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二十四孝词,二十四孝的词
关于二十四孝的诗句
1. 有关二十四孝的诗词 二十四孝吟 舜孝重华感动天,刘恒亲尝汤药练。
曾母啮指连心痛,子路百里负米怜。
芦衣子骞顺母意。
鹿乳郯子奉亲舔。
为博娱亲老莱子,卖身葬父董永贤。
丁兰刻木事偶亲,江革行佣供母廉。
陆绩怀橘遗亲晓,郭巨埋儿奉母念。
扇枕温衾黄香子,拾葚异器蔡顺虔。
涌泉跃鲤为姜诗,闻雷泣墓王裒惦。
乳姑不怠崔山南,卧冰求鲤王祥坚。
吴猛侍蚊惜亲苦,杨香扼虎父命牵。
哭竹生笋为汤药,尝粪忧心难健全。
弃官寻母朱寿昌,涤亲溺器黄庭坚。
2. 关于二十四孝的古诗词求证 一、孝感动天 诗证: 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 诗证: 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
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 诗证;
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 诗证: 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 诗证: 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 诗证: 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 诗证: 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 诗证: 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 诗证: 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 诗证: 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 诗证: 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 诗证: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 诗证: 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 诗证: 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 诗证: 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 诗证: 到县未旬日。
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 诗证: 戏舞学骄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 诗证: 黑桑奉萱帏。
饥啼泪满衣。
赤眉知孝意。
牛米赠君归。
十九、扇枕温衾 诗证: 冬月温衾暖。
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
千古一黄香。
二十、涌泉跃鲤 诗证: 舍侧甘泉出。
朝朝双鲤鱼。
子能恒孝母。
妇亦孝其姑。
二十一、闻雷泣墓 诗证: 慈母怕闻雷。
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
到墓绕千回。
二十二、刻木事亲 诗证: 刻木为父母。
形容如在时。
寄言诸子侄。
各要孝亲帏。
二十三、哭竹生笋 诗证: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报平安。
二十四、涤亲溺器 诗证: 贵显闻天下。
平生事孝亲。
不辞常涤溺。
焉用婢生嗔。
3. 二十四孝诗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
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
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
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
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
字子舆。
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
跪问其母。
母曰。
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
闵损。
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母。
生二子。
衣以棉絮。
闵损。
衣以芦花。
一日。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
欲出后母。
损曰。
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
后母闻之。
卒悔改。
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
字子路。
家贫。
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
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
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
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
性至孝。
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
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
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
少失父。
独与母居。
遭乱。
负母逃难。
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
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
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
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
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
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
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
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
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
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
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
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贫。
榻无帷帐。
每夏夜。
蚊多潜肤。
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
