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有力保障(坚实有力的保障)
是有力保障还是有力保证
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的翻译是:什么
我国怎样才能更好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公正廉洁,执法严厉 依法治国"
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的原则,给予惩处。
现实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能使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同时,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离不开法制的保障。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比较完备的法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显得更加紧迫。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不少混乱现象,如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破坏了市场秩序,干扰了国家建设,损害了群众利益。
这些都与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执法不力有直接关系。
再次,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文化教育发展。
比如,我国的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等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把道德义务转化为公民的法律义务,从而增加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这无疑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改善。
又如,我国刑法、行政法等法律把严重破坏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或行政违法行为,并对违反者施以不同程度的制裁和处罚,直接保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最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比较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宏大的系统工程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多方面努力。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现在,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所处环境和队伍结构已经发生许多重大变化。
这些重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对国家的领导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同时,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带头遵守并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间,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截至2001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400余件法律或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了近1000件行政法规,各地出台了约8000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地方政府还发布了3万多件规章。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
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立法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在新的世纪,我国的立法工作还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严格执法。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在我国,约有80%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司法则是惩治犯罪、保护公民权利的最终有效手段。
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
要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做到公正司法。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基础上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提高人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强调:"
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
要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使全国人民树立起自觉的法制观念。
198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四次作出关于开展全国普法教育的决议。
我国已经完成了三个五年普法工作,现在进入了"
四五"
普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继续做好普法工作,使人们进一步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权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全社会应该怎样努力?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应该做如下努力:1、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要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文件,使宪法全面实施具有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2、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重点解决立法的针对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立法不及时等问题。
3、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本质上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为此,必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如食品药品、生态环保。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就是要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
尤其要支持新形式的法律监督制度,拓宽公益诉讼范围。
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遏制各领域的违法行为。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5、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和制度意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实际行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要将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强不强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信仰法治、认同法治,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形容保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保障有力”的成语有哪些?
固若金汤【拼音】:[gù ruò jīn tāng]【出自】:《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释义】: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例句】:这个城堡固若金汤,但还是被摧毁了。
滴水不漏【拼音】:[dī shuǐ bù lòu]【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释义】:一滴水也不外漏。
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例句】:阿庆嫂真不愧为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天衣无缝【拼音】:[tiān yī wú fèng]【出自】: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释义】: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例句】:不管小偷说谎说得天衣无缝,还是掩盖不了虚伪的本质。
步步为营【拼音】:[bù bù wéi yíng]【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释义】: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
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
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例句】:为官者应谨慎小心,步步为营,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严丝合缝【拼音】:[yán sī hé fèng]【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释义】:指缝隙严密闭合。
【例句】:针码要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的结合要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