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传的故事(徐渭传胪图)
徐文长传文言文
1. 古文观止徐文长传文言文翻译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著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
当时胡公统率著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
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於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
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他胸中一直郁结著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於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
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
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
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徐文长於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沈著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
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
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於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
他又经常带著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哢哢有声。
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
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
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
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著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
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
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
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麽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
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
令人悲哀呀! 2. 求 袁宏道《徐文长传》 文言整理 徐文长传 袁宏道(一)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
其是晚明重要的作家,文坛“公安派”领袖。
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主张诗文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独特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灵,不拘泥于即有的格套)。
他以小品文而著称,有《袁中郎集》。
(二)课文分析①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②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③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写人方法:作者为徐文长立传,既沿用“以事传人”的笔法,更注重:“以论传人”。
如作者初读徐文长诗集《阙编》时,写他自己“读未数首,不觉惊跃”说自己“不佞人生三十年,而使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即以自己对徐文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加以侧面烘托。
④本文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了简要的的叙述与评价,表现了他兀傲不群的人格风范和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表达了作者对徐渭平生牢骚困苦,以至失意颠狂的深切同情。
文章写徐渭其人其事,侧重写他独立特行,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
同时又着意于写他为人行事的与众不同,“无之而不奇”,体现了晚明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也给徐渭这一人物形象平添浪漫的色彩。
文章中作者点到徐文长其人才华横溢时,即以作者自己当年阅读徐文长诗文作品的独到感受和体会加以撰写,间接地以徐文长诗作的诗材、诗意、诗笔来诗意化地描绘徐文长其人的品性和才情。
(三)词语解释(1)余夕坐陶太史楼 夕:晚上。
得《阙编》诗一帙 帙:书套,常用作书册的代称,此用为量词。
恶楮毛书:粗糙的纸质,拙劣的书写。
烟煤败黑:意谓墨质低劣。
(2)盖不佞生三十年 不佞:犹不才,自称谦词。
略为次第 次第:编排(3)声名藉甚:名声很大。
藉甚:盛大,盛多。
(4)薛公惠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日 校越:主持越中考试。
奇:意动,认为才能很奇特。
国士:一国之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5)然数奇,屡试辄蹶 数奇:运数不利,命运不好。
数:命数,命运。
奇:与偶相对。
偶为遇合,顺利。
屡:多次。
辄:总是。
蹶:挫败。
(6)客诸幕:聘为幕僚。
客:名词使动用法。
幕客,幕僚(7)葛巾乌衣:身着布衣,头带黑巾。
谓其布衣装束,不拘于官场之礼。
(8)是时,公督数边兵 是时:这时。
督:统领。
边:边镇。
介胄之士:披甲带盔之士,指将军。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象蛇一样爬着走路,从容恭敬惶恐。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傲:形容词做动词,表现其狂傲的神态。
议者方之刘真长 方之:比之为。
方:比。
(9)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会:适逢,恰好。
白鹿:吉祥之兆。
属:嘱托。
(10)表上,永陵喜 表上:给皇帝看的信。
一切疏记 疏记:两种文体名称。
疏:奏疏。
记:公文。
(11)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好:喜欢,喜爱。
无可当意,然竟不偶 当意:合意。
不偶:无所合,不遇。
(12)文长既不得志有司 有司:具体掌握选用人才的官员、主考官等。
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放:放纵。
曲蘖:酒母,代指酒。
恣:任意。
穷览朔漠 朔漠:北方荒漠之地。
(13)其所见山奔海立 奔:倒塌。
风鸣树偃 偃:倒。
一切可惊愕之状 状:情景。
(14)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勃然:兴盛的样子。
气:精神状态。
英雄失路:英雄无用武之地。
(15)如嗔如笑,如水鸣峡 嗔:发思。
笑:嘻笑。
鸣:鸣响。
羁人之寒起 羁人:羁旅之人,旅途之人。
虽其体格石油卑者 体格:体式。
卑:低下。
有王者气 王者气:称雄文坛的气概。
