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巳节(清明节上巳节寒食节的演变)

2023-07-05
35 阅读

上巳节是人们水边饮宴,在每年农历的多少,也就是清明节前后a.二月十五b.三月初

上巳节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1、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2、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3、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4、北风吹到底,南风来还礼。

5、关门风,开门住,开门不住过晌午。

6、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7、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
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9、清明冷,好年景。

10、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11、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浇水也不晚。

12、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13、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14、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15、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16、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17、清明下雨雨绵绵。

1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19、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20、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1、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22、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23、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24、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25、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26、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27、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8、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29、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30、施上尿素两三天,才能开始把水灌。

31、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32、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33、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34、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35、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清明节不是上巳节,但清明节融合了一些上巳节的传统和习俗。

清明节是节日也是节气,是春季第五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4日~5日交节。

也就是说,清明节最开始是以节气而存在的。

但清明节气处于寒衣节和上巳节之...。

鬼节是几月几日

 农历的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四(五)、十月初一是中国鬼节。

  1、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 来吓走鬼、驱鬼。

  2、清明节: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七月十四、十五: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所以,农历7月14/
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
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

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

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
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
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

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4、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

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
送寒衣"

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
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
烧寒衣"
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
烧包袱"
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
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鬼节是几月几日

传统节日中少不了鬼节,那么我国的鬼节分别是哪些日子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中国四大鬼节分别为: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清明节(公历4月4-6日交节)、中元节(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首先来看看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

上巳节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

禊为修整、净身。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

再来看看清明节,清明节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属于中国比较隆重且严肃的一个传统节日。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郊游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

再有就是中元节,想必中元节是大家最熟识的鬼节,于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最后就是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