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的书读后感(大冰的书读后感2000字)
谁们最幸福?——读大冰《他们最幸福》
大冰出了本书叫《他们最幸福》,我从春节翻开一口气读到最后,一直留了点底儿没舍得读完。
大冰,某电视台主持人。
西藏还没修铁路就漂在那里天天在大昭寺晒太阳,丽江还没那么火的时候就在那开了酒吧。
万晓利说大冰是他见过的人中身份跨度最大的。
流浪歌手、酒吧老板、背包客、主持人,现在还要加上个作家。
在这本书里,大冰讲了很多人,在他十年生命跨度中出现的很多人,这些人生着活着,让人羡慕的幸福着。
幸福有很多种,生活有很多种,你永远不知道幸福的生活到底有多少种。
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大冰在西藏的酒吧,大半夜被一姑娘拉着,只带着手鼓出门,目标珠穆朗玛。
一路走走停停能搭车搭车,能蹭住蹭就不客气,这样子“不负责任”的到了珠峰大本营。
我他俩经过垭口玛尼堆,没有哈达,抓起一把小碎石头撒到空中。
一个俊俏姑娘变得不像样,嘴唇起皮、两腮深陷。
两个人几十天没有和外界联系。
拉回到最初大冰与这姑娘相遇问起联系方式,姑娘答:我没有手机,不然你把你的给我? 在大冰的这本书发现,大冰笔下的人都与主流社会沾点边,但不是完全挨着。
当然现在有很多类似的书,他们写的书让很多人看了心血翻涌恨不得立马打个背包出发,但一觉醒来立马扔到后脑勺。
我听说这种类型混进了臭鱼烂虾,健忘不要紧,闹肚子可不怎么舒服。
这是题外话。
与奔忙的都市人比起来,与浮沉在主流社会的人比起来。
到底,谁们最幸福? 我一个表妹,18岁,长的挺好看,个子高眼睛大。
爸妈早早离婚,她娘不靠谱,她被判给了爸,爷爷奶奶怕孩子被带坏,不让娘俩来往。
可这姑娘不听,动不动就往妈那跑。
她妈年轻时候漂亮,如今年过40,在车库看自行车,整天熬夜,眼窝凹陷下去,面色肌黄。
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还能管管孙女,没想到造化弄人,几年间两位老家接连归去。
姑娘没人管,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打点零工,没有正经工作。
遇上了一个小伙子24岁,家里开个小车行。
认识没多久俩人就要结婚,还要办婚礼。
我从家人嘴里听到这个事情,连说这姑娘太傻,18岁就结婚还办婚礼过几年男人不要她了咋办,万一有了孩子悲剧还得重演。
母亲当时说了一句: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说不定这就找了个好人家呢。
一个慈祥的老奶奶说过这么一句:人啊,总得盼着别人点好。
我一对眉毛挨的近,心眼小,这几年改了很多。
我想人不能对别人太刻薄,东家长李家短传来传去这难免,但也别添油加醋的看不得别人好。
老觉得别人不幸福的,自己怕是也幸福不了。
所有问题并不是幸福在哪里,而是什么是幸福。
有人跋涉山林,有人静守山丘;
有人策马草原,有人圈在磨旁。
喜乐自得,甘苦自知。
每种生活都得被磕碰、打磨,难免起起伏伏。
选择哪种生活并不困难,抓住一个标准,那就是找出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幸福呢,有太多种。
不苛责别人,更别苛责自己,幸福就触手可及。
看完大冰《啊2.0》读书笔记
大冰出生80后,一个走江湖的说书人,自称是野生作家,街头卖过唱,开过酒吧,大冰的文字幽默风趣,有一种力量。
第一次认真完整读完他的书,记得上次有看过他的书,但没有完整看完,他的书没有太多的鸡汤,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更多的是叙事故事。
里面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普通人,读着他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第一篇讲的是大冰在济南工作的往事,说到济南,上个月在济南出差,吃了那边特色菜,第一次体验了南方人没有的习惯搓澡,去了还珠格格拍摄地的大明湖,那边生活节奏比深圳慢很多,真的非常适合生活。
羡慕他可以不用工作行走江湖,但也明白这潇洒也是需要能力才可以的。
读大冰的故事
这世上的人呐,总有你想象不出来的坚强。
彼时我在饭堂坐了将近一个小时,除去吃饭的时间。
我读着大冰的作品,读他写的故事,结尾处我的双眼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水雾。
结局不算坏,很坚强。
但就是这份坚强感动了我,感动之余还多了份心酸。
未婚的姑娘,最终选择当一个单身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更感人的是因为她痴和傻,从高中就喜欢一个人,追着他的身影到大学再到毕业工作,男生一点也不知道,最终因为她好追,因为她是领导而追了她。
公司里有规定,同事之间不可以谈恋爱,在男生升职之际,女生告知怀孕的消息,男生以离开她为要挟,让她打掉孩子。
