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背叛刘邦(曹参与刘邦)
但雍齿最终被封为什邡侯,而曹无伤则被刘邦一刀了之。
同样是背叛,为什么两人的结局会截然不同呢?雍齿的背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刘邦是一个混子。
虽然弄了个亭长当当,也与萧何、曹参、夏侯婴等这些政府小吏关系不错,但在那些世家大族...。
卢绾为何会反叛刘邦?其原因是什么?
卢绾是刘邦旧友兼好兄弟,从刘邦起兵时起卢绾就一直跟随。
卢绾做了燕王后却又反叛刘邦,原因主要在于当时刘邦曾经封的几个异姓王,要么因为反叛要么因为刘邦想削弱他们力量,最终全部被剿灭,因此卢绾一直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先动手。
既有自己主观愿意也有旁人在跟前挑拔离间。
在整个反叛过程寻中,卢绾有些不自量力以为凭自己力量加上有匈奴帮助,刘邦一定拿自己没办法,但很快就被刘邦剿灭叛乱。
1、担心自己会被消灭所以先动手卢绾从刘邦起兵时就一直跟随,功劳虽然不是很大但忠诚度绝对是没有什么问题。
当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封赏功巨封了八个异姓王。
卢绾很幸运的当上了燕王。
但很快就因为各种原因其它几个异姓王都被刘邦剿灭,这使得卢绾很担心下一个就是自己,因此干脆自己先动手,但最终还是兵败被杀。
2、根本就是卢绾不自量力汉王朝建立后拥有了秦朝全部国土,除了边疆地区分给异姓王以外,汉王朝拥有着七成土地。
经济,兵力,人口等实力都非常强。
卢绾所在的燕国一直都属于是苦寒之地物产并不丰富,虽然卢绾认为自己还可以得到匈奴帮助,但其实从匈奴角度来讲,只不过是希望借助卢绾来消耗汉朝而已,并不会真正出兵,因此卢绾叛乱其实就是不自量力。
3、被人说服才走上叛乱之路卢绾一直对刘绾很是忠诚,当陈郗反叛刘邦时卢绾一开始也是派兵征讨 ,陈郗带着残部逃到了匈奴那里,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卢绾不要赶尽杀绝,否则陈郗的今天就是卢绾的明天。
这样一番说辞偏偏就被卢绾所认同,最终走上反叛刘邦之路。
其实他的忠诚刘邦很清楚,除非他自己做乱否则刘邦不会动他。
卢绾为何反刘邦?
卢绾没有反刘邦,而是被刘邦怀疑谋反。
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
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
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
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让他在外部带兵形成与燕地连年冲突的形势,好让各自相安。
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
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
刘邦又从匈奴投降的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说道卢绾果然造反了。
不久,卢绾知道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只能带领部众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
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
扩展资料:西汉初年,燕王卢绾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
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
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
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
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建立卫氏朝鲜。
在吕后执政时,卢绾的妻子儿女逃出匈奴重投汉朝,正赶上吕后病重,不能相见,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准备在病好之后再设宴相见。
但吕后最终去世了,没来得及见面。
卢绾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韩信临死前说悔不听蒯通之言,蒯通曾对他说过什么?
蒯彻(避汉武帝刘彻讳,汉时称蒯通)曾劝韩信自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然后积蓄实力,削弱楚汉,成为诸侯霸主。
一,韩信平齐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韩信平定燕赵之地,率军伐齐。
刘邦担心韩信功劳过大,以后无法节制,于是派郦食其游说齐王。
郦食其到达齐国,成功劝说齐王田广降汉。
韩信听说齐地归附汉王,想要撤军,但蒯彻却劝他说:“将军率数万大军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平定赵地,可郦食其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得齐地七十余城轻而易举归附汉王。
将军辛辛苦苦为汉王效劳数年,最后连一个儒生都不如吗?”韩信听从,于是率军偷袭齐地,消灭了齐王田广。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地后,见当地土壤肥沃,人口众多,想要让齐地作为自己的封地,于是向刘邦求封代理齐王。
刘邦大怒,但在张良的劝说下,同意韩信的请求,封他为齐王。
项羽见韩信占据齐地,实力强大,于是派人游说韩信,劝韩信自立,与楚汉三分天下。
韩信认为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背叛刘邦,因此没有答应。
二,蒯彻进言蒯彻见韩信不肯自立,于是游说韩信说:“将军若在刘邦手下,只能寄人篱下,还有性命之忧。
若是据齐自立,脱离刘邦,必然能成为一方霸主。
当今天下有三大势力:齐、楚、汉。
将军若脱离刘邦,以齐地与为根据,夺取燕赵,苦心经营,以后的实力一定会超过楚汉,那么楚汉必定会向将军臣服,那将军就是天下霸主。
”韩信听了,认为刘邦对自己很好,因此没有答应。
蒯彻又劝韩信说:“将军用兵如神,你若帮刘邦天下就是刘邦的,你若帮项羽那天下就是项羽的,你若自立并趁机打压楚汉,那天下就是你的。
刘邦对你只不过是小恩小惠,你是要做大事的,怎么能讲妇人之仁。
”韩信听了,坚持认为刘邦一定会让自己长期拥有齐地,没有答应。
三,韩信被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一统天下。
他担心韩信会对他不利,于是将韩信逮捕,降为淮阴侯。
韩信自此被刘邦软禁在长安,直到被害。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陈豨谋反,刘邦前往征讨。
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是同谋,想要谋反,于是吕后与萧何合谋,诛杀韩信。
韩信死的时候十分气愤与后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三分天下。
以韩信的杰出才能,若是听从蒯彻之言,齐、楚、汉先三分天下,然后寻找时机消灭楚汉,那天下极有可能是韩信的。
蒯通给韩信出了什么计谋,教他怎么造反
蒯通作为一个谋士,他曾给自己的主子韩信出过很多计策,但是他最为出名的,那就是两个,第一是乱齐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
而韩信只采用了前面一个计策,另外一个他拒绝了。
可以说就是因为韩信的拒绝,历史的天平秤就偏向于汉,足见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的影响力很大,足以改变整个局面。
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连续占领了72个城池,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了当时“楚汉争霸”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时候背叛,可以说是绝佳的机会,当时争斗中的双方都不敢得罪韩信。
那些谋士,就动了歪脑筋,就想鼓动韩信选择自己那方。
第一个去劝说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韩信中立,让他互不相帮,但毕竟他是楚军的人,其说服力毕竟有限。
扩展资料蒯通本来是赵国人,羡慕齐国多贤俊,并且有很多学术殿堂,就客居在齐国。
蒯通的第一次登场就很精彩,陈胜起义之后,连续攻打各国,将要攻伐赵国,而身为赵国子民的蒯通。
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生灵涂炭,就说服了徐工投降,还去说服了武臣,由于他的奔波,既可以保全反对暴秦的力量,还避免了一次生灵涂炭。
单单凭借这个,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废材。
五年之后,他以谋士的身份到了韩信的帐下。
这时候韩信将要去攻打齐国,本来大军都已经准备攻打,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
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
”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
之后,就有了韩信坐怀齐国,拥兵数十万。
参考资料来源:——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