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望:相比。
巾帼而事人:象妇人似的侍奉于别人。
(16)文有卓识,气沉二法严 文:散文。
法:方法。
不以议论伤格 格:风格。
韩、曾之流亚也 流亚:同一类的人物(17)文坛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 雅:平素,向来。
骚坛:文坛(18)妖韶女老,自有馀态 韶女:姿态漂亮。
馀态:老了有剩余的风韵。
(19)间以其余 间:有时。
其余:指作书写字以外的余力、余事。
(20)卒以疑杀其续室 以:由于。
(21)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力解:尽力解救。
佯狂益甚 佯狂:假装疯狂。
(22)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显者:显贵的人。
(23)时携钱至酒肆,乎下隶与饮 时:时常,经常。
下隶:衙门里下等的差役(24)或以利锥锥其两耳 锥锥:第二个字为名词作动词,刺(25)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以:因为。
抱愤而卒:怀抱忧愤而死。
(26)遂为狂疾 遂:终,竟,终于。
狂疾不已,遂囹圄 囹圄:牢狱(27)虽然,胡公间世豪杰 世间:间隔数世,形容稀罕少有。
幕中礼数异等 礼数异等:礼数不同一般。
一扫近代芜秽之习 芜秽:不良恶习。
(28)文长之而不奇者也 之:往。
奇:无所遇合,不顺利。
(29)斯无之而不奇也 不奇:不顺利。
也可参见/
view/
994286实在找不到更详细的了,你可以试着找本参考书来看,那上面很全的。
3. 跪求《徐文长传》文言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
附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
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
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
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
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
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
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分)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4分) 答案: 5.B(饵:诱捕)6.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7.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8.(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3分,每句1分)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
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
(4分,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
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
”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
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
4. 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节选)》,完成8 课外文言文 1. ⑴
辄:就,总是。
许:答应,同意。
蛇:像蛇一样 ④ 了:完全 (共 4 分) ⑵ C (2 分 ) 2. 而 /
文 长 /
以 部 下 一 诸 生 傲 之 (2 分 ) 10. ( 1 )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
(“葛布乌巾”)( 2 分) ( 2 )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之说”“俟”“焉”)( 2 分) 11. 在总督府“ 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表现了徐文长豪放不羁的性格提点。
“ 纵谈天下事 ”可见徐文长才华横溢,深得 *** 督赏识。
( 2 分,一点 1 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
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
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5. 徐文长传文言文作业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
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
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
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
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
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
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
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信,听凭,任凭;
信心,听凭自己的心意,随心所欲。
) 小题1:D(“恃才放旷”意即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①②④皆是,③⑤⑥都是言徐文长才华出众,但并不能表现其“恃才放旷。
)小题1:C(“余不能书”并非作者无法用文字言尽它的美,而是作者说自己并不擅长书法)小题1: (1)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着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介胄”“ 膝语蛇行”“ 举”各一分,句意完整通畅一分,括号内补充部分没有翻译出来不扣分)(2)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所以”“饵”“者”各一分,句意完整通畅一分,其中“所以”译为“所用来”亦可,“饵”译为“引诱”即可。
) 译文: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
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
”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他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
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
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
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
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击毙在梃杖下。
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些相仿。
胡宗宪既然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适逢乡试,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嘱托说:“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
