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小常识

2023-06-29
41 阅读

交通安全知识内容有哪些?

1、行走安全常识: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
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行走、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2、乘车须知: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
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一定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

3、交通标线:马路上,用漆划的各种各样颜色线条是“交通标线”。

道路中间长长的黄色或白色直线,叫“车道中心线”。

它是用来分隔来往车辆,使它们互不干扰。

中心线两侧的白色线,叫“车道分界线”,其中虚线表示可以跨过,实线则反之。

它规定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4、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在路口四周有一根白线是“停止线”。

红灯亮时,各种车辆应该停在这条线内。

马路上用白色平等线像斑马纹那样的线条组成的长廊就是“人行横道线”。

行人在这里过马路比较安全。

5、隔离设施: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行人护栏和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

行人护栏是用来保护行人安全,防止行人横穿马路走入车行道和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的。

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是设在车行道上用来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来往车辆的。

希望大家不要跨钻护栏和隔离墩或绿化隔离带,走进车行道,否则有被车辆拦倒的危险。

交通安全知识内容是什么?

交通安全是一门“5E”科学。

所谓“5E”是指: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及能源。

1、法规在我国,“法规”是指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交通规则、交通违章罚则及其他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等。

交通法规是交通安全的核心,贵交通安全起保障作用。

交通法规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科学性;
二是严肃性;
三是适应性。

2、工程“工程”是指交通工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和处理车辆在街道和公路上的运动,研究其运动规律;
二是研究和处理为使车辆达到目的地的方法、手段和设施,包括道路设计、交通管理和信号控制等;
三是研究和处理为使车辆安全运行而需要维持车辆与固定物之间的缓冲空间。

3、教育“教育”是指安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种。

学校教育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和交通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及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的意义和交通法规,同时对驾驶员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守法思想、职业道德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4、环境“环境”是指环境保护。

在发达国家,80%以上的噪声污染及废气污染是由汽车运行造成的,因此,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最重要措施。

5、能源“能源”是指燃料消耗。

汽油、柴油的大量使用,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给人类发展带来影响。

交通事故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一直是发达国家研究的一大热点。

交通工程是交通安全的基础科学,一切交通法规必须以交通工程为科学依据,一切交通安全对策和设施必须以交通工程为理论基础,交通安全教育必须以交通工程为指导,环境保护和降低能耗必须以交通工程为分析依据。

这就是交通安全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关系。

安全须知1、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2、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
3、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车;
6、不突然猛拐、攀附车辆、双手离把;
7、不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线竞驶;
8、不乱停乱放;
9、不在车辆临近时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10、不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11、不追车、抛物击车;
12、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
13、不跨越、骑坐隔离设施;
14、未戴头盔不坐摩托车。

15、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转。

16、车闸不灵时不准上路行驶。

17、不准撑伞骑自行车、三轮车等。

18、不准在车行道上停车交谈或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19、不乘坐农用车,不乘坐超员车。

20、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交通安全常识十条是什么?

交通安全常识十条是:1、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要走人行横道或按指示标志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3、通过有行人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4、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要看清来往车辆,不要突然横穿。

5、不要在道路上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6、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7、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8、学龄前儿童应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9、高龄老人上街应有人搀扶陪同。

10、不要进入高架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其他禁止行人进入的道路。

骑车安全常识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残疾人专用车和助力车。

使用非机动车时应当具备自身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骑行,做到"
十要"
和"
十不准"

骑车"
十要"
:1、要了解车辆性能,做到车闸、车铃等齐全有效。

2、要熟悉和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

3、要挂好车牌照,随身携带执照。

4、要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骑行。

5、要依次行驶,按规定让行。

6、要集中精力,谨慎骑车。

7、要在转变前减速慢行,向后望,伸手示意。

8、要按规定停放车辆。

9、要听从交警指挥,服从管理。

10、要把握不同天气的骑车特点,做到"
顺风不骑快车,逆风不低头猛踏,雾天控制车速,冰雪天把稳扶手,夏天不斜穿逆行,雨天提防行人乱窜"

交通安全小常识有哪些?

(1)外出乘车不要乘坐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拖拉机、黑摩的等非客运车辆,不要乘坐超员车辆,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3)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4)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5)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6)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骑车安全(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

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中小学生骑车带人、闯红绿灯、并排骑车、逆向骑车、在机动车道上骑车以及骑自行车打手机、听MP3等各种交通违规行为,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交通安全知识

  1、行人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不准在车行道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

  3、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

  4、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5、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6、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

  7、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

  8、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

  9、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10、横穿道路要走斑马线。

  11、不乘坐低速货车、三轮摩托、拖拉机、“摩的”以及报废、非法拼装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12、骑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

  13、要自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不抢行。

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个想必没有人不知道吧,咳咳,当然不能只是知道,严格遵守才是最重要的哦。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