她不忍,她爱她的孩子啊,于是她走了,跟着火车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小镇。
纠结,痛苦,她最终从小镇离开,思索着如何做出这个艰难的选择,谁也不知道她的去向。
多年之后,她的孩子买了大冰的书,签售会上,孩子捧着书找大冰签名,拿出了大冰多年前赠予姑娘的铃铛,叮当响,真好听。
故事的叙述者就是大冰,他将她写进了书里,他们曾经一起被一个老叔收留过,共同学习制银器,大冰知道她的故事,但是他不能替她做出选择,他也尊重她的选择。
结局是一条鲜活的小生命,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我坐在饭堂一动不动,把故事看完,没有意犹未尽,只是红了眼眶。
眼前还放着我吃剩的饭菜,这是我第一次在饭堂里点了四个菜,三个素的,另外一个荤的是啊姨凑数加上去的。
前阵子在饭堂门口办了一张银行卡,得到了六张免费的饭票,老实说,我就是为了蹭饭才办的卡,六顿免费的饭菜,每一张饭票都可以抵押8.5元,我很少贪图这些便宜,但是因为手续不麻烦,想着好玩就办了一张。
不同的是,我原先打算吃三顿,每一顿都拉上一个人一起,给他饭票,一起吃饭,但是被拒绝了两次,大家都不好意思。
我就是单纯地想要分享一下蹭饭的喜悦啊,你可以不要有压力感的,我们好好吃一顿饭,毕竟越长大就越难有类似的一顿饭的情谊了。
四个菜,我点了茄子,青菜,南瓜,最后一个是阿姨凑数随便捞了一勺上去的,瘦肉沫蒸咸菜,我吃了三个菜,剩下了它,嗯嗯,太肥了。
四个菜,我从来没有在饭堂打过这样的搭配,经常是两个菜为准,三个菜也是寥寥无几,节约是一方面,主要还是饭量小。
饭吃完了很久,我坐了很久。
直到把大冰写的这个故事看完,彼时天已经黑了,我起身把剩余的饭菜倒掉,盯着眼前的饭桌,忍不住时时抹眼睛,生怕被谁看到我红眼眶,掉眼泪的模样。
只是心情很难平静,心重重的,说不出话来,其实可以什么都别说,就是不想起身,请让我发会呆。
电视里播起了《隐形的翅膀》,一首老歌,坚强的一首歌,就像故事里的姑娘,演唱者是个姑娘,但不是原唱,红色的连衣短裙,所有的头发都扎了起来,一个长长的马尾,格外清爽,这是与夏天搭配的一款好发型,我心里还想着那个故事里的姑娘,也许此刻的她也是这般好看,左手还牵着一个帅气的小男孩。
大冰故事
细细数来,这已经是自己看大冰的第三本书了,最开始接触的一本是源自于抖音里面看到这个书名被吸引了,什么叫好吗好的?因为书名买了这一本书,这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位野生作家,说书人。
依然记得拿到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每一本书都是他所接触的若干个故事组成的,而每一个故事,都描述的令人感动,也符合了他所追求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书中的很多故事,自己也在网上搜索过,最开始只是单纯的想知道故事的真实性,渐渐的却想知道故事的最终结局,可能书中的故事结束于开始写书的那一刻,所以有的故事是看不到结局的,因为时间未到,缘分未到。
看到好吗好的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叫夺命大乌苏,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而自己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新疆,因为只有来过的人,可能才会知道这样的名称吧,它其实只是一种啤酒,叫乌苏,瓶身红色,比一般的啤酒度数高一点,多一点,但是这里的人都叫夺命大乌苏,才来这里的时候自己也好奇,尝试过,但是不习惯。
看到里面的文字,感觉挺真实的,确实故事里面的一些新疆话含义用汉语描述就是那样的,虽然不会写,但是来过的人很容易会那么简单的几句。
因为他的一篇故事,觉得真实,而慢慢的喜欢了文中更多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抒情,没有多么太华丽的辞藻,甚至有许多地方用的不是书面语,但是不影响阅读,可能故事就是故事吧,若是多了些太过书面的描述,多了些华丽的辞藻,也许故事的真实性就会少了许多,也就不会那么动人了。
看到的故事多了渐渐的习惯了大冰的那种描述,习惯了那些不是太优雅的词汇,习惯了故事之间多了几句小小的感想,但这些并不妨碍故事的描述,可能这些小小的感想,让每一个小故事更加的动人。
看到了好多的故事很多的情节都忘记了,但有些故事我依然记得,不是这些故事多么的好,而是我觉得故事还未结束,比如小孩这本故事集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客家姑娘,我一直想知道的结局是手术是否成功,后来怎么样了,但是那个故事写在那里就结束了。
我一直在期待着,我在搜索那个故事的结果,但是每种答案都有,有好有坏,但我就想知道大冰的描述,我的期待是经过时间的流逝,有一天能看到他新书的出现,将每一个未完的故事接着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