” 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
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
胡宗宪偶尔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没有被取中。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不为试官所取,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
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倒地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形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导致他所作的诗,又像生气又像喜笑,好像水流过峡谷而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种子发芽出土无声无息,好像寡妇在晚上啼哭哀哀欲绝,好像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
当他放纵心意,犹如平坦的田野,一望千里;
偶尔幽深峭拔,好像秋天坟地里的鬼魂,啾啾私语。
文长眼界奇高,以为千古文人皆不足道,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斥责,视作奴婢,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去。
可悲啊! 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席筵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
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意境和韵味刚健飘逸,那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
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
我字写得不好,胡说一句,我以为文长的字确实写得比王雅宜、文征仲要高明。
不说书写的技法,而说字的神韵,先生确为不拘泥于八法而造诣极高的人,书法界异军突起的奇士。
有时以他的余力,从事于绘摹花草竹石,都画得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续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
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才被释放。
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
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
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
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
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
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发出响声;
有时以锋利的锥子刺自己的双耳,锥深入达一寸多,居然没有死去。
石篑说:文长晚年诗文更为奇异,没有刻本、集子藏在家里。
我所见到的,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心怀怨愤而死。
7. 《徐文长传》译文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 《徐文长传》译文: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
。
文言文《徐文长传》阅读题答案
1 奇:用作动词:对……感到奇怪、感到震惊会:恰逢闻:听说好:喜欢2 C3 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
4 我认为:徐文长先生一直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
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
但虽然如此,胡公...。
徐文长即徐渭,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十分坎坷。
徐文长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大家族里,他从小就相当聪明,六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多岁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轰动了全城,当地的人都称他为神童,不到二十...。
徐渭猜谜斗太师名人故事
徐渭猜谜斗太师名人故事 又到府试之年,明朝廷派窦太师到江南主持考务。
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园游耍,这里正举行灯谜盛会,他见园门口高高悬挂一首诗谜: “二人擡头不见天,一女之中半口田;
八王问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
” 当时不少人围在那里,苦苦思索,谁也没能猜出谜底。
徐渭读罢微微一笑:“不难,不难。
”说了句:“但愿人间家家如此。
”便嘻笑而去。
有个诗人仔细品味徐渭的话,恍然大悟,他对众人道破谜底:“‘二人擡头不见天’是个‘夫’字;
‘一女之中半口田’是个‘妻’字;
‘八王问我田多少’是个‘义’字;
‘土字上面一千田’是个‘重’字,合起来就是‘夫妻义重’。
这不正是家家所盼望的吗!” 墨客骚人们一听,抚掌称赞:“徐渭真乃‘天下才子’也!” 这消息传到那骄矜的窦太师耳中,气得胡子翘起,愤然道:“徐渭不过一介布衣,小小百姓,竟然比我多‘天下’二字!”于是,他派人请徐渭到西湖游船上饮酒赋诗。
席间,窦太师笑道:“本官有一谜语,谜面是,‘摸着无节,看着有节;
两头冰冷,中间火热’。
猜一物。
” 徐渭淡淡一笑道:“谜底是那‘历书’,连杭州的三尺幼童都知道。
” 窦太师表面上对徐渭称赞了一番,心中妒火更旺。
几日后开考了。
主考官窦太师到贡院巡视了一遍,见徐渭也在考生中,冷冷一笑,拿起把剪刀,笔直插入木柱上,说声:“诸生开笔吧!”说完扭头便走了。
没有试题,只插一剪刀,好一个奇怪的考试。
一时弄得诸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执笔发呆。
徐渭见大家都在发呆,就提醒道:“太师拿起剪刀,戳破木头,这不是‘起剪破木’吗?他出的`试题就是论战国时的四员大将——白起、王翦(与剪同音)、廉颇和李牧哩!没有错,大家赶快动手吧!” 考生们经徐渭一点拨,个个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不久,窦太师又进来了,见诸考生缩手端坐着,以为这次真的被他难倒了,才慢慢地念出试题读到《论起翦颇牧》。
诸考生一听,果然与徐渭说的分毫不差,一不会儿,大家随徐渭交了卷。
窦太师接过考卷,顿时愣住了。
他心想:才念了题目,怎么一下子就都写好了?抽卷阅读。
篇篇扣题,他特地抽出徐渭的考卷来看,更是妙笔生花,不禁暗暗惊叹。
但是到了卷末,忽然看见上面画着祭桌和灵牌。
窦太师十分生气,心里骂道:“好一个自负的小子!还没考中,就想做官祭祖了!于是,他提笔批道:“文章虽好,祭祖太早。
不取。
”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次批卷的事,徐渭听了哈哈大笑道:“真是个昏头的太师!我哪里是想做官祭祖,因为老母生病,我一边应考一边在记挂她,写好文章看看时间有多,才画了这点东西,我是在祷告祖先保佑她老人家玉体无恙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