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的箪-箪食壶浆的箪意思
箪食壶浆的意思
箪食壶浆的意思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食:食物;
浆:汤用箪盛饭;
用壶盛汤;
犒劳军队。
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读音:[dān shí hú jiāng]。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近义:壶浆箪食、壶浆塞道。
造句1、当胜利的军队凯旋而归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2、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3、我的生活很简单,箪食壶浆就够了。
4、水灾时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到灾区帮助民众撤离,灾后大家备了箪食壶浆,感谢他们。
5、每当农忙时士兵常义务帮忙收割,今年农民以箪食壶浆,迎接他们。
箪食壶浆的意思是什么
箪食壶浆的释义: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食:食物;
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解释】:食:食物;
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语法】:联合式;
作状语;
常与“迎接”连用。
箪食壶浆造句:1、我的生活很简单,箪食壶浆就够了。
2、曹操引得胜之兵回来后,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表示欢迎。
3、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
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4、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5、水灾时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到灾区帮助民众撤离,灾后大家备了箪食壶浆,感谢他们。
古文中,箪和壶是什么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和壶相同在于容器,不同在于盛放的东西。
《汉律令》中说得好,箪,小筐也。
——如图:(1958年时的箪)与之类似却不同的是笥(si),一般箪无盖圆形,而笥则可能有盖,长方或正方形。
(海昏侯墓中的木笥)一般来说,汉族的箪笥都严格遵守了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近代,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里面衬一大块砂布免得不好洗。
一些方言中如饭篓,指的就是这个箪,不过如箪子这种方言,应是指箪瓢两种器皿的合二为一,它是用来盛水的工具,就像北方常见的水瓢一样。
至于壶就完全不同于箪笥了。
如图:(2016年出土于北京通州墓葬群)壶浆在现代人眼中可能会认为是酒酿之类的东西,但这无法解释为何此壶有盖。
或者说当时的壶为何多盖。
这是因为当时最常见的饮料不是酒酿这种低度酒,而是被称为‘酢浆’的东西,一般是用小麦淀粉稀释后发酵完成的,略带酸香,如今日北京的绿豆制作的豆汁般是一种清凉饮料,解渴之用。
只不过在当时,这种发酵是直接壶对壶完成的,如果发酵好后再灌装很容易引发变质问题,如同今日的豆汁一般。
而在这段话中,箪食壶浆是为了佐证当地百姓喜迎诸葛亮大军的到来,因为最早的箪食壶浆是《孟子》中的“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求翻译: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不愿意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敢”:课本未注释。
但所见的译书中译句照写上“敢”字。
如:“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不妥。
难道百姓被迫来欢迎才是好事的吗?这当然也不是诸葛亮说话的原意。
诸葛亮意思是说,像刘备这样“仁义”之君,若出兵秦川,必得百姓由衷的欢迎的。
其实,“敢”是个多义词,在此是作副词,表示敬意,可不译出。
《词诠》归之为“表敬助动词”,说:“惟存形式而实已无‘敢’字之意义才属此。
”如《中山狼传》:“敢乞一言而生。
”“敢”可不译,要译可译为“请”。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此“敢问”,即“请问”、“请教”之意。
而“孰敢不”的“敢”,要译只能译为“肯,愿意,能够”之类,表示行为的主动性而已。
[箪(dān)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