
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伤愈后右眼瞎。
至正十七(1357年)年,明玉珍率领水军(船五十艘)劫掠粮川、峡间,准备引兵归还。
时元右丞完者都在重庆募兵,义兵元帅杨汉假装应募,想杀掉完者都,但行动失败。
杨汉出走峡区,遇见明玉珍进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
”但明玉珍犹豫不决,部将戴寿建议机不可失,可将水军分为两队,一队贮粮归沔阳,一队汇合杨汉的部队攻取重庆,不成功则掠财物而还。
明玉珍听从了戴寿的建议,袭击重庆,击败完者都,生擒哈麻秃献给徐寿辉。
明玉珍被任命为陇蜀行省右丞。
不久之后,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军队,会同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屯嘉定(今四川乐山)大佛寺,谋取重庆,明玉珍派部将万胜前往抵挡。
万胜围攻嘉定,半年没有攻克,明玉珍于是亲自率军来打。
明玉珍派万胜轻兵袭取四川成都,生擒元将朗革歹及赵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万胜将赵资妻子带到嘉定城下,想用来招降赵资,但赵资用箭将妻子射死。
明玉珍将嘉定城攻破后,将完者都、朗革歹、赵资等押回重庆,馆诸治平寺(今重庆罗汉寺),欲使为己用。
三人誓不投降,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
于是四川诸郡县相继来附。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命人驻守瞿塘峡,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梁王与大理国合兵攻击万胜,万胜孤立无援,于是退还。
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
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大统,都重庆。
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
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
明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
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
蜀人悉便安之。
皆刘桢为之谋也。
至正二十三(1363年)年,明玉珍派万胜由界首,邹兴由建昌,自己率领李某者从八番分三路进攻云南。
万胜孤军深入,击败元梁王,梁王逃到金马山。
逾年,梁王挟大理兵击万胜,万胜以孤军无继引还。
复遣邹兴取巴州。
久之,复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司徒邹兴镇成都,吴友仁镇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夔关,皆平章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遣万胜攻取兴元,并派遣参政江俨与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孙养浩报聘,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孙权)、刘(刘备)相类。
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荀攸)、彧(荀彧),猛将如辽(张辽)、郃(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自后信使往返不绝。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夏,明玉珍病故,遗嘱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
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
同年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区宝盖山陵。
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
洪武四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大夏国,夏军败溃。
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
次年明朝户部统计,重庆和四川民户总共八万四千余户,其中二万三千余户被大夏官员占为庄户。
明玉珍哪年去世的?
1366年去世明玉珍(1331~1366)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元末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家世务农。
至正十一年,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
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
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
国号大夏。
1366年,明玉珍病故,后大夏被朱元璋明军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