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
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
不慈。
父前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
祥解衣。
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
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
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
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
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
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
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
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
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
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
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
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
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
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
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
医曰。
欲知愈剧。
但尝粪。
苦则佳。
黔娄尝之。
甜。
心甚忧之。
至夕。
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
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
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
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
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
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
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
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
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
黑者奉母。
赤者食。
贼悯其孝。
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
有诗为颂。
诗曰。
4. 二十四孝诗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
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
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
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
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
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
字子舆。
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
跪问其母。
母曰。
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
闵损。
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母。
生二子。
衣以棉絮。
闵损。
衣以芦花。
一日。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
欲出后母。
损曰。
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
后母闻之。
卒悔改。
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
字子路。
家贫。
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
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
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
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
性至孝。
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
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
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
少失父。
独与母居。
遭乱。
负母逃难。
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
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
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
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
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
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
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
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
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
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
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
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贫。
榻无帷帐。
每夏夜。
蚊多潜肤。
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
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
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
不慈。
父前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
祥解衣。
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
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
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
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
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
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
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
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
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
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
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
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
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
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
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
医曰。
欲知愈剧。
但尝粪。
苦则佳。
黔娄尝之。
甜。
心甚忧之。
至夕。
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
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
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
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
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
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
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
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
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
黑者奉母。
赤者食。
贼悯其孝。
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
有诗为颂。
诗曰。
5. 二十四孝七律诗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孝”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孝 文/
李者也 天地沧桑有大道,人间百善先为孝。
父母以其沧桑颜,换我今日面与貌。
幼时爷娘我之依,老时我是其之靠。
寸心欲报三春晖,当在晚晴夕之照。
【注】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孝南区。
董永,西汉人,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父相依为命。
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
传说因其孝心感动天地,七仙女下凡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因此得名。
关于董永是哪里人,还有其他版本,如千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等说法。
6. 有关二十四孝道的好词佳句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
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
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
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
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
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
7.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5、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参考资料来源:-二十四孝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二十四孝 。
二十四孝七字诗
二十四孝之十一: 怀橘遗亲 豪门作客柑橘好,秀色怡人惑陆郎。
怀里偷藏三两个,新鲜美味奉亲娘。
二十四孝之十二: 埋儿奉母 本欲埋儿奉老母,只因家境太清贫。
苍天不负人伦乐,一锄深处满黄金。
二十四孝之十三:扇枕温衾 炎时扇枕冷温衾,孝子黄香颂古今。
当以前贤为雨露,中华美德绽缤纷。
二十四孝之十四:拾葚异器 荒年乱世岁贫寒,采葚充饥度日艰。
分检精华专奉母,赤眉怜孝美名传。
二十四孝之十五:涌泉跃鲤 贤良庞氏孝当先,纵是疑相弃不嫌。
奉老名闻天地晓,家中跃鲤涌仙泉。
二十四孝之十六:闻雷泣墓 娘亲在日惊霹雳,逝后归山墓冢孤。
每遇雷鸣哭唤母,裒儿相伴守坟庐。
二十四孝之十七:乳姑不怠 儿媳以乳奉高堂,日日殷勤没齿香。
孝似甘霖泽后世,仁心厚德代传扬。
二十四孝之十八: 卧冰求鲤 亲娘早丧继娘凶,父爱难求草芥同。
奉老床前无怨语,卧冰求鲤孝春融。
二十四孝之十九:恣蚊饱血 儿童尚孝懂人伦,夏夜裸身饱恶蚊。
父母酣然香梦好,嫩肤无处不叮痕。
二十四孝之二十:扼虎救父 千般孝道总相通,智勇贤良不尽同。
虎口夺亲凭大勇,少年无畏小英雄。
二十四孝七字诗他是每个章节一首诗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 仇将恩报忘前嫌,孝老恩亲感动天。
尧赠双娥传帝位,中华第一孝先贤二十四孝之二:亲尝汤药 即帝为君尊孝道,床前侍母岁三年。
亲尝汤药成佳话,厚德荣昌文景篇。
二十四孝之三:啮指痛心 娘亲啮指心知痛,不敢须臾怠慢兮。
山路负薪归步紧,缘因客至唤儿时。
二十四孝之四:百里负米 家贫野菜充饥腹,负米千关奉二亲。
纵是椿萱仙逝后,荣华不忘念先人。
二十四孝之五:芦衣顺母 子骞年幼失亲娘,饱受饥寒后母伤。
不以芦衣生怨恨,甘持孝道敬伦常。
二十四孝之六:鹿乳奉亲 双亲眼病愁郯子,鹿乳香甜可治盲。
只为奉亲妆鹿畜,猎人收箭孝弘彰。
二十四孝之七:戏彩娱亲 蒙山南麓老莱子,年逾古稀着彩衣。
戏彩娱亲拨浪鼓,椿萱一悦笑顽皮。
二十四孝之八:卖身葬父 贫穷父逝无钱葬,插草为奴卖富家。
感动仙宫奇女子,槐荫树下共桑麻。
二十四孝之九:刻木事亲 幼失双亲常念念,精心刻木报深恩。
莫言雕像无情物,孝有灵犀现泪痕。
二十四孝之十: 行佣供母 逃亡路上背生母,盗匪狰狞亦动容。
赤脚艰难仍厚养,勤心侍老苦行佣。
