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典故(得意忘形的典故简短)
得意忘形成语故事
在中国古代南北朝的魏晋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人叫阮稽。
他从小学习非常刻苦,精通经书集子等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他勤奋学习,长大后变长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而且他这个人的性情非常豪放。
长大后他也非常喜欢学习,当他学习读书进入入迷状态时,可以几天甚至好几个月都不迈出家门一步。
由于阮稽性情非常非常地豪放开朗,经常出外游玩和访问他的好友。
他在外出游玩时,由于迷恋所经过的山川河流的美好景色常常好几个月都不回家。
而且他还经常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中,也是常常好几个月都不回家。
阮稽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山川河流的美景和朋友之间的交往友谊,会忘记自己是长什么模样。
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
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得意忘形的出处:这个成语故事记载在唐·房玄龄《晋书·阮稽传》中。
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海”。
意思是说阮稽经常酗着酒,吹着口哨,而且善于弹琴。
当他得意的时候,忘记了身体形状。
得意忘形成语故事及解释
【注音】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阮籍,因为魏国灭亡而隐居山林,与文人嵇康、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被称为“竹林七贤”,他狂荡无羁,别人形容他喝酒时爱吹口哨,高兴时好像忘记自己的.存在,真是得意忘形。
【出处】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晋书·阮籍传》 【解释】形:形态。
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指忘乎所以 【相近词】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 【反义词】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成语例句】 ◎ 骄横的敌人仗恃着兵多势众,得意忘形,拖拖拉拉地向红军驻地靠拢。
◎ 如果在一帆风顺、小有成功的时候,自命不凡、得意忘形,那么很可能就会在失意时遭到报应。
◎ 女的闭目合掌,好像在念佛,男则眯花眼开,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的意思和造句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造句1、他才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2、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3、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4、甜言蜜语会使愚者得意忘形。
5、考了100分的小明得意忘形,结果,下次考差了。
出自《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译文::喜欢喝酒能吹啸,善于弹琴,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扩展资料得意忘形,汉语成语,拼音是dé yì wàng xíng,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用法:连动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
含贬义。
近义词: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反义词:怅然若失、心灰意冷成语故事: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
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
或者纵情于山水;
或者酣醉不醒;
或者缄口不言。
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
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
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曾说:"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
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忘形怎么造句 得意忘形造句大全及是什么意思
一、用“得意忘形”造句:1、瞧他得意忘形的样子,也不知他有什么高兴的事。
2、小王今晚有点得意忘形,所以忘掉应该有的礼貌,请大家别见怪。
3、同桌这次期中考试得了全班第三,他现在得意忘形的。
4、看着他眉飞色舞,得意忘形的样子,我真是心灰意冷。
5、你们只是幸运的赢了这一场球赛,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要冷静的研究下一场球赛的攻击和防守策略,以争取更多的胜利。
6、做人不可因为一点成就,就得意忘形,使得自己无法踏上成功的道路。
二、“得意忘形”的意思: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三、词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白话:酗酒能吹口哨,善于弹琴,当他得意,忘记他的形体。
四、用法、语法:连动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
含贬义。
得意忘形的意思
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书·阮籍传》。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
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
含贬义;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寓意:人生得意时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乘虚而入。
该成语告诉了人们, 身处顺境时,我们必须格外谨慎,否则易乐极生悲;
身处逆境时,则必须格外忍耐,否则难以成事。
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才是王道。
成功远离弱者,接近强者,更属于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