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牺牲地,杨子荣墓牺牲的地方在哪
杨子荣是怎么死的?
杨子荣是中弹牺牲的。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1947年2月23日),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
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因严寒,其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击发,被敌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31岁。
杨子荣生前所领导的侦查排,命名为“杨子荣排”。
扩展资料:杨子荣死亡背后故事:1947年2月,牡丹江地区大股土匪均被消灭,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
2月22日牡丹江军区二团得到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
团里便决定由侦察排排长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一个机枪班以小分队形式,采取 “侦打结合”的办法歼灭他们。
二团副政委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作者)认为这个宁死不投降的土匪郑三炮不容易对付,便向军区请示要求亲自参战指挥,随小分队和杨子荣一起进山。
军区领导批准了曲波的请求,军区侦察科科长罗江为了学习杨子荣的侦察经验,还派了褚光彩等两个侦察员同行。
曲波同杨子荣研究了作战方案,认为白天部队行动目标大。
根据以往打土匪的作战经验,因白天小分队行动在明处、土匪在暗处,决定夜里打土匪相对比较理想和安全。
小分队经夹皮沟赶到闹枝沟时已是晚上,落脚到一位打皮子(梳理皮毛)老人的窝棚休息。
在烤火时,战士们都主动检查武器,做战斗前准备。
因行军走得急,没有带擦枪油,打皮子老人提出用野猪油擦枪的建议。
杨子荣根据情报和老人的指点判定了土匪大致活动方向和地点。
第二天天刚放亮时,经过雪中急行军,小分队在一个山坡上根据脚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马架子窝棚。
这时,土匪郑三炮在窝棚里似乎听到点动静,便叫土匪马连德出外看看。
看完后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就回窝棚去了。
这时杨子荣紧跟土匪带头冲向窝棚,一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屋内传来土匪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扳机就打。
可是没想到枪根本就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紧跟上去的孙大德的苏联转盘枪也没打响。
前些年小分队战士魏成友在世时,我曾特意问过此事。
魏老说:“擦过的枪都没有打响,没有擦过的枪都打响了,究竟是因为用野猪油擦枪的原因,还是其它枪械故障,这么长时间也无法考证,那时冬天都在零下四十多度。
”窝棚内匪徒的枪响了,杨子荣胸部连中三枪,晃了晃就倒在门旁,血流满身,想要说话,没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
曲波和战友赶上来看到杨子荣牺牲了,都十分悲痛。
于此同时,所有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窝棚内开火,孙大德爬上了窝棚顶,顺烟筒一起扔进了五个手榴弹,7名土匪,5死1伤1逃。
这次战斗是牡丹江军区二团在海林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我军在牡丹江地区剿匪的最后一次战斗。
参考资料来源:-杨子荣。
杨子荣怎么死的
消灭了“座山雕”,剿匪工作并没有结束。
2月20日,也就是活捉“座山雕”的第13天,杨子荣又领了新的任务,踏上了新的剿匪征程,这次是负责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树沟一带活动的漏网残匪。
为保险起见,团里决定,由副政委曲波带领30人的小分队,随杨子荣一起进山。
经过几天的侦察,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了土匪窝藏的地点——一座冒着炊烟的“马架房子”。
为了不惊动土匪,在离窝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杨子荣命令侦察员们匍匐前进,慢慢向窝棚靠近。
在确定土匪没有发现以后,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过去,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操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可能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枪没有打响,其他战士也立即向屋内射击,也没有打响。
这时,从屋里射出一颗子弹,正好打中杨子荣的胸膛,杨子荣晃了几晃,便倒了下去。
中黑枪死的。
杨子荣烈士陵园的简介
位于海林市区东山之巅约7万平方米的松林中。
1970年7月,为纪念在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侦察英雄杨子荣等烈士而建。
杨子荣为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原型。
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位于牡丹江市所属的海林市东山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之中,是为了纪念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烈士而建。
1981年4月5日正式开放。
烈士纪念馆陈列着烈士生平事迹的图片及遗物等。
纪念馆的后山坡是烈士陵园,园中耸立着烈士纪念碑,碑高8.1米,象征着“八·一”建军节,纪念碑正面是书法家邹文秀书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
碑后镌刻着杨子荣、马路天、高波及杨子荣的165位战友的英名。
碑为花岗岩砌成,石廊铁索环绕,庄严肃穆,碑后20米处是杨子荣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岗岩凿制而成,高3.1米,象征着杨子荣烈士牺牲时31岁。
杨子荣烈士陵园的意义
“纪念”、“教育”“旅游”是陵园的三大功能,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是陵园办园的主基调。
陵园每年除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外,还十分注重以纪念墓地和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和子荣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开展缅怀先烈,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
每年清明节,全市中小学师生上万人来陵园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花篮寄托哀思。
每年“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陵园都为群众免费开放,中小学生在这里举办赛诗、讲演等活动;
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团员、青年在这里举行入团宣誓;
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驻军(警)部队在这里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
杨子荣纪念馆内设置的多媒体触摸屏,可供观众随时点播“迎来春色换人间”,“誓把反动派一扫光”等现代京剧选段和讲述杨子荣传奇故事。
声像影视厅随时向观众播放《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视片,充分展示杨子荣在影视中的英雄形象。
陵园还组成杨子荣英雄事迹报告团,经常到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小学和驻军(警)部队等地作专题报告,用英雄事迹教育人、鼓舞人,起到“英雄血沃林海,我辈振兴中华”的教育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杨子荣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数达30余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