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造句

2023-07-01
41 阅读

痛定思痛的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成语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成语简拼】:tdst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痛定思痛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复杂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近义词】: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词】:悠然自得 【成语语法】:复杂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
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 痛定思痛的英文翻译及其它: 【英文翻译】: 1.to recall the past with pangs in the heart;
to feel pangs over a past defeat, failure, mistake, etc.。

痛定思痛是什么成语

痛定思痛的意思是: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

属于汉语成语,拼音为“tòngdìngsītòng”。

出自于唐·韩愈《与李翱书》。

成语故事: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抵抗失败,他得知赵_在福州称帝,就前去投奔。

他一路与敌兵周旋,在路上写出《指南录》一书,他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要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

《与李翱书》这篇文章没有韩愈别的文章,在现代有深渊的影响,痛定思痛这个成语就出自本篇文章“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后经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痛定思痛。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李翱是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

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李翱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

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职。

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是什么意思?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意思是: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痛定思痛,其痛更剧。

人们不能因为韩愈未显达时轻率写下的投知求见文就否定他,否定他所取得的成就。

在有严格门第等级制度的古代,寒门子弟若没有人举荐,想出头比登天还难,所以韩愈写求见文是迫不得已。

正所谓“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
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

我们不是还赞赏自荐的毛遂吗?又何必诟病韩昌黎呢?很多时候,痛苦总是难以避免的。

痛苦过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可能都会时时记起这段经历。

这令人们难过,但同时也给人们以警醒:积极地生活,不能再让这种痛苦在将来发生了。

故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什么意思?

"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的译文是: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出自《文山先生全集》的《指南录后序》,作者文天祥。

创作背景是在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

创作背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

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

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说服敌方撤军。

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

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

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痛定思痛的意思是什么?

痛定思痛的意思是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痛定思痛拼音:[ tòng dìng sī tòng ] 出自: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示例: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何如哉!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语法:复杂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
表示受挫折后的教训例句:凡经历过这场劫难的人回首往事,~,都感慨万分。

近义词:悲痛欲绝 切肤之痛 柔肠百结 痛不欲生 不堪回首 反义词 :悠然自得 至死不悟 扩展资料相关词汇分析:一、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1. 【解释】:绝:穷尽。

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2. 【示例】: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悲痛欲绝。

3. 【语法】:补充式;
作谓语、定语、补语;
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二、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1. 【解释】:切肤:切身,亲身。

亲身经受的痛苦。

比喻感受深切。

2.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3. 【示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

三、柔肠百结 [ róu cháng bǎi jié ] 1. 【解释】: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
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2. 【出自】:《花月痕》二七回:“秋痕给跛脚提醒这一句,柔肠百转,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整整和跛脚对哭到天亮。

”3. 【示例】:那姑娘终日闷闷不乐,一幅~的模样,让人看了心酸。

四、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1. 【解释】:悠然:闲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舒适。

形容悠闲而舒适。

2. 【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

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3. 【示例】:荒凉的甲板上,只有~的水手们。

◎华而实《汉衣冠》八五、至死不悟 [ zhì sǐ bù wù ] 1. 【解释】:至:到;
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

2. 【出自】: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3. 【语法】:连动式;
作谓语、定语;
含贬义。

痛定思痛是什么意思 痛定思痛的意思

1、痛定思痛的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
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
让人震撼;
也让人警醒。

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
含有警醒的意思。

痛:悲痛;
哀苦;
定:平静。

2、读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3、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4、例句: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