二十四孝之十一: 怀橘遗亲 豪门作客柑橘好,秀色怡人惑陆郎。
怀里偷藏三两个,新鲜美味奉亲娘。
二十四孝之十二: 埋儿奉母 本欲埋儿奉老母,只因家境太清贫。
苍天不负人伦乐,一锄深处满黄金。
二十四孝之十三:扇枕温衾 炎时扇枕冷温衾,孝子黄香颂古今。
当以前贤为雨露,中华美德绽缤纷。
二十四孝之十四:拾葚异器 荒年乱世岁贫寒,采葚充饥度日艰。
分检精华专奉母,赤眉怜孝美名传。
二十四孝之十五:涌泉跃鲤 贤良庞氏孝当先,纵是疑相弃不嫌。
奉老名闻天地晓,家中跃鲤涌仙泉。
二十四孝之十六:闻雷泣墓 娘亲在日惊霹雳,逝后归山墓冢孤。
每遇雷鸣哭唤母,裒儿相伴守坟庐。
二十四孝之十七:乳姑不怠 儿媳以乳奉高堂,日日殷勤没齿香。
孝似甘霖泽后世,仁心厚德代传扬。
二十四孝之十八: 卧冰求鲤 亲娘早丧继娘凶,父爱难求草芥同。
奉老床前无怨语,卧冰求鲤孝春融。
二十四孝之十九:恣蚊饱血 儿童尚孝懂人伦,夏夜裸身饱恶蚊。
父母酣然香梦好,嫩肤无处不叮痕。
二十四孝之二十:扼虎救父 千般孝道总相通,智勇贤良不尽同。
虎口夺亲凭大勇,少年无畏小英雄。
二十四孝之二十一:哭竹生笋 孟宗求笋哭冬寒,母病需滋嫩笋鲜。
最是苍天怜孝子,春雷裂土出芊芊。
二十四孝之二十二:尝粪忧心 心惊流汗起突然,辞职归乡父病缠。
跪祈苍天呼北斗,诚将己命换亲安。
二十四孝之二十三:弃官寻母 家遭变故母离乡,骨肉分离几断肠。
仕达朝廷何所惜,辞官一路找亲娘。
二十四孝之二十四:涤亲溺器 诗人高位孝依然,母病床前久不嫌。
衣带渐宽诚奉老,涤亲溺器顾周全。
。
二十四孝孝歌七字句是什么?
丧堂贺亡孝歌书,古人花名菜名小调药名报恩,堂前贺新亡孝歌,一柱香来一柱香, 手棚心香进丧堂,丧堂面前行一礼, 有福之人受青香。
二柱香来二柱香, 手拿青香进孝堂, 孝堂门前行。
有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国非常盛行。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许多人都能随口来上几句。
比如表现自己或他人在餐座上的英雄气概,酒徒们振振有辞: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个够;
感情铁,喝出血。
比如形容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社会上一时流传:喝白酒一斤两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会,打麻将五夜六夜不睡,玩女人七个八个不累,收礼金成千上万不退。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
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
如新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
比如说成“50年代全民炼钢铁,60年代全民度荒灾,70年代全民下农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会差得多。
二十四孝孝歌七字句是什么?
第一行孝是木莲,木莲救母到西天。
牛郎织女重相会,母女久别又团圆。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
莫说十万八千里,再有十万也要行。
第二行孝是王祥,继母久病思鱼汤。
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钓得鱼一双。
把鱼拿回家中去,煮汤母服病安康。
孝心感动天和地,万古孝名天下扬。
第三行孝崔文瑞,家贫住在寒窑中。
八旬老母患疾病,想吃林中凤凰肉。
文瑞上山去寻凤,仙赐凤归母病除。
天赐一棵摇钱树,早落黄金夜落银。
二十四孝孝歌七字句是什么?第一行孝是木莲,木莲救母到西天。
牛郎织女重相会,母女久别又团圆。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
莫说十万八千里,再有十万也要行。
第二行孝是王祥,继母久病思鱼汤。
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钓得鱼一双。
把鱼拿回家中去,煮汤母服病安康。
孝心感动天和地,万古孝名天下扬。
第三行孝崔文瑞,家贫住在寒窑中。
八旬老母患疾病,想吃林中凤凰肉。
文瑞上山去寻凤,仙赐凤归母病除。
天赐一棵摇钱树,早落黄金夜落银。
第四行孝是董永,董永卖身葬双亲。
孝心感动七仙女,槐荫树下把婚配, 三年长工改百日,百日圆满归天庭。
从此夫妻难相聚,仙将贵子送凡尘。
第五行孝是孟姜,万里长城寻范郎。
长城内外都寻遍,不见夫君在何方。
十个手指都咬破,那人便是范西朗。
孟姜苦情难表尽,哭倒长城万里墙。
第六行孝庞氏女,因姑诽言生事非。
扔下安儿很年幼,娘在东来儿在西。
安安七岁行大孝,朝朝暮暮想娘亲。
每日讨米一盒整,哭哭滴滴送娘亲。
第七行孝是开宗,开宗行孝很用功。
家有人丁五百口,同住五代不分宗。
每年有个青明节,个个儿孙拜祖宗。
五百人丁把祖拜,人人眼中泪咚咚。
第八行孝是黄香,黄香扇枕孝爹娘。
暑来每天把扇打,寒来提火暖牙床。
孝心感动天和地,留得孝名天下扬。
从此夫妻生荣贵,五个儿子伴君王。
第九行孝是孟忠,孟忠哭笋惊地龙。
母亲染病想吃笋,香烛点在竹林中。
跪拜祷告天和地,突见冬笋出林中。
拿回供与母亲吃,老母吃了病无踪。
第十行孝黄氏女,朝朝日日念经文。
念得经文经福赐,惊得十殿阎王君。
看她是个真孝子,杀猪宰羊敬四方。
后来仙家把她渡,全家老幼登天堂。
十一行孝是曹安,曹安杀子救母亲。
孝心感动天和地,杀子救母世间稀。
曹安杀子犯下罪,打进牢里受苦狱。
后来罪满将他斩,回香现身救令尊。
十二行孝刘三姐,手上割肉救母亲。
三姐双膝来跪下,祝若虚空过往神。
割肉不为那一件,只为母亲病在身。
一口咬住手肚子,一刀割下血淋淋。
十三行孝是张孝,弟弟张礼在学堂。
母亲染病牙床上,张孝上山捉凤凰。
整日山上团团转,包爷捉住进杀场。
二十四个人头愿,缺少封刀张姓人十四行孝孟一高,祖母染病卧在床。
一高花园焚香案,祷告沧桑众往神。
抽出钢刀握在手,割肉三片来救祖。
煎汤端到卧房去,祖母吃了病安康。
十五行孝是仙姑,七岁之中母亲亡。
陈香将母来塑起,每日焚香哭悲伤。
常思母亲一生苦,惊动天上张玉皇。
赐她金银与北斗,子孙富贵把名扬。
十六行孝是郭巨,郭巨埋儿天赐金。
只因母亲得重病,灵山采药救母亲。
药王见他孝心好,赐他灵丹药一根。
急忙拿回母亲吃,母亲吃了病脱身。
十七行孝是五郎,街上买母如亲生。
五人同德一条心,个个都能把孝行。
常思母亲双流泪,买个贫婆做母亲。
五个郎儿来行孝,后来荣华富满门。
十八行孝赵五娘,女中君子大贤良。
家中贫穷如水洗,长街卖发葬亲娘。
女中可算一大孝,万古千秋把名扬。
后来夫妻生荣贵,天赐仙童一双双。
十九行孝是丁兰,丁兰刻木敬双亲。
将木刻成父母样,见木哀哭焚宝香。
哭父哭母都不应,双膝下跪哭阎王。
孝心感动天和地,天赐富贵与他身。
二十行孝钟子期,每日打雁救爹爹。
双亲年高八十岁,子期孝心数第一。
百牙才把子期访,子期行孝如琴棋。
阎王治他生死后,百牙供养二双亲。
二十一孝是姜诗,少年入学秀才身。
定亲娶妻庞氏女,姑姑刁唆惹祸根。
母亲逼他把妻休,依母休了庞氏女。
庞氏女中一大孝,后来安安状元身。
二十二孝是吴汉,他的父亲做大官。
王莽夺了汉王位,将他父亲废终身。
后来吴汉武艺高,闯关斩将报仇冤。
娘亲说出真情语,后来杀妻万古传。
二十三孝黄仙姬,八十老母病在身。
母亲得了伤寒病,卧在牙床不动身。
仙姬为母把药采,采得妙药救母亲。
将药熬汤母亲喝,寿命活到百余春。
二十四孝是陈香,小小年纪救亲娘。
只因舅父恩义绝,将母困在华山岗。
陈香从小志气大,拜师学艺本事强。
大破华山行大孝,救出母亲把名扬。
二十四孝教育深,世间传说总有根。
行恶行善两分明,行善忠孝是好人。
封建迷信不可信,做人善恶应区分。
行孝天下传奇事,又听